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臥斧
在伊坂幸太郎的作品當中,比較明顯討論到政治體制及國家機器的,有《魔王》、《Golden Slumbers─宅配男與披頭四搖籃曲》,以及《摩登時代》三本;其中《魔王》的成書時間較早,幾年後伊坂創作《Golden Slumbers》的同時,也在漫畫週刊上進行《摩登時代》的連載,兩書可視為同時創作的作品。
回應文章今天這篇不知道為什麼夾了很多亂碼?
【2010/12/15 13:18】
URL | 顏九笙 顏九笙:
真的耶,不知道為什麼......(汗)不過重新上傳過就好了。
【2010/12/15 15:06】
URL | bubu 早前才跟太太聊起 wikileaks 的事,看法大致与坊间相同: 阿桑杰被 “做” 了。这个事情也实在做得不太 “干净俐落”,将这么多的想象空间留了给我们这些平凡人物。我的看法与老兄您相同,摩登时代是劣作,这是一个本着良心说的实话。
【2010/12/18 00:59】
URL | FRANK WONG 我只是想問臥斧,你認為這本小說是劣作?為何樓上那個人會說和你的想法一樣,也就是《Golden Slumbers》是一本劣作?!
【2010/12/19 01:47】
URL | 曉 哎喲,不好意思,我打錯了!應該是《Modern Times》。
【2010/12/19 01:49】
URL | 曉 Julian Assange在TED的演講值得花時間去看,自己思考看看這件事情究竟是怎麼回事。
【2010/12/19 20:59】
URL | sa Hello FRANK WONG:
Assange 前幾天交保了,他說「正義未死」 俺想這也有點把事情太簡化了 不知那幾個變成亂碼的字本來是啥 不過俺私心覺得,三書相較,《摩登時代》帶給俺的衝擊較小 至於它是否「劣作」,倒是見仁見智 以《Golden Slumbers》為例,從劇情主軸來看,也不複雜 只是伊阪技法用得巧妙,各個暗喻元素都扣得有趣 俺也讀得開心就是了 讀《摩登時代》時,俺也讀了古龍作品《三少爺的劍》 有趣的是,兩部完全不同類型的作品裡,其實講到了同一件事 《摩登時代》講的是「組織」,《三少爺的劍》則是「江湖」 單就這兩部作品而言,俺私心覺得古龍作品講得更好 不過《三少爺的劍》雖然主旨明確 但其他部份卻有別的問題,讓角色個性和部份劇情不大對勁 從這個角度看,又甚為可惜 拜讀了您的感想,覺得其中提及「國家陰謀論造就了創作者的怠惰」一句 實在有力(雖然也不是個個創作者都來這套就是了) 俺以為《摩登時代》最大的趣點 在於它講的不是「國家陰謀論」 不過如果您覺得這部份其實伊阪換湯不換藥 那麼這書的確會讓人覺得不怎麼樣啊 Hello 曉: 拙文裡頭並沒有這麼說哩 不過或許樓上的朋友讀來,覺得俺有這種意思吧 換個角度看,雖然俺提到的三部伊阪作品裡 這個故事給俺的衝擊較小 但或許有別的讀者認為這個故事最有趣,也有可能 比如俺有朋友就覺得 《Golden Slumbers》從未來回顧事件的那個部份很拖沓 但俺卻覺得那部份的安排很有意思一樣 Hello sa: 的確。TED 那場演講便是拙文中提及的那場「公開演講」 聽聽 Assange 的說法,別一味否定或完全認同,再自己想想 其實是很重要的 Wolf 101220
【2010/12/20 23:08】
URL | 臥斧 多年前曾经拜读过 George Orwell 的 1984 ,也非常喜欢这位 essays 写得非常好的作家,年前还特地买来 Everyman's Library 为他出版的 Essays 全集来收藏。最记得某文人曾对 1984 下了重评: Orwell 在小说内要说的,其实只要一篇 essay 的篇幅就可以说完。那时候本人对这番话大不以为意,觉得那时酸的。 但是事隔多年,读了看了那么多,倒也开始明白筒中之意。还有啊,还在哪里读过这样的话:在现今社会,老大哥(The Big Brother) 已经不需要监视我们了,因为我们有了电视节目。想想还真是有意思。
