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到後來我就發現,我忘掉的其實也沒那麼多啦,只是《塗佛之宴》的內容實在是非常、非常龐雜——一路追隨這個系列的讀者都知道,京極夏彥會在小說裡夾帶某些呼應著謎底的獨創性理論說明,但是《塗佛》裡面的說明,讀起來卻特別吃力……這實在是很奇怪,因為這本書可是特別拆成了好幾小塊,照理說應該比較好讀不是嗎?結果卻非如此。但是,對於這個系列的粉絲來說,這本書當然不能錯過,因為京極堂終於出現一個超強的對手了!而且,因為很多以前出現過的角色通通再度登場,讓人看完以後,不由得產生一種應該從頭複習起的心情(所以我現在複習到《鐵鼠之檻》了)。
我這個月的最愛……照例超過一個Orz。二階堂黎人的《手塚治虫密碼》,就是其中之一。以前我最喜歡的二階堂作品是《吸血之家》,蘭子系列的前三本跟《恐怖的人狼城》我也都覺得很有趣(雖然行文語氣總是有點誇張),但是《惡靈公館》跟《惡魔迷宮》終於讓我覺得作者用力過頭了,雖然努力要渲染恐怖氣氛,卻開始讓我覺得……有點滑稽Orz。所以,我本來以為我大概就追隨到那裡為止了。不過意外的是,《手塚治虫密碼》卻讓我找回以前讀《吸血之家》時的順暢與愉快。
在我想來,很有可能是因為這兩本書都散發出強烈的宅電波,勾起我莫名的親切感(爆)。這樣講可能會讓人覺得很怪異:以《吸血之家》的故事背景(如果沒記錯是七○年代)來說,那時候哪來的阿宅啊?如果堅持宅=動漫宅,那的確是沒有啦。不過看看《吸血之家》裡那些人高談闊論推理小說裡種種詭計的架勢,還有書裡很細膩的作者註,這本小說裡顯然灌注了「專業」推理迷的滿滿愛意,這跟《手塚治虫密碼》裡那些認真手塚治虫迷的世界,在精神上是相通的。在這本小說裡沒有誇張到失去可信度的「恐怖」氣氛,讀起來反而比較容易進入狀況。就推理的部分來說,案情的轉折夠多,對手塚治虫不熟的推理迷也可以得到樂趣;不過對這本書會最有共鳴的,可能是有藏書癖好的人吧?
這本書後面有個奇妙的翻譯小誤差,229頁的「
超級繩索理論性推理法」看起來相當怪,原本要說的是「
超弦理論」(superstring theory)吧。不過這個其實沒那麼重要,就算翻出來了,還是沒有人知道水乃聰腦中認為的「相對性理論推理法」還是「超弦理論推理法」是啥吧……。
我七月的另外一本最愛,則是貫井郎的《追憶的碎片》。說來很妙,其實我本來也不太愛讀貫井郎的小說——《慟哭》的整體佈局雖然令人驚訝,但結尾讓人相當鬱悶;《失蹤症候群》跟《誘拐症候群》裡,有個設定很有趣的神秘四人組合在體制外解決問題——光想就覺得「應該」很刺激,但故事本身卻好像沒那麼麗;至於神秘四人組,我好像也不太關心他們的後續發展……所以,一直到很久以後,我才發現該系列最後一集(第三部)的中文版根本沒出Orz。所以,把《追憶的碎片》拿起來讀,本來幾乎有點盡義務的味道——發現這本書厚達近四百頁,而且有很多頁數都是一頁切割成上下排的排版方式,由此可見字數極多,我還很擔心到底要讀多久。
結果閱讀速度意外地快,而且我沈溺在曲折的故事裡,有一瞬間忘記時間流動。(情節的曲折+家族歷史糾葛,不知道為什麼讓我想起恩田陸的某些作品?)
這本書的情節轉折要是透露太多,就會讓閱讀樂趣折半,所以我不好多說什麼。不過……我倒是想警告一下各位,在享受到本書的樂趣以前,可能要稍微忍耐一下,因為書裡出現的兩位男主角——在五十五年前留下遺書後死去的作家佐脇依彥,還有在現代追查佐脇死因的大學講師松嶋真司——都屬於日本文學裡常見的某種典型……就是「氣勢超弱、很容易自暴自棄的善良書生」。說到這種類型,各位想到誰?我覺得佐脇依彥內心虛弱的程度,可能是關口巽加石岡和己乘以二(爆)。松嶋要不是為了搶回女兒還得堅強,可能也差不多。(我一邊讀,心裡一邊嘀咕,松嶋到底哪裡好啊?他太太到底看上他哪裡啊?)
他們那種脆弱,幾乎快要讓讀者生氣了(或者只是我脾氣不好?),但這兩個人只是稍微軟弱了一點,心地卻還滿善良的,為什麼他們要面對鋪天蓋地而來的莫名惡意呢?想摧毀他們的力量似乎大得不成比例,讓人覺得很不忍心。雖然情勢發展越來越不利,但讀到後來,我已經開始希望松嶋能夠找出一條出路,想幫他加油了。
最後到底會怎麼樣呢?
你可以自己瞧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