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心目中的神(爆)錢勒筆下的世界顯得很「現實」,很殘酷無情,但是他的主角卻很「浪漫」:他對正義有種說不出口的堅持,而且不管被打成怎樣都可以想出很賤的話來刺激別人,這其實害到都有點假了。《新宿鮫》也會讓我有類似的聯想。鮫島面對的世界,也同樣顯得很「現實」,但是鮫島這個警察主角卻有很多浪漫的、傳奇性的特質:被所有人孤立還是繼續待在警界,對警察這個工作很執著,對正義的堅持也完全不摻一滴水(對管區內的道完全不給面子),有個年輕性感的搖滾歌手女友(還幫她的曲子做詞)——總之,在一個灰暗的世界裡出現了一個孤獨的騎士,在近乎單打獨鬥的狀態下清剿罪惡,這不是浪漫是什麼?
但詭異的是,搞不好是因為我已經失去二十來歲的青春心態了,我讀著這樣浪漫的英雄時,感覺有點怪怪的,沒辦法全心全意地相信他的
存在。但就算我對主角有某種懷疑,讀《新宿鮫》仍然是很愉快的經驗,因為這部小說的情節安排太巧妙了——做為系列第一作,作者很巧妙地分成好幾條線,分別交代鮫島的過去與現狀、他和晶的關係、他獨力追查的槍械改造案、他的管區新宿的整體環境、新宿發生的連續襲警案……這些支線安排的有條不紊,不至於讓人讀得頭昏,但又穿插得很技巧,所以讀者不會太快發現那些線彼此的關連。所以,光是欣賞情節安排就很值得啦。
我有為《色天鵝》寫一段推薦語,說明我對鮎川哲也作品的想法,剛才去點博客來的連結,發現是放在江戶川亂步的推薦語下面,我心中深深有一種會折壽的感覺Orz。鮎川哲也的鬼貫系列不論長短篇,都讓人覺得是「很費工的紮實老手藝」;對於比較沒耐性的讀者來說,可能會有點讓人望而生畏,因為鬼貫會不停地來回驗證各種假設,常常會出現難以突破的瓶頸;在走到終點以前,會經過的路相當之迂迴。像這樣的小說,你看完開頭以後要是直接偷看結尾,實在是沒什麼意義,因為你甚至可能搞不懂最後被逮到的那傢伙跟這整件事有什麼關係——有時候結尾甚至根本不是逮捕場面,比方說《色天鵝》就是這樣,鬼貫終於把整個案件的全貌徹底拼好了——在餐廳裡吃飯的時候,他發現他手上有完整的解答了,但他的聽眾丹那卻不完全明白,而他們該抓的人早就逃出他們的掌握了。我總覺得這種不怎麼興奮的結尾,其實還是有某種深沉寧靜的孤寂美感。
《如魘魅附身之物》其實是刀城言耶系列的第一部,卻是引進台灣的第三本中譯本,我讀完以後覺得……實在不能怪皇冠沒按照日本出版順序出(爆)。在我看來,《如魘魅附身之物》裡實在死了太多人——這並不是說這本書裡的死人數量真的在推理小說史上拔得頭籌,而是整體節奏讓我覺得太慢了,我一直在等案件趕快發生完畢。死到第四個人的時候,我心裡已經在嘀咕:「還有啊?」等到我讀到第399頁,發現還有第五個人要死的時候,我終於煩了,甚至懶得猜到底是誰(不過反正也沒啥好猜的)Orz。從這第一部作品開始,刀城就建立了「在眾人面前一口氣破案好幾次」的慣例,可是因為前面案件發生拖太長了,在最後解決部兇手一直換人,只讓我覺得:「你到底要不要破案啦?」還有,在本作最後,當然也有一記回馬槍,刀城發現前面發生的A事件「似乎有超自然力量介入」!可是拖到那裡,我對A事件的印象早就很模糊了,所以也沒什麼被嚇到的感覺(反而是中間穿插的一些怪談比較恐怖)。實在很可惜。不過,畢竟這是刀城言耶系列的第一部,沒有後來的作品好看是應該的,這表示三津田信三有在進步……這讓我想回頭去看《如山魔嗤笑之物》了。
老實說,我本來看內容簡介的時候,還以為《不思議國度的打工偵探》是阿隆受傷昏迷住院以後的夢中歷險記……。結果當然沒這回事,這還是城市獵人般的大冒險,不過在讀這一集的時候,我突然對主角(偽)父子的羈絆非常有感覺。(這個牽涉到我個人對BL的興趣,我還是點到為止就好了……。)
《異變十三秒》其實是科幻/災難小說,會讓我想到《漂流教室》這類的故事(我看的不是日劇,而是楳圖一雄的原作漫畫,沒有成年的俊男美女,只有一群小學生,絕望感跟恐怖感更強),不過最後有個很強的懸念:到底這些被丟到另一個空間裡的人還有沒有救?他們要怎麼樣才能自救?透過一起行動的這一群男女老幼之口,東野圭吾又發表了一些「不討人喜歡、卻不一定不對」的看法,很難得,這次我還滿能夠認同的——比方說,公司中年主管戶田鬧彆扭時,久我誠哉的怒吼(?)就讓我愣住了。我現在還是沒辦法下定決心要不要採納誠哉的看法,但是至少以後我沒辦法忘掉「也有這種觀點」了。講得更誇張一點,這小說最有趣的地方可能是角色們發表的看法,而不是情節。對於常看這類「浩劫後」故事的人來講,可能很多轉折是他們可以料到的(不過我沒想那麼多就是了)。所以,我可以忍耐本書讓我個人不太爽快的結尾(可惡!為啥是這些人活下來啊),因為有趣的觀點我已經收集到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