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木賞成立時間:一九三五年
主辦單位:文藝春秋
徵文期間:一年兩次
徵文辦法:不限短篇、長篇,不拘類型
公佈時間:一月初、七月初公佈入圍名單,中旬公佈結果 正式名稱為直木三十五獎。直木三十五是日本大正、昭和初期的重要作家暨評論家,於一九三四年早逝,得年四十三歲。另一位名作家菊池與其交情頗深,便在同一年向文藝春秋社提案成立紀念直木三十五的大眾文學獎,出版社在四月號的《文藝春秋》公佈了芥川獎與直木獎設立的消息,翌年正式發佈獎項成立宣言。
目前直木獎的規則是一年兩屆,不限篇幅長短、不拘類型,只要是期限內出版的書籍(上半期為十二月一日至翌年五月三十一日,下半期為六月一日至十一月三十日)或在雜誌上刊登的作品(上半期為十一月一日至翌年四月三十日,下半期為五月一日至十月三十一日)都在遴選範圍之內。每年一月初與七月初公佈入圍名單,當月中旬公佈結果。
雖然故事長短不拘,不過最近十年的得獎作都是已出版的書籍,在雜誌上刊登的中、短篇作品已鮮少入圍甚至得獎。因此,直木獎是否該分類為長、短篇兩種,以及多年不變的評審委員陣容是否造成影響,甚至文藝春秋社出版的書籍幾乎屆屆入圍的情況,都是日本藝文界期待直木獎能改進的地方。
由於直木獎是個不限類型的大眾文學獎,歷年來曾有不少推理小說作家入圍或得獎。例如戰前的木木高太郎、久生十蘭與小栗虫太郎,戰後的多岐川恭、土屋隆夫、陳舜臣、結城昌治、泡坂妻夫、阿刀田高、赤川次郎、連城三紀彥、北方謙三、島田莊司、逢坂剛、原、宮部美幸、高村、大澤在昌、藤原伊織、北村、乃南朝、馳星周、京極夏彥、桐野夏生、折原一、東野圭吾、山秀夫、天童荒太、福井晴敏、石田衣良、本多孝好、伊坂幸太郎……等人,都曾入圍甚至得獎。
▲ 江戸川乱歩賞成立時間:一九五五年
主辦單位:日本推理作家協會主辦、講談社協辦出版
徵文期間:一年一次
獎勵:講談社出版 由日本推理作家協會主辦,講談社協助出版,是日本推理小說界歷史最悠久也是最具知名度的新人獎。
一九五四年,日本推理小說之父江戶川亂步為了促進推理小說文類在日本的發展,捐出私人財產,隔年創立本獎。起初授獎標準是為了表彰對推理小說出版具有貢獻的個人或團體,前兩屆分別頒給編著《偵探小說辭典》的推理小說評論研究者中島河太郎與計畫性出版歐美翻譯推理小說系列「早川推理小說隨身本」的早川書房。
為了提倡推理小說寫作與閱讀風氣,自一九五七年第三屆起,頒獎方針改為公開徵稿的推理小說新人獎。目前的選評方式是由六名推理小說評論研究者擔任預選委員,從每年超過三百篇的投稿作品中選出五部最終入圍作品,再由包含日本推理作家協會理事長在內的五位推理作家擔任決選評審。得獎者不只可以獲得獎座(江戶川亂步塑像)與獎金,擁有初版發行權的講談社還會以對待一般職業作家的方式支付版稅給得獎者。
一般新人獎易產生舉辦初期水準不高或是各屆水準落差過大的情況,但是本獎自第一篇得獎作──第三屆仁木子的《貓知情》以來,便樹立了高標準,歷年來入圍作品的平均水準穩定,足以媲美職業作家。也有多位得獎者不只投稿一次,而是經過兩年以上的磨練才摘下榮冠,例如第四十三屆的得獎者野澤尚,他連續入圍第四十一、四十二屆,第三年才以《虛線的惡意》獲得殊榮。由於本獎的地位特殊、素質整齊,已有不少作品出版中譯本,成為台灣讀者以往認識日本推理小說的一扇窗。
雖然歷屆得獎作品都具有一定的水準,但是本獎與其他新人獎一樣,面臨「投稿對策」一大難題,也就是新人針對評選傾向寫作的情況逐漸浮現。大致上來說,平穩的、現實的、以特殊業界為背景的作品,與極端的、個人風格強烈的、強調人工詭計的作品相比,前者的獲獎機會要大的多。並不像鮎川哲也獎或松本清張獎有明顯的評選方針,本獎做為推理小說界最大型、最受讀者期待的新人獎,產生這樣的局限性是可惜的,若得獎作品能更多面性、具有更多不同的趣味,也許更能貼切類型小說的娛樂本質。
▲ 日本推理作家協会賞成立時間:一九四八年
