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Waiting
在推理小說的世界裡,有極少數的作家在為類型(或橋段)奠下基礎的同時,便已比那些日後加以模仿、致敬、抄襲、改良的作品們走得更遠,甚至探得更深、表現更好,讓人在閱讀之際不免產生錯覺,彷彿他們書寫的時代其實並非過去,而是我們閱讀的當代,甚至是再遠一些的未來。
對我來說,派翠西亞.海史密斯的《火車怪客》,以及史丹利.艾林的短篇小說〈本店招牌菜〉均是這樣的絕佳範例。海史密斯以特殊犯罪手法作為開端,在故事中提供了角色動機能以性向方面來做思考的解讀方向;而艾林則利用精妙無比的留白手法,讓後續的模仿者總顯得過於直接,因此相形見拙。
不過,這樣的作品畢竟可遇不可求,所以在我實際翻開《兩分銅幣》前,還一心以為江戶川亂步終究只是一名日本推理小說的奠基者(雖然在此用了「只是」一詞,但實際上,光是奠定基礎這回事,就已經是件足以留名青史的事了),或許在閱讀之際,得要不時於心中提醒自己這本小說的創作年代,才有辦法給予其足夠準確的評價。
結果事實證明,這一切不過僅是我的多慮罷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