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個月有兩家不同出版社推出湊佳苗的作品譯本;《少女》原作是在《告白》跟《贖罪》之間推出的,《夜行觀覽車》則是去年六月才出版的,再往後她已經又出了兩本書,寫得好急啊(驚)。一定要這麼急嗎?在我看來,湊佳苗的作品開頭與構想都很有意思,讓人意料不到,卻也還不至於太不合理——但是為了不斷製造高潮和戲劇張力,越往下就加越多料,加到最後味道都變得奇怪了。比如說《少女》的開頭,又親近又疏遠的好友敦子跟由紀,發現新同學紫織表面上哀悼著自殺的好友,實際上卻為自己有這種「獨特的創傷」而沾沾自喜;在羨慕與嫉妒之餘,敦子跟由紀決定要想辦法見證人的死亡——所以很合乎邏輯的,敦子去養老院服務,由紀則跑到醫院去說故事給得了重症的小朋友聽。她們遭遇的不同事件彼此碰撞,人物之間的隱藏關係不斷被揭露,所以結尾有好幾層轉折,轉到最後一個的時候,我已經覺得這個隱藏關係安排得太過刻意,像是人工香料加太多的食物Orz。安排很多「意想不到」的隱藏關係、很多的逆轉、很多的驚喜有什麼不好?對我來說,太多的逆轉跟驚喜會削弱一個故事的真實感、重量與深度,結果感動就沒有了。不過《少女》的結局,還是比《贖罪》那個硬要迎向陽光的結局好得多,敦子與由紀的關係轉折描寫也很有趣,雖然兩人從心肝小鬼漂白成「其實也很好的孩子」(?),過程有點太快了。
《夜行觀覽車》的整體故事架構很有趣——從一樁看似單純的命案,透視某高級社區裡的三戶人家:看似和樂融融卻發生命案的模範家庭高橋家,女兒對母親暴力相向、父親消極逃避的遠藤家、愛管事的老婆婆小島聰子。這其實會讓我想起十一年前(!)的日劇「電子情謎」(Quiz)(資料請參考
http://dorama.info/drama-152.html),用一樁綁架案透視某高級住宅區內好幾個家庭不為人知的暗面,但最後還是有救贖跟希望。《夜行觀覽車》走得也是類似的路線,不過,呃,某些轉折比較生硬。比方說,良幸跟女友明里互動的部分,作者或許企圖強調某種「普遍」現象——一般人對於命案嫌犯家屬的差別待遇——但怎麼看都讓人覺得明里是個腦筋壞掉(又特別煩人)的特例……。為了邁向結尾,第六章起高橋一家人開始非常迅速地整理案情,因為太迅速了,心理鋪陳也跟著匆促起來——我總覺得慎司的第一次案情說明跟第二次案情說明之間,少了一點什麼。雖然充滿魄力又思慮清楚的大哥良幸很讚,可是跟前面那個受制於歇斯底里女友的傢伙,簡直判若兩人啊。(算了,人有很多不同的面向吧。)不過整本書最後的畫龍點睛之語很讚:「就算是長年居住的地方,在上面轉一圈下來以後,同樣的景色看來可能也會有所不同的。」(一個很無聊的想法:雖然我不知道時報為什麼要堅持書名用「觀覽車」不用「摩天輪」,不過這本書如果改叫《命案摩天輪》之類的,氣質應該會變很差。)
我對新宿鮫的上一集《毒猿》很失望,因為我實在不喜歡看太帥的警察追太強的殺手(爆)。第三集《屍蘭》的重點仍然不是「誰幹的」,兇手跟幕後主使者很快就揭曉了(所以接下來我描述的事情不算爆雷~我就只是要強調這點),真正的重點是鮫島跟敵人之間的攻防戰。鮫島還是一樣帥氣正義得有點過火,不過這回故事裡對警察組織的描寫更多,殺手的身份設定比較有趣(不管在台灣還是日本,歐巴桑果然還是最強的),殺手與主使者的關係與心理狀態也描述得很細緻。如果用一句話來說……這本書就是GL版的《白夜行》啊!(←這是半開玩笑的,其實還有很多差別。)
《亞愛一郎的逃亡》是這個系列的最後一本了,好捨不得啊。不過最後一篇所有人物的登場大集合、還有亞愛一郎最後的脫線演出,讀起來實在太開心了!所以我完全不在意這一集裡某幾篇的點子比較虛。(等等,如果真的不在意就不會講了吧?)但是,敘述上的小趣味跟笑點還是非常飽滿。比方說第一篇〈赤島沙上〉,光讀一開始的幾段話,讀者可能不會注意到島上眾人的dress code不太尋常。(我讀到第二十四頁第一句話,才開始覺得怪怪的。)〈牙痛的回憶〉也是非常需要敘述功力的作品,這麼冗長又乍看無關痛癢的看牙過程,換成比較平庸的作者來寫,應該就會無聊到讓讀者哭出來。這一集裡推理過程最漂亮的短篇,應該是〈火災酒行〉,但其他作品光是欣賞那種敘述趣味,也會讓人很滿足。關於亞愛一郎的最終真相-—這裡應該要來反白一下——結果亞愛一郎竟然不是外星人耶,害我有一絲絲失望,不過這樣也好啦,如果結局是他像小王子一樣離開地球,我會心碎的。
這個月推出的兩本亂步選集——《詐欺師與空氣男》與《魔術師》,都不算是亂步大師最棒的作品,但附錄都超有吸引力XD。《詐欺師與空氣男》裡收錄的晚期作品點子都很有意思,可是都有一點……無力。(但我會覺得像這樣有弱點的作品,反而比真正的傑作更適合改編成其他型式的影劇版本,或者被拿去二度創作,可惜我也只能在這裡空想而已。)還有不知怎麼的,〈手指〉跟〈防空壕〉這兩篇會一直讓我恍惚地想起久生十蘭。對我來說,《魔術師》這部長篇的衝擊力有限(我更有興趣讀他更走偏鋒的作品),有些創意還滿傻氣的(好比說牆上的裝飾面具其實是……),不過我還是忍不住要一口氣看完(然後作息又變得很不健康)。這一本後面的附錄是中井英夫的文章,我從讀完《獻給虛無的供物》以後就好崇拜他(羞),這兩篇充滿傲氣的文章實在太精采,讀完我又想翻出之前讀過的亂步作品重看一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