傅里曼對於推理小說的貢獻有二。首先,他開啟了鑑識科學推理的派別。第二,他發明了倒敘推理(inverted mystery)
[註一]。這兩種開創性的貢獻對於推理小說的發展既深且鉅,因此傅里曼在推理史上是占有相當重要的地位的。
傅里曼醫學院畢業後,前往黃金海岸行醫了一段時間,之後創作的小說運用了許多這段時間的經驗,更顯其真實性。傅里曼小說中的犯罪手法多經作者親自實驗過,加上他本身是科學背景出身,因此故事情節的可信度與真實性相當高,也難怪強調寫實主義、鄙棄黃金時期解謎作品的冷硬派大師雷蒙‧錢勒(Raymond Chandler)也很難得稱讚了以謎團為主的傅里曼作品:「奧斯汀‧傅里曼是名驚人的表演者。在他那類型的作品中沒有人是他的敵手
[註二]。」
推薦作品:《宋戴克醫師名案集》(
The Famous Cases of Dr. Thorndyke)
[註三]。
11. 精神分析式的心理懸疑小說之后──瑪格麗特‧米勒(Margaret Millar, 1915-1994)
如果你對米勒不熟,那她丈夫的大名你或許聽過:羅斯‧麥唐諾(Ross Macdonald)──繼漢密特(Dashiell Hammett)、錢徳勒之後最偉大的冷硬派作家。許多評論家認為米勒的文學成就絲毫不亞於麥唐諾,但她的光芒似乎總是被丈夫掩蓋住(很明顯的證據是,米勒的書在美國幾成絕版狀態,麥唐諾卻仍長銷不輟),雖然如此,她的作品的可觀之處絕不在麥唐諾之下。
米勒是書寫懸疑小說的箇中高手,她的作品常常出現結尾的意外性轉折,是所謂的意外結局(surprise ending),將故事做全面的翻盤;她的角色刻畫相當細膩,擅長描寫複雜的人際關係,作品中也出現許多精準刻畫精神異常者的描寫,是這方面的先驅。她的作品的文學體質被認為是超越一般推理小說作者之上的。
1956年米勒以《眼中的獵物》(
Beast in View)獲頒愛倫坡最佳小說獎,1965獲頒年度女性獎(Woman of the Year Award),1983由美國推理作家協會(Mystery Writers of America)頒發大師獎(Grand Master Award)認可她的終身成就。《眼中的獵物》被英國推理作家兼評論家基亭(H.R.F. Keating)選入《犯罪&推理:最佳一百選》(
Crime & Mystery: The 100 Best Books),並稱讚她是二十世紀末最佳的犯罪小說作家之一。其成就與文壇盛譽度可見一斑。
推薦作品:《眼中的獵物》。
12. 最精緻的犯罪小說雕刻家──朱利安‧西蒙斯(Julian Symons, 1912-1994)
許多國外的權威推理評論家通常本身也是作家,例如上文提到的基亭、日本的天城一與笠井潔,更別提艾勒里‧昆恩或安東尼‧布契(Anthony Boucher)了。身為小說家的評論家,使得評論更有力道、視角也更廣、更有說服力;身為評論家的小說家,觸角更精準,寫作切面更細膩,也能身體力行創作想法與理論。西蒙斯正是小說/評論成就皆臻高峰的作者。
西蒙斯寫了超過三十本犯罪小說,他的作品精雕細琢、文筆極具文學性,這或許與他本身是名詩人有關。西蒙斯的作品巧妙結合了傳統的偵探小說(detective story)與犯罪小說(crime novel),但更偏向後者;他著重於角色的心理描寫與犯罪動機描繪,這正預示了後來犯罪小說的特色。如此精緻的作品大獲高級閱讀知識分子與推理行家的好評,但或許也因為作品的調性關係,西蒙斯的作品不算是暢銷書,與一般暢銷推理作家比較起來公眾的能見度也稍低。但他的文學成就,顯然是許多暢銷作家所遙遙不及。
西蒙斯也是位得獎高手,他的小說《謀殺的顏色》(
The Colour of Murder)於1957年獲得英國推理作家協會的金匕首獎(Gold Dagger Award);1961年又以《犯罪的進程》(
The Progress of a Crime)獲得愛倫坡最佳小說獎;而他最著名的推理評論作品《血腥謀殺》(
Bloody Murder)於1973年獲愛倫坡特別獎;1977年獲頒瑞典偵探學院(Swedish Academy of Detection)的大師獎狀(Grand Master Diploma);1982年獲頒美國推理作家協會的大師獎
[註四];1990年又獲頒英國推理作家協會的鑽石匕首獎(the Cartier Diamond Dagger)
[註五]。西蒙斯的推理創作生涯堪以「豐功偉業」一詞稱之,是大師中的大師。
推薦作品:《石南毒殺案》(
The Blackheath Poisonings)。
[——待續]
註一:在這類作品中,兇手的身分一開始就讓讀者知曉,並詳細描述行凶原因及過程,後半段著眼於偵探如何拆穿兇手的犯罪。倒敘推理的經典作品如安東尼‧柏克萊(Anthony Berkeley)的《殺意》(
Malice Aforethought)(以Francis Ils之筆名發表)。
註二:這段話出自錢徳勒寫給英國出版商的信件,原文相當長,此處僅摘錄兩句,原文為: “This man Austin Freeman is a wonderful performer. He has no equal in his genre...”
註三:這本書原名《歌唱的骸骨》(
The Singing Bone),收錄五個倒敘推理故事,中文版多收錄了一篇並更改書名以示區別。
註四:身為英國作家,卻能獲頒MWA大師獎的人,在西蒙斯之前只有三位:Graham Greene,《哈瓦那特派員》(
Our Man In Havana)之作者;Eric Ambler,《雙面狄米崔》(
The Mask of Dimitrios)之作者;Daphne Du Maurier,《蝴蝶夢》(
Rebecca)之作者。
註五:與MWA的大師獎一樣,都是肯定推理作家終身成就的獎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