之前读了 Golden Slumbers, 就一再犹疑该不该再买伊坂的书来读。Golden Slumbers写得好不好,这要看写的人是谁。伊坂是行家,经典片子 Enemy of the State (Will Smith 主演) 一定看过; 英国 cult film 之王 Lock,Stock and Two Smoking Barrels (Guy Ritchie 导) 也一定非常熟悉。远的不说,我们也看过内地的 疯狂的石头吧?这一类的接驳式手法的电影非常泛滥,初时看一两部还挺过瘾的,但是久而久之就麻木了,因为创作者为了达到起承转合上的完美,已经无暇去照顾其他。剧本就变成了纯技术性了。伊坂也渐渐地跌入了这个漩涡之中。推理小说真的只能那样子吗?只能那样技术性取分吗?我以为不是。 不久前才重看了 Agatha Christie 的 Murder on the Orient Express,在那些密不透风的层层设计背后,我倒是看到了作家的那个“不甘于此”的野心及把故事说好的那个精神。我不介意一部作品把真相的想象空间交回给读者,但是若果我们过于习惯将手指指向空中虚无的一点,那么很快,连仅存的那么一丁点生活的勇气都回逐渐耗失了。
【2010/12/21 02:42】
URL | FRANK WONG Hello FRANK WONG:
您說的沒錯 其實整本小說主旨可以在一篇短文甚或一句話裡說完的 又何止《1984》? 但要這麼做的話,小說就失去了小說的意義 這也是《華氏 451 度》當中描述的演變過程 小說以一個故事的型式存在, 原初的意義就在於要把故事說得好聽、讓閱聽者讀得開心 這方面的功能不在主旨上,而在情節安排、用辭遣字、角色塑造等等方面 是故俺以為,好的小說,在於中心主旨明確 但故事得要說得有趣 《Golden Slumbers》的確是娛樂性很高的小說 這大約也是俺比較喜歡的原因,因為讀得很愉快嘛 類比為《兩根槍管》、《瘋狂的石頭》似乎有點出入 畢竟《Golden Slumbers》其實不算多線進行, 而是一條主線,利用今昔場景的來回跳接組成 不過俺大致明白您的意思 俺想,這或許是伊阪的功課,畢竟這技法他已經很純熟了 讀者嘛,其實就考慮自己讀不讀而已 或許伊阪在某些作品裡,的確如您所謂「將手指指向空中虛無的一點」 不過俺以讀者的角度,倒是會因此多想一點, 所以倒不算討厭他這麼做(當然,這是指到目前為止的閱讀心得) 俺其實認為:小說作者永遠沒法子給讀者什麼答案 俺也喜歡《Murder on the Orient Express》,巧的是前些日子也重讀了 這個故事裡有真相,也有人性,但對於「正義」或者簡單點的「是非標準」, 或許只給了偏頗的面向, 角色們對於最後決定,甚至沒有太多的猶疑 讀起來也是愉的,但這樣的處理比較好嗎? 有時,俺會想像:如果 Christie 多安排點關於這方面的辯駁或衝突 這列車上的十來個人,會不會繼續演出另一段故事? Wolf 101221
【2010/12/21 10:35】
URL | 臥斧 看来遇上阅读杂食类了哈哈。巧得很,Fahrenheit 451 里头的未来电视节目是通过墙壁播放的吧?(如果我没记错的话) 恰好又跟我之前的回函有了牵连。真有意思。
