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是,用「充滿夢想與愛」來形容《克萊因壺》和《來自巴黎的遺言》,好像又有點怪,不過也勉強解釋得過去啦。《克萊因壺》是一本疑似包含犯罪事件的科幻小說,標題與故事內容表裡呼應。如果不要太鑽牛角尖去想這個故事有什麼「內涵」(實際上我想作者也沒有刻意要傳達什麼特定思想),應該會覺得是愉快的數小時娛樂。可是因為我沒辦法適當地停下來不多想,所以到讀完以後我對結局很不滿(爆),理由嘛,因為會爆雷所以在此按下不表(我會在自己部落格偷偷抱怨)。不過呢,就像貓昌在他的review裡說的(
http://danjalin.blogspot.com/2011/05/1989by.html):「小說所呈現的往往是作者創作當下所想到的『合理解』之一,讀者當然可以自行構思其他答案。」如果對這個結局感到不滿,還是可以利用同一世界觀自行想像別的結局,自我滿足一下XD。
關於藤田宜永,我要承認我不太喜歡《轉轉》。以前剛讀完《轉轉》的時候,我聯想到保羅‧奧斯特(←曾經喜歡終於放棄的作家)的《月宮》——兩本書都是主角的人生大冒險,繞完一大圈以後回歸一片有點悲哀的虛空——然後我心裡想,他們讀法國文學出身的人是不是都喜歡這種「終歸虛無」的口味啊?為什麼?不過有了先前的經驗,讀《來自巴黎的遺言》時就比較有心理準備——但結果居然還算滿愉快的。這是一本短篇連作集,故事發生時間是一九七六年至七八年;貫串全局的主角片桐隆一自我放逐到巴黎去,一邊打零工,一邊有意無意地追蹤著當年祖父的蹤跡——祖父宗次當年是馬戲團團員,丟下老婆小孩到巴黎以後就不回家了,最後不知所蹤,只留下幾封信件。基本上書中的故事就是「隆一的巴黎日常之謎」(爆),他會碰到某些謎樣的人物或謎樣的情境(而且多多少少有某種浪漫傳奇色彩),「恰好」跟祖父宗次在三四十年前寫下的信件內容有微妙的呼應(所以每一章都會來一段「有信為證」);到最後,隆一總是會在自然的情境下發現隱藏的真相,故事也就結束了。這樣固定的格式剛開始顯得有點僵硬,但越後面的篇章就越有趣,讀完頗有滿足感。(本月意外的閱讀滿意度第二名?)
《女王國之城》的狀況正好相反。我非常喜歡江神二郎系列的《雙頭惡魔》,所以本來真的好期待《女王國之城》,但沒想到這本書在考驗的是我有多愛本格……我只能很悲哀地承認,我對本格的愛經不起考驗,我沒有力氣品味謎團組織得多麼嚴謹、最後解謎有多麼漂亮,因為入城的路太長,我累垮了Orz。《女》跟《雙》一樣,麻里亞跟有栖川會在不同時候分別當主述者,但不知問題出在哪裡,《女王國之城》裡面的敘述者替換顯得很不清楚,有時候會造成閱讀困擾。《女王國之城》裡有一大堆關於新興宗教和外星生物的長篇討論(但最後實在沒什麼特別精彩的論點),此外就是大批主角加配角群在城裡跑來跑去,看到最後我有點心灰意冷……關於女王的真相有讓我眼睛亮了一下,只可惜那不是本書重點。讀完以後,我幾乎開始懷疑我以前對《雙頭惡魔》的好印象是不是搞錯了(所以最近我要開始複習《雙頭》)。
跋涉完《女王國之城》以後,再讀《OH! FATHER》真是洲啊。(所以當然是本月我心目中的第一名囉。)在我看來,這個故事比稻草人會說話的《奧杜邦的祈禱》還要脫離現實,情節設計也比打亂時間線又小心拼湊起來的《Lush Life》還刻意,但是,呃,讀起來就是很開心啊。而且這是我第一次讀到伊坂以高中生為主角,由紀夫實在好可愛啊!(相對來說,女主角多惠子真不可愛啊!為什麼呢?此外,雖然爸爸有四個,我的腐雷達還是沒反應,又是為什麼呢?因為伊坂的世界果然還是太健全爽朗了嗎?)這本真的很減壓,連恐怖的壞人都是高高舉起輕輕放下(爆),不過對照後記的時候,就會格外覺得伊坂有轉型還是好的。(而且不知道為什麼,看完以後我想把《MODERN TIMES》再挖出來翻翻?)
《失蹤HOLIDAY》是短篇〈幸福寶貝〉加中篇〈失蹤HOLIDAY〉;〈幸福寶貝〉的主角又是一個內向封閉到快要自我毀滅的可憐人,但〈失蹤HOLIDAY〉就妙了,主角奈緒大小姐脾氣不小個性略差,很難得看到乙一寫這種主角XD。而且這個故事最後的真相也非常有趣,就算你不是乙一迷只是推理迷,還是值得翻一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