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俺當時讀來,認為京極夏彥之所以要安排這件事,原因在於他想反應故事當中京極堂的論點──小說當中京極堂這個角色,身兼神社主人、陰陽師及舊書肆店長等三種身分,是個受過高等教育,酷愛閱讀、思路清楚的知識分子,這樣的人對鄉野傳說有所研究沒啥問題,但居然親身參與陰陽師之類的除魔工作,似乎有點兒說不過去;但京極堂對此自有一套看法,《姑獲鳥之夏》結局時的這個事件,正是呼應此事──有些因由,可以用科學解釋,有些罪愆,可以用法律制裁,但在現實裡遇上這兩者都無法施力的情況時,正是玄怪傳說與信仰咒術登場的時刻。
當然,俺彼時已經知道京極堂等一班角色接下來會持續登場,於是這個事件便出現了另一種可能,,即是為了後面的故事埋設伏筆。
神祕的是,《魍魎之匣》、《狂骨之夢》等書接連讀下來,這個俺以為的「伏筆」一直沒有出現;《鐵鼠之檻》裡有個《姑獲鳥之夏》中的角色來客串,不過和這個伏筆沒啥關係。
這也不是什麼特別的事;系列作裡有些設定彷彿後續會發生效果,但它們可能在故事一個接一個發生後就默默地被埋在文字裡頭了──有可能是一直沒有適合它們出場的故事,有可能是因為讀者對這件事不怎麼在意所以作者乾脆也不理會了,有可能作者其實一開始就只是靈機一動寫進去的,根本沒打算繼續發展,當然,也有可能作者根本就忘記了。
像這樣的設定,本系列裡出現不少,比如:《魍魎之匣》中,提及京極堂於戰時曾被徵召,當時認識的醫學教授,與這個故事有密切的關係,但京極堂彼時到底做了什麼?故事裡並未明說;「京極堂」這個綽號來自中禪寺的舊書肆店名,這個店名又借自中禪寺之妻千鶴子京都老家經營的甜食店,這對背景似乎湊不到一塊兒的夫妻,究竟是怎麼結識的(雖說系列作中其實經常出現京極堂在吃甜食的場景)?系列作裡沒有提及;榎木津禮二郎的偵探社名為「薔薇十字」,明顯與中世紀及西洋傳說對應,這個名字是京極堂取的,有什麼特殊含意?榎木津八成沒問,京極堂也沒解釋過,只有關口說京極堂是正好在讀相關書籍所以就借用了,但關口講的話實在沒啥說服力……
不過,除了這些設定之外,最讓俺覺得好奇的,是京極夏彥幾乎在每一部系列作品中,都會提到「時間」。
如前所述,這個系列的故事是從《姑獲鳥之夏》開始的,第二部《魍魎之匣》的接在其後,故事裡的時序也接著順流,後續的《狂骨之夢》、《鐵鼠之檻》、《絡新婦之理》等等,全都如此辦理,而且京極夏彥幾乎都會利用角色提及「距離某某事件,已經過了多久了啊」之類話語以強調時間,倒不是說讓角色想到時間有什麼怪異,但在系列作的主要角色當中,榎木津雖然是掛牌的偵探,但實在和推理小說裡應該出現的神探印象相去太遠,木場修太郎是刑警,不過和京極堂並沒有英國蘇格蘭警場和福爾摩斯那樣的關係,關口和京極堂則都是平民──讓非警非探、與法律制度無直接牽扯的平民角色三不五時就遇上大宗怪案,雖然是這類小說中並不罕見的設定,但怎麼說也都太「巧合」了點;平時咱們讀者就當不在意了,畢竟這算是閱讀類型的默契之一,但京極夏彥卻沒事就要再強調一下,究竟所為為何?
沒料到,俺這些閱讀系列作時胡亂想到的事,在讀《塗佛之宴:撤宴》時,居然得到了一部分的解答。
《塗佛之宴:備宴》出版後,聽得身旁不止一位問道:這一部「備宴」,下一部就「撤宴」了,那咱們不就還沒「用宴」嗎?
事實上,這席妖怪大宴,在《姑獲鳥之夏》時就開始了,京極夏彥一面準備食材、為讀者們解說種種由來,一面看似隨意地將各式材料組合成不可思議的料理;而在一道道菜色上桌之時,料理的動作其實沒有停止,仍在背後繼續──這樣材料其實有替那樣材料提味的目的,這道菜色其實在替那道菜色預先調節味蕾。《塗佛之宴》其實是統整所有味道的重點菜餚,某些設定將在這裡發揮效果,某些懸而未決的可能,將在這裡落實成形。
從1994年9月發表《姑獲鳥之夏》開始,京極夏彥以極快的速度出版了一本厚過一本的系列作品,1998年就已經出版了兩部《塗佛之宴》。這個系列的下一本作品《陰摩羅鬼之瑕》,要到2003年才會面世,是故,《塗佛之宴》可以視為暫時小結,甚至,在《塗佛之宴:撤宴》的末尾,咱們會發現:或許從《姑獲鳥之夏》到《塗佛之宴》,才是一個完整的故事。
話雖如此,《塗佛之宴:撤宴》仍然撒出了幾個可能成為伏筆的設定;這些情節將在未來發展成什麼故事?且讓咱們拭目以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