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明智小五郎在〈D坂殺人事件〉首次登場時,亂步是這麼描寫他的:「年紀和我差不多,不超過二十五歲。嚴格說來算是體型偏瘦,他走路時有個習慣甩動肩膀的怪毛病……說到伯龍,明智從長相到聲音,都跟他一模一樣……只不過,明智的頭髮較長,蓬亂毛燥糾結成團,而且跟人說話時,他還會習慣性地一直以手指把那原本就亂糟糟的頭髮抓得更亂。至於服裝,他似乎向來不講究,總是穿著棉質和服繫著皺巴巴的腰帶。」住在堆滿書本的四疊半陋室的明智,算是沒有固定職業的高級遊民,但他總自稱「正在研究人類」。
本來,在日本並沒有富有個人魅力的名偵探。不僅沒有極富個人魅力的名偵探,更不可能有極富個人魅力的犯人。就這點而言,江戶川亂步創造的明智小五郎,比起木木高太郎創造的精神醫學專家兼名偵探大心池醫生,以及溝正史從米爾恩寫的〈紅房子的祕密〉(The Red House Mystery)中的安東尼‧吉林康中得到靈感而創造的名偵探金田一耕助等人物,可說是更勝一籌的奇特名偵探。不過,亂步本來只想讓這名偵探出場一次,沒想到意外獲得好評,才讓明智繼續在其他作品出現,以至於〈D坂殺人事件〉以外的短篇小說未必詳盡勾勒出明智的個性。
有趣的是,在堆滿書本的四疊半斗室裡,身穿和服看起來就很窮困的明智小五郎,到了通俗長篇小說後,卻搖身一變成為時尚瀟灑的人物。例如「立領白衣配上白鞋,打扮完全不像日本人的明智小五郎」蜘蛛男。住的地方也是,「『蜘蛛男』的事件解決後不久,便放棄不經濟的飯店生活,搬來這個公寓,對於單身的他來說,比起獨門獨院的房子,還是住公寓比較自在、方便。他租的是面向大馬路的二樓兩房公寓,其中一間約有七坪,足以充作客廳兼書房,另一間較小的就當作臥室。」黃金假面顯然已大幅改善居住環境。甚至到了〈吸血鬼〉事件的結尾,明智小五郎還與女友文代結婚了。小林芳雄則是打從之前就一直協助明智,在少年讀物中自然更是與明智並肩攜手而大為活躍。
我對於將柯南道爾作品中的名偵探福爾摩斯視為真實人物,並加以研究的福爾摩斯學毫無興趣。但我卻特別關注明智小五郎的改變,這是因為明智小五郎的改變和亂步自黃昏世界走向原色世界的轉變有著微妙的重疊。
在少年讀物〈透明怪人〉中,明智小五郎的辦公室是這樣的:「這裡是明智偵探事務所的所長室。整面牆都是書架,密密麻麻地塞滿燙金字樣的書本。前方有張大書桌,名偵探明智小五郎端坐在桌前。桌子表面,光滑如鏡,倒映著明智的臉。色西裝,淺茶色領帶,依舊是一頭毛躁亂髮,像西洋人一樣的立體五官。」佐藤忠男引用這段文章,稱明智小五郎為「瀟灑美男子」,但正如前面已指出的,在〈D坂殺人事件〉初次登場時,明智根本不是這樣的人。在通俗長篇中,名偵探明智小五郎也必須跟著變得開朗、平易近人。
亂步的悲劇亂步的藝術家熱情在早期的黃昏世界已燃燒殆盡。縱使戰後再次迎接推理小說的復興期,卻再也創造不出那種精緻架構與充滿鮮活現實感的虛擬世界。即便是歷經漫長空白後寫出的〈化人幻戲〉和〈影男〉,也沒有超越戰前的作品水準,說穿了不過是熟極而流的既成品。
然而,天才藝術家亂步早夭後,還留下另一個偉大的「組織者亂步」。昭和二十九年,六十歲的亂步在十月三十一日偵探作家俱樂部主辦的慶生會上,捐出一百萬日圓給俱樂部,提議以這筆基金設置獎項以獎勵推理小說創作。翌年,根據這項宗旨,第一屆江戶川亂步獎頒發給中島河太郎的《偵探小說辭典》,這就是如今已成為新人作家登龍之門的亂步獎伊始。進而又自昭和三十二年八月起,透過著名的推理小說專業雜誌《寶石》的編輯,開始致力於發掘新人。原本江戶川亂步在踏入推理文壇前就曾創辦「智能小說刊行會」,開始創作推理小說後更在大阪成立「偵探趣味協會」,戰後也盡心創立「偵探作家俱樂部」,頗有組織者的才能,戰後他已功成名就,自然更有餘裕從事相關領域的活動。
江戶川亂步最偉大的地方,或許就在於他年輕時那種潔癖、純粹的藝術家氣質,即便在他後來向現實妥協、開始寫通俗長篇贏得虛名,但他始終受到世人重視。就這點而言,他比任何人都誠實也更嚴批判自己,也因此,比起只會盲目誇獎的追隨吹捧,對於值得正當評價的作品給予評價、該批判的加以嚴批判的平林初之輔的批評最能得到亂步的信。正因他擁有這種資質,記錄了他在推理小說方面一切活動的〈偵探小說四十年〉便可堪稱最優秀的日本推理小說史,也是研究江戶川亂步的最佳工具書。
昭和四十年七月二十八日,江戶川亂步因腦溢血結束了七十一年的偉大生涯。江戶川亂步親身示範的教訓,就是「獵奇煽情‧無意義之路」是推理小說的死胡同這個儼然事實。戰後松本清張等人的社會派導入了江戶川亂步與溝正史欠缺的社會批判觀點,為推理小說開拓出嶄新的境界,而星新一、山川方夫等科幻小說旗手也和約翰‧柯利亞及沙奇等筆風奇特的作家一樣,走上近代幻想文學之路,但是貫徹這種方向不讓亂步過去的悲劇重演,或許才是這位偉大的天才對於後進作家們最殷切的期盼。推理小說與其他文學一樣,在根底需要尖銳的批判精神,過於執著敏銳的體表感覺正是亂步的偉大,也是其悲劇所在。■
◎本文作者簡介
權田萬治文學評論家。一九三六年出生,東京都人,東京外國語大學法國語科畢業後,在日本新聞協會任職,之後在專修大學文學部教授新聞論、近現代文學。現在為推理文學資料館館長。日本推理作家協會會員,美國偵探作家俱樂部(MWA)會員。
一九六○年發表推理文學評論〈感傷的功用〉出道。七六年以《日本偵探作家論》獲得日本推理作家協會獎。二○○一年與新保博久共同監修之《日本推理文學事典》獲得本格推理小說大獎。其他墓作有:《宿命の美学》、《教養としての殺人》、《趣味としての殺人》、《松本清張——時代の闇を見つめた作家》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