文/顏九笙【規則】:每月報告自己對上個月日系推理出版品的看法(「盡量」看完每一本,至少拿起來翻閱),選出我認為上個月最值回票價的書。漫畫、漫畫衍生小說或輕小說不算在內(純粹是因為力有未逮),只有改版換封面的書也不算在內。【警告】:充滿個人偏見,品味可疑。(每月出書書單以推理評論場列表為準。)已閱讀:《馬克斯之山》村/獨步、《卡迪斯紅星》逢坂剛/皇冠、《朝霧》北村/獨步、《伊底帕斯症候群》笠井潔/新雨、《死亡的風景》鮎川哲也/新雨
未閱讀:無
好像很久沒這麼清爽了!我是說,六月出的日系推理小說我真的都吞下去了耶!(雖然我承認《伊底帕斯症候群》是硬灌下去的,差點噎死。)對我來說,本月第一名絕對是《馬克斯之山》(《卡迪斯紅星》對不起……)。如果想知道本月其他小說的review,請大家另外移駕到敝人的部落格看另一篇文章(
http://blog.roodo.com/Loti/archives/16032595.html),今天這一整篇全部都是要給《馬克斯之山》的情書。
其實在好幾個月前,我就已經拿到《馬克斯之山》還在修正中的譯稿,而我閱讀的時候不知為何,一直想起勒卡雷的小說——事後得知村確實是勒卡雷嗜讀者,不禁莫名其妙地得意萬分,因為我原本的直覺其實沒有多少資料可以佐證;勒卡雷跟村的文風如果真有什麼看表面就看得出的相似之處,大概就是……乍看不好讀XD。勒爺的文句充分發揮了英文結構的特色(爆),插入句跟附加的修飾頗多,本來就不易拆解;而且他有時候不會直接清楚交代發生了什麼事,讀者必須自己重組才看得出言外之意,所以不習慣的讀者可能會覺得一頭霧水。但是他透過細膩描述呈現出的間諜世界,卻顯得非常真實、陰森又充滿獨特的魅力;讀過他最好的那些作品以後,再去看別的間諜小說,很容易覺得少了什麼。
村的文字也很細膩——但這種細膩並不是「柔軟」,反而有一種特別冷冽而無機的感覺;書厚歸厚,卻不顯得囉唆,反而讓人覺得全無廢話,閱讀那些敘述會帶來某種知性上的快感。舉個例來說,《馬克斯之山》開頭描述的是一九七六年秋天發生在工人岩田身上的事件;某個沒有主觀感受的全知觀點,詳細、冷靜而且
客觀地描述岩田的外在行動與內心世界。她並不企圖操縱讀者的情緒,非常貼近、卻又非常冷淡地旁觀著,這種微妙的距離感,很適合勾勒一個問題不見得都能得到解答的混沌世界——這樣的世界跟我們平常習慣的推理小說世界很不一樣,然而卻「感覺」很真實。
這裡所謂的「真實感」其實是很奇怪的。前面我大致提到,勒卡雷差不多把我對其他間諜小說的胃口給毀掉了,雖然我一輩子根本沒見過半個真間諜,但他筆下的間諜好像就是比較有「真實感」,讓我很難接受其他作品。雖然我根本不認識任何警察,村筆下的警察世界卻對我產生了類似的效果。(我該慶幸在她之前已經讀過別人寫的警察小說嗎?XD)在其他以警察為主角的小說裡,我們往往會看到反抗體制(體制=腐敗),卻又為了正義(?)硬是要待在體制內單打獨鬥的類型,就像新宿鮫跟吉敷竹史;再不然就是「大致上」合作無間的警察團隊,大家基本上感情不錯。不過村筆下的七組,卻不完全屬於前面那兩種狀況。七組動物園裡的每個人都各有盤算,彼此關係都不算友善(吼來吼去、冷嘲熱諷全都有),跟其他單位的同行也不時陷入劍拔弩張的狀態——但是大家都有某種不言自明的默契,為了查案大家還是會適當地合作一番——真的,絕對沒有人會說什麼為了正義為了愛之類的偉大宣言,但凝神一想就會發現,小說裡的每個警察都反射性地以破案工作為重,明明生活裡有種種困擾、甚至懷疑自己到底在做什麼,案件一有變化其他的事情就可以暫時扔一邊去,這種形象超正面的啊。可是,如果有某種無可抗拒的上層壓力伸手了,倒也沒有人會去逞英雄,沒辦法的時候就是沒辦法。感覺「很真實」吧?不過還是有一層隱隱約約的閃亮光彩,來自這些(仔細看就發現)帥氣到不行的警察。
當然,本系列還有另一賣點(萌點?)……來自合田跟前大舅子加納祐介的關係。現在我們看到的《馬克斯之山》譯本,是根據村自己用力修正過的文庫本翻譯的,所以原來單行本裡面跟加納有關的情節被拿掉了一些,粉紅色氣流少了一小段(爆)。在網路上搜尋,其實可以看到熱情讀者譯出原來單行本有的相關段落,讀過以後我覺得……其實拿掉也好,讓整本書的重點比較集中,而且還在的部分已經很夠力了。(加納老是有意無意洩漏辦案相關資訊給合田,動不動就跑到合田家去,還幫他放洗澡水喔。)
越是在意一本書、越是覺得它有趣,反而越難表達,這點真尷尬。(仔細一想,有很多書我明明愛不釋手、讀過不只一遍,卻從來沒寫文章推廣過,這是怎麼回事?)真希望多一點人發現村的好啊……要是可以出齊全套多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