也是啊,狼兄。小说其中一个卖点倒真的是得有趣。读者掷钱花时间,很多时候就是要追求那个高潮起伏。几年内,我将伊坂的书读了近十本,但就最喜欢奥杜邦的祈祷而已 (还有死神的精准度里的暴风雨的死神部分,因为实在太过幽默!)。重力小丑反而不觉得怎么样。奥托邦给我的阅读感觉就是:作者真的是豁出去了!那些天马行空的想象力是我开始迷上伊坂的主要原因。但是后来看了蚱蜢,感觉就差太远了。从那时起,开始对伊坂有保留了。听说蚱蜢要出续集了,看来伊坂还真的乐此不疲啊。 昨日在家”做功课“,看了纪录片 “The U.S. versus John Lennon"。Modern Times 也提及了 Lennon,篇幅中也屡次提到象征和平的 V 手势 (那可是Lennon的注册商标)。但我就在想,伊坂的 V 和 Lennon 的 V 是截然不同的。Lennon 的 V 因他的死而变得伟大,而 Modern Times 里的 V 则有点阿Q了。当然,伊坂绝对知道 Modern Times 里头的故事的这些小细节是与Lennon 的事迹相呼应,那时一种书写的安排。不过就有本质上的不同了。 但是我觉得伊坂看到了那个V,却没看到Lennon作为一个创作人的“不满足于现状的那个良心”。Lennon 拼了命追求突破的那个坚硬的心,其实就是对抗任何所谓国家机器诸如此类东西的最佳武器。我到蛮希望伊坂吸收到的是这一层的精气。 交个朋友吧!Wolf 兄。:-)
【2010/12/21 11:42】
URL | FRANK WONG Hello FRANK WONG:
是的,您這麼一提,俺想起當年看電影版《Fahrenheit 451》時 被那段愚民的電視節目及主角妻子的反應搞得瞠目結舌 寫上段回應時倒還沒想到這個咧,哈哈 說到「V」,俺倒是想到 Alan Moore 不知 Frank 兄是否喜歡這位反骨創作者? 很高興認識您。 Wolf 101221
【2010/12/21 19:30】
URL | 臥斧 看来还真是对上了哈哈。 V for Vendetta 和 Watchmen 都是我的杯中茶。原版漫画也有珍藏,长期镇守在床沿陪伴左右。还有 Neil Gaiman 的 Sandman Series 及 Vertigo 公司的 HellBlazer Series 都是梦幻之作。
都是高手啊!! 其实如果英文程度允许,西方文学所提供的选择实在多太多了。在题材方面的多元性,根本不是翻译文学所能相比的。我不谙日文,但庆幸英文还过得去。 所以就算是国际畅销书如 Carlos Ruiz Zafon 的 The Shadow of the Wind 都是看英文版居多。现在读着一本讲述不久后未来的书,书名是 “Maker”,作者是 Cory Doctorow,也是以科技对人类的影响作为大课题来写的。 觉得比伊坂的 Modern Times 对味。Wolf 兄可以试试。 今天下午到你的部落格拜访了。我们的兴趣实在重叠得厉害哈哈哈。不介意我将你的部落格跟链接在我的这边吧? 有机会再切磋交流吧。。。
【2010/12/21 22:10】
URL | FRANK WONG Hello FRANK WONG:
看來咱們的喜好真有不小的重疊,哈哈 很高興遇上了 Alan Moore 的同好啊 不過《Maker》俺沒讀過 感謝報馬,有機會俺一定找來讀讀 做鏈結求之不得 俺也會將您的 Blog 鏈結加入 有機會再聊~ Wolf 101222
【2010/12/22 22:44】
URL | 臥斧 |
給個回應 |
引用本篇文章引用URL
→http://apexpress.blog66.fc2.com/tb.php/892-7eb3f5ed |
| 回首頁 |
|
![]() 所有讓人捨不得一口氣看完,以及沒一口氣看完根本無法闔上書本的作品。 在推理小說這龐大的迷宮中,我們期望因為獨步的加入, 能讓讀者享受迷路的樂趣,以及看到出口時恍然大悟的暢快。 Copyright © 2006-2012 APEX PRESS. All Rights Reserved. |
最近的更新日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