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些書裡只有兩本不是在本週強迫灌食的,其中之一是東川篤哉的《請勿在此丟棄屍體》,新雨在很久以前就開始找推薦者,所以我早早就讀到這本書的稿子了。我喜歡喜感幽默的作品,但東川篤哉的搞笑手法對我來說有點用力過猛,從一開始就完全不放過任何一點塞入搞笑橋段的機會,讓我讀得很累,甚至產生莫名其妙的對抗意識……結果也證實毫無意義,因為在接近尾聲的地方,我還是被「迷你版EXILE放浪兄弟」這個哏逗笑了(註)XD。我掙扎一陣以後,決定還是不要掛名推薦,因為我實在不喜歡這麼過頭的搞笑,可是說真的,搞笑歸搞笑,本書的謎團可是非常扎實,解法很巧妙,讀一次還是很值得啦。
另外一本就是若竹七海的《我的日常推理》,我喜歡這本書的理由在我寫的推薦序裡有詳細說明,這裡就不再重複,不過我可以多說一句話:這本日常推理有讓人不安的「後勁」,所以我推薦其他人讀這本書會有一種很壞心眼的快感,科科。
《死者喝的水》裡面三卡皮箱搞來搞去,讓我想起讀《色皮箱》的疲憊經驗——《色皮箱》畢竟是鮎川哲也極早期的作品,扎實歸扎實,讀起來卻頗為枯燥,後來的鮎川作品就沒這麼「乾」,鬼貫查案時的行動、跟其他人的互動或對話都自然有趣許多。《死者喝的水》大部分時候我都讀得昏昏欲睡,但牛越在兇嫌面前努力解開謎團的時候,我醒過來了。(可是後來兇嫌開始長篇自白過去的悲劇歷史時,我差點又睡著了。)牛越真的不是很聰明,個性很溫吞,這種特色雖然乍看不受歡迎,但畢竟還是個「特色」——如果有人要寫這種溫吞阿伯的努力探案系列,我其實會想看——可是島田莊司先生可能不太適合寫這種主角,去寫個人色彩強烈的英雄式主角好像還是比較順手?
《連鎖》的主角是一位很帥氣的……食品衛生稽查員,具備冷硬派偵探讓人怦然心動的一切特質(爆),雖然有不小的道缺陷(基本上就是山姆‧史倍的問題嘛,不過理由更曲折),還是能夠得到讀者的認同。故事中段還出現一個難得的冷硬派女偵探(「手段強硬」的保險調查員),這個角色實在太讚了,我好希望真保裕一有替這個女調查員寫系列小說……不過大概沒有這麼好吧。案件本身還滿複雜的,我有一度覺得暈頭轉向,不過最後的數次劇情轉折都很有衝擊性,所以讀完以後還是覺得很精彩。
我對《放電人》跟《真相》的內容有很大的期待,實際上讀了以後的感覺很微妙。
平心而論,《真相》的整體構想很有趣,但內在風格不統一,我不知道作者想寫的到底是「針砭現實的寫實小說」,還是「描述類現實的架空世界的幻想小說」。如果要當成寫實小說來看,作者的文字表現力不太夠,好幾個轉折都太牽強、太粗糙,某些人物的反應激烈得很詭異,刻意安排兩個神秘機構更破壞了真實感。如果作者當初寫慢一點,花多一點時間勾勒兇手、被害人、電視台製作人、財閥秘書、學校當局、家長、老師等人的心機跟盤算,成果可能會比較好,也會比較符合封面文案定下的那種基調:「輿論,真的是正義之聲嗎?是否淪為被操弄而不自知的殺人工具?」光看這個文案,讀者可能會以為這完全是一本寫實小說,結果就會被書裡比較天馬行空的想像弄得大為困惑(甚至不滿)。
《真相》裡面的LAGADO,其實會讓我想到佐藤友哉在鏡家事件系列裡發明的某個陰謀組織;那個組織企圖用敗的方式,培育出能夠預知未來的人。這個設定很誇張,可是反正佐藤友哉從一開始就在架構一個脫軌的半幻想世界,所以我讀起來不會有違和感。反觀《真相》野心很大地想要揉合現實與幻想,結果卻不太均衡:喜歡一般寫實小說的人會覺得事件背後的幕假得可笑,喜歡架空幻想和陰謀論的人又會覺得根本不過癮,這樣不上不下,實在可惜。
《放電人》的結構乍看很像恐怖片:引子是兩個人在鬼影幢幢的氣氛下談論「放電人」是什麼;正式開場以後,就是追查何謂「放電人」的人陸續死——而且就像恐怖片的公式一樣,還穿插了莫名其妙的性場面(爆)。此外,一開始率先登場的兩個主要角色想法都扭曲得很,所以剛開始我讀得很痛苦,還好熬過了三分之一以後就是一片坦途,後面登場的人物都比較正常,作者的幽默感也逐漸流露出來。跟作者同名的偵探「詠坂雄二」對破案有某種意外的消極態度,結果成全了這個故事可怕又溫馨(?)的結局。這種口味可能不是大家都喜歡,不過我個人倒是覺得很有趣,更想看看詠坂雄二的其他作品了。
之前幾次讀宮部美幸的作品(《英雄之書》、《怪談》),讀得都不太順暢,也許是因為宮部想傳達的想法變得太拐彎抹角、太複雜了?《不需要回答》是很早以前的作品,就單純許多。如果想要回歸單純的美好,這本短篇集算是不錯的選擇。(不過我對宮部美幸的小說真的已經完全沒有感覺了……Orz。)
我沒看過阿部版的電視版《新參者》,所以讀《紅色手指》的時候,我腦子裡面的加賀恭一郎不是阿部,而是一個乍看有點冷淡卻有禮貌的安靜警察。《紅色手指》跟先前出版的《畢業》或《沉睡的森林》不一樣,讀者不會直接讀到加賀在想什麼,而必須透過松宮的眼光來理解加賀的行動和想法,乍看是「隔了一層」,但在我看來,這樣的敘述角度卻讓加賀變得比較有趣、更有人味。(為什麼換了個角度就有這麼大影響?簡直像魔術一樣啊。)本來我開始讀《紅色手指》的時候,已經做好心情鬱悶的準備——東野圭吾實在很愛寫那種讓人很不爽快的難受情境——但實際閱讀時卻意外地愉快,因為故事的節奏很明快緊湊,沒有過度渲染情緒,不會讓你覺得非得把眉頭皺起來才對得起誰(爆),所以……《紅色手指》跟《我的日常推理》並列我這個月的冠軍!:P■
(註):順便一提,某個小時候常參加國語文競賽的傢伙跟我說,近年來的流行語「梗」,最正確的寫法應該是「哏」(讀音是二聲ㄍㄣˊ,意指「滑稽的言詞或動作」),可是現在打「哏」應該沒有人看得懂吧?結果我每次用到這個字眼的時候都很掙扎,不知道要打大家看得懂的字,還是打大家看不懂的「正確」用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