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寵物先生話說日本原文小說越買越多,後果就是書架上的草越長越多,有些草甚至一轉眼就出了中文本(淚),希望今年能好好整理!每期介紹一本尚未中文化的日系推理,做為自我要求的審書誌。
レディ・ジョーカー
1999「這本推理小說了不起!」第一名
「這本推理小說了不起!Best of best」第八名
1998「週刊文春傑作推理小說BEST 10」第二名
「週刊文春傑作推理小說20世紀BEST 10」第五名在咋舌於這部作品的亮麗排名(如上)與厚重的篇幅(文庫版三冊共計1535頁)之前,先來回顧日本近代的某真實案件。
一九八四年四月,著名食品公司江崎固力果社長江崎勝久位於西宮市的自宅遭三名歹徒闖入,社長本人在全裸的狀態下被強行擄走,三天後他從歹徒手中逃出,接受警方保護。平安返回後,江崎社長屢次收到威脅信,以裝有鹽酸的瓶子暗示將對廣大的食品通路下手,以此要脅索取巨款,公司大樓也遭人縱火。警方於每次交款時布下嚴密警網,但歹徒均未現身。期間四家報社收到署名「怪人二十一面相」的挑戰書,媒體便以此稱呼該案犯人。
此後從五月乃至隔年三月,除江崎固力果外,先後有多家食品公司陸續收到威脅信(丸大食品、森永製菓、House食品、不二家、駿河屋),均比照前例以公司產品作要脅,關西的超市也發生森永零食被混入氰酸的事件,森永商品全面下架,銷售量大受打擊。隔年八月,「怪人二十一面相」對媒體發表一封「對食品公司的報復已經結束」的宣告信,之後便銷聲匿跡,直到西元兩千年一系列案件的公訴時效到期為止,犯人的身分與動機仍是一團謎。
這就是日本犯罪史上有名的懸案「
固力果‧森永事件」。
高村的《レディ・ジョーカー》(Lady Joker)便是以該案為藍本的改編作品,雖說舞臺從關西移到東京,年代變成了一九九五年,被勒索的對象也從食品業改成啤酒公司,但從小說的案件經緯(從綁架、勒索乃至下毒的順序)以及犯罪集團的人物形象來看,作者無一不是取材自真實的「固力果‧森永」事件。
故事從一九四七年,一封寄給日之出啤酒公司的信件開始。信中娓娓道來寫信者為公司鞠躬盡瘁,卻只落得解僱下場的經過,並暗指公司對於受歧視部落出身的員工有著差別待遇。四十三年後(一九九○年)某位青年面試日之出啤酒公司未錄取,爾後車禍身亡,該青年的父親受到社會唆使,將該信的內容複誦至錄音帶裡,寄給日之出啤酒公司以報復,卻因此受到警方調查,在妻子訴請離婚的雙重壓力之下,跳軌自殺。
劇情於是進入重點部分。一九九四年,一個小藥房老闆物井清三(也是前述青年父親的岳父)透過私家偵探找到失散多年的二哥(即當年寫謎樣信函給日之出啤酒公司的員工),然而二哥不久後便在老人院裡孤獨死去。物井想到二哥當初被解雇所受的委屈,數年前外孫、女婿死前留下的悔恨,以及大企業夥同政財界、道互相輸送利益,受苦的卻是自己等一干窮人,如此憤懣的情緒百般交集之下,矛頭便指向日之出啤酒公司,於是夥同自己在賽馬場認識的同伴們,籌劃一起驚動社會的大型犯罪。翌年,日之出啤酒社長城山恭介遭綁架後釋回,歹徒們自稱「Lady Joker」,屢次以市面上的啤酒商品為「人質」進行勒索……
以真實案件為基礎的小說不少(如桐野夏生《異常》、恩田陸《尤金尼亞之謎》),案件之所以會被改編,是因為它們仍保留有懸而未決的部分(如犯人身份、心理或動機)。是故,這些作品經常會著眼於評論家提出的某項解釋──或是作者心裡自有一套解釋──進而以小說形式還原事件全貌。
從這點來看,《レディ・ジョーカー》可說為現實事件的諸多假設,提供了一個高度融合的「器」。小說中,對日之出啤酒公司報復的小藥局老闆物井清三,其身分是前公司員工的弟弟,而現實中針對固力果‧森永事件提出的假設中,有一個便是懷疑:「歹徒為何對固力果內部如此了解?莫非是前公司員工(或親戚)所為?」另外,小說的五人犯罪集團裡,有一個是在日朝鮮人,他希望能利用勒索啤酒公司以控制其股價大賺一筆,這也可以對應到現實的「北朝鮮人說」與「股價操作說」,此外,「受歧視部落說」與「暴力團(道)說」也在小說裡陸續被提出。作者幾乎針對固力果‧森永事件的每一個相關推測(上述假說均可在維基百科查到)都賦予一個小說中的位置,融入在故事情節裡。
當然,作品中與現實相呼應的,並不僅是案件的內容,連案件背後的社會樣貌也刻畫得相當深入。值得一提的是,由於故事內部的年代是一九九五年,與固力果‧森永事件相差十年,因此比起現實案件的社會背景,本書更添加了泡沫經濟崩毀後的蕭條景象,這也使得故事中的人物心理顯得更有說服力。
「人物心理」是本書最重要的一環。小說第一章便以深刻的心理描寫,構成犯罪集團的眾人群像,到了第二章「案件」發生後便一轉敘事觀點,改從「受害的啤酒公司、對事件旁敲側擊的報社記者們,與進行搜查的警方」等三個角度切入。除了敘述犯人的心理掙扎,被害者與歹徒暗中交易的內心糾葛外,針對調查一方的無奈與辛勞也多有著墨,至於自始至終從未被當成敘事觀點的一方──那些與公司牽扯不清的道與政客們,作者也利用前述的角度,藉由記者的追查引出政商與暴力團勾結的暗面。
也因此,本作不僅是真實案件的改寫重述,它對於大企業在高度發展下所呈現的污濁亂象,做了最為赤裸、血淋淋的控訴。當時在日本「社會派」幾乎快成為過去式,但若用同樣的標準來看,本作無疑是一部優秀的社會派犯罪小說。
提到社會團體的勾結與利益輸送,經常會聯想到森村誠一的作品,但比起森村以刑警、私家偵探作單一視角的檢視,《レディ・ジョーカー》從各個領域深入剖析案件的不同面向,提供了讀者較為全面的審視空間,且並不因為廣度而失了深度。比起「一筆入魂」簡潔而鋒利的山秀夫,高村這位女性作家選擇以悠長而深沉的情境心理,道出在這樁巨大犯罪的陰影底下,一個個可悲男人們的故事。
也難怪本書會這麼「厚重」了,登場的人物是如此繁多,且作者花了相當多的篇幅描寫每個角色的苦惱、虛無、瘋狂與悲哀,如此壯闊的群像劇勢必得進展成為大長篇才是。事實上,本作的節奏並不十分明快,為了道出同一個時刻每個人物的行動與心理,故事的時間流動是緩慢的,但也因此成就了深度。
從犯罪刻畫的深入與時代意義來看,《レディ・ジョーカー》絕對不負那些排行榜頭銜之名,足以在日本推理小說中躋身名作之林。順帶一提,本作有大陸譯本,書名為《“女王行動》(Lady Joker的Lady一詞是書中某人患有殘疾的女兒之暱稱,Joker意指「人生中不想抽到的鬼牌」,兩詞合譯成「女王」實在是有些奇怪),對本作有興趣卻不想啃大部頭日文書的人,可以找來看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