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寵物先生
話說日本原文小說越買越多,後果就是書架上的草越長越多,有些草甚至一轉眼就出了中文本(淚),希望今年能好好整理!每期介紹一本尚未中文化的日系推理,做為自我要求的審書誌。《ニッポン硬貨の謎?エラリー・クイーン最後の事件》2005「週刊文春傑作推理小說BEST 10」第九名
2006「本格推理BEST10」第四名
第六屆本格推理大獎(評論‧研究部門)
2006年バカミス大獎
身為一位作家的書迷,會想從作品探究他的內心世界是很正常的事。不過若本人看上去和作品風格差太多,情況就會變得很複雜,這麼做的結果,往往不是難以將兩者連結在一起,就是會有一種奇怪的感覺叫自己不要再想下去。
因此我在成為叔的書迷後不久就放棄這件事了(爆),他的作品裡那些生動的女性口吻與角色個性,實在很難想像作者本人是個大叔。不過隨著閱讀的經驗加,倒也能漸漸接受「大叔心中藏著一位少女」這檔事,畢竟作家就像演員,寫什麼就要像什麼。
只是我在看到Girl meets uncle(請注意不是Boy meets girl)的劇情數度出現時,仍會不禁莞爾一笑。「圓紫與我」系列是落語師和女大學生,《冬のオペラ》是沒生意名偵探和女高中生,到了這本《ニッポン硬貨の謎》則是作家和女大學生,不過較特殊的一點是,這位作家是個外國人,他的名字叫艾勒里‧昆恩。
基本上從書名《日本硬幣之謎》可約略知道,這部作品是昆恩的Pastiche(贗作),剛好昆恩的國名系列沒寫過日本,可以順理成章拿來用。不過因為是模仿昆恩,自然得用昆恩的寫法,因此若期待能再看到北村那女性般敘事筆調的讀者,可能得大失所望了。
熟悉昆恩的讀者應該會知道,這對創作二人組的F‧丹奈曾訪問過日本兩次,對書迷而言,就如同昆恩親自來到日本。本書便是描述一九七七年,名偵探昆恩(當然是小說裡的那位)初次訪日所發生的事件,零歲男童與一歲女童分別在東京的新宿、代代木被殺害,昆恩在飯店看到這則新聞,認為犯人是鎖定幼童行凶,且都是星期日犯案,可能發展成連續殺人,於是與老爸的舊識田中警視連絡,提出自己的看法。
另一方面,住在池袋的女大學生小町奈奈子,每週六在書店櫃檯打工時,都會出現一位神秘中年男子,拿著二十枚五十圓硬幣要求兌換一張千元鈔。這件事讓奈奈子十分疑惑,不久後她參加昆恩來日舉辦的書迷會,得到昆恩的賞識,成為他在日的旅遊嚮導,於是藉此向他提出這段遭遇。正好此時,兩人所參觀的動物園又發生了幼兒差點被歹徒殺害的案件,於是兩個看似不相關的事件,在昆恩的思考下逐漸產生關連。
由於本作是Pastiche,當然是力求「越像越好」。為了徹底給予讀者「原作是昆恩,不是我」的假象,北村還寫了一篇序,說自己是收到東京創元社戶川先生的委託,說昆恩有一篇未發表的手稿,希望能幫忙翻譯──因此在內文裡,北村的身份從「原作者」搖身一變成為昆恩作品的「譯者」。原本「作者昆恩」與「偵探昆恩」這項設定,就讓作品開啟一種現實、虛構互相通達的趣味性,「作者北村」與「譯者北村」更加強了此種「後設」的特質。
不僅如此,女主角奈奈子(Nanako)於作中遭遇的「二十枚五十圓硬幣之謎」並非原創,而是根據某人的真實體驗延伸,這個「某人」即是推理作家若竹七海(Nanami)小姐。真實經驗與實際的人物形相,搭配虛構的情節,讓前述「虛實混搭」的特質更為顯著。順帶一提,若竹小姐的這個「日常之謎」也曾經成為競作主題,讓許多作家發揮想像空間,競相提出這個謎團的解答(即是這部
作品集)。
內容方面,與昆恩的相似性自不待言。開頭昆恩父子的那段對話,以及偵探昆恩不時會引用莎劇、西方神話作譬喻以展現幽默(這對通曉西方文學的北村來說,想必並非難事)這兩點,都被模仿得維妙維肖。甚至為了表現「西方人寫日本」無可避免的文化隔閡,不時會出現一些與實際的日本社會情形不符,或是描寫不足之處,全力塑造出「以昆恩角度看待日本文化」的奇妙風格。例如不時會深入敘述某項文化產物(如淺草的獅子舞),卻又與現實有著微妙差異,而身為「譯者」的北村則會在「譯註」告訴讀者:「根據我(北村)手上的某某資料,昆恩先生可能把這個和某段經驗混為一談了。」如此吐槽自己的劇情,令人忍不住發笑。
至於昆恩特有的案情推演呢?一樣是全力模仿。不過在此要說明的是,雖然書名會令人聯想到前期的國名系列,但本作並沒有「給讀者的挑戰書」,推論風格也反而更接近後期的昆恩。因此會出現「飛躍式的思考」與「神話般的想像」也就不意外了,我想從獲得該年度的バカミス大獎這點,就可以說明本作在某種程度上「相當誇張」,許多讀者在看到導向真相的推論演繹時,或許會直呼:「不能接受!」也說不定喔。
本作最為珍貴之處,在於它不僅是昆恩的Pastiche,同時也是一部關於昆恩的評論集。由於女主角奈奈子是一位愛好推理的女大學生,因此書中會出現她針對昆恩作品的論述,偽裝成「譯者」的北村,也會不時用「譯注」這個手段補足讀者一些關於昆恩的小知識。
最為精彩的,要數奈奈子在參加書迷會時向昆恩提出的問題:「您的《暹羅連體人的秘密》有兩個譯本(東京創元社與早川書房),其中一個把第四部的引言翻譯成男性口吻了,這樣真的好嗎?」如此一個莫名其妙的問題,接下來展開一段關於《暹羅連體人》這部作品的結構之論述,內容堪稱絕妙。她也以另一個問題:「為何《暹羅連體人》沒有『給讀者的挑戰書』?」作為不同的角度切入,同樣相當精采。
這些散見於作品中的論述片段,也讓本作以「評論‧研究部門」獲得第六屆本格推理大獎,小說可以得評論獎,原因就在此。
北村可說是完全投入對昆恩的愛,成就這部結合贗作、評論、日常之謎實錄的作品。《ニッポン硬貨の謎》發表的二○○五年,正是昆恩誕辰一百週年紀念(現實中,F‧丹奈與M‧李兩人都是一九○五年出生),因此本書可說是「獻給昆恩的情書」,北村藉由此書向這位寫作、評論、編輯三方面均有重大貢獻的推理大師,致上崇高的敬意。
為何我會用「情書」這麼令人害羞的辭彙形容呢?大概是聯想到作者的少女心吧(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