主辦單位:日本推理作家協會 日本推理作家協會的前身為日本偵探作家俱樂部,於一九四七年六月創立,隔年開始頒發日本偵探作家俱樂部獎。由於社團法人化,在一九六三年,由原先的同好團體變更為由職業作家組成的日本推理作家協會,獎名也改為日本推理作家協會獎,而更名前後的紀錄則合併計算。
第一屆在一九四八年舉辦,當時設有長篇獎、短篇獎及新人獎三項,不過新人獎也就僅此一屆,直到目前為止都未再設立新人獎項。從一九五二年的第五屆起不再分項,直到一九七六年的第二十九屆才再度分項,目前分為長篇或連作短篇集、短篇、評論及其他等三項,並規定不限類別,同一人不得重複得獎。目前的選評方式是由多名推理小說評論研究者擔任預選委員,分別選出四到五部最終入圍作品,再由數名推理作家擔任決選評審。
由於本獎的地位特殊,有不少作品曾出版中譯本,是台灣讀者以往認識日本推理小說的重要途徑之一。歷屆得獎作包括各種題材、類型,如文學氣息濃厚的〈戻り川心中〉(連城三紀彥,一九八一年第三十四屆)、冷酷派風味的警察小說《新宿鮫》(大澤在昌,一九九一年第四十四屆,林白出版),或是描寫女性心理的《OUT》(桐野夏生,一九九八年第五十一屆,台灣東販出版),呈現出日本推理小說的多樣性風貌,並不只專注於偵探辦案。
雖然歷屆得獎作均具有一定水準,以選出年度最佳推理小說、肯定作家成就為努力方向,但由於不得重複授獎,造成得獎作的年度代表性受到動搖。對作家本身的紀錄也是,若某位作家曾得過獎,即使之後寫出超越得獎作的作品也無法再受到這個獎的肯定。近年來,已引起越來越多文學評論家建議改進這項規則,成為日本推理界的重要話題之一。
▲ メフィスト賞 本獎項是由講談社從一九九五年起所舉辦的小說新人獎。採用長期徵稿方式,不設評審委員、沒有獎金、沒有徵稿期限、作品字數無上限(下限是三百五十張稿紙),由編輯從不斷湧入的稿件中閱讀、遴選、出版,完全以編輯的角度來評選,因此有時一年只有一名得獎者,有時多達五、六名。傳統的新人獎大多以選出各方面表現平均、中規中矩,讓大多數讀者都覺得不錯的作品為主。本獎跳脫過往模式,直接由編輯決定,以選出好看的娛樂小說為準則。
雖然本獎第一屆得獎作是一九九六年出版的森博嗣《すべてがFになる》(全部成為F),但實際上是一九九四年出版的京極夏彥《姑獲鳥の夏》(姑獲鳥之夏)。有志成為作家的新人除了參加新人獎之外,也有不少人直接投稿至出版社,當時京極夏彥便是如此。《姑獲鳥の夏》在眾多良莠不齊的投稿中被發掘出來,轟動一時,此系列後續作品也本本暢銷,近十年來,京極夏彥陸續摘下日本推理作家協會獎、泉鏡花文學獎、山本周五郎獎與直木獎,這全當時講談社慧眼獨具,而《姑獲鳥の夏》也因此被稱為「梅菲斯特獎第○屆得獎作」。
由於《姑獲鳥の夏》的成功,一九九五年講談社在雜誌《小説現代増刊 梅菲斯特》上刊登徵稿消息,隔年陸續出版了《全部成為F》與清涼院流水《COSMIC》這兩部風貌差異極大的作品。《全部成為F》剛出版時,大眾因此認為本獎的定位是新本格推理小說獎,但與前者風格完全不同的《COSMIC》出版後,立即引起廣泛討論,連職業推理作家也紛紛提出各自的看法,這部爭議性極大的作品影響了許多後起新秀。之後幾屆得獎作不似前兩屆那般搶眼,但每部作品的題材各異,寫作手法各有特色,搞笑、金融界、奇幻、歷史與傳統日本和歌等不同風貌,呈現出本獎「個性化」的特色,並非大眾所認為的單純新本格推理小說獎。
自一九九九年起,第十二屆得獎作的霧舎巧《ドッペルゲンガー宮》又走回新本格推理小說路線。之後兩屆得獎作分別是殊能將之《ハサミ男》(剪刀男)、古処誠二《UNKNOWN》,這兩部作品將本獎的聲勢再創高峰。而第十七屆的古泉迦十《火蛾》、第十九屆的舞城王太郎《煙か土か食い物》更是引起讀者與評論家的矚目。目前最新得獎作是今年六月剛出版的岡崎隼人《少女は踊る暗い腹の中踊る》,以嬰兒誘拐案件為開端,描寫青少年緊繃易碎的心靈與激烈的感情。
雖然本獎至今的三十四部得獎作品中以推理小說為大宗,但都具有強烈的個人風格,融合了其他類型小說的元素,打破類型的桎梏。這些經由本獎出道的作家各具特色,在日本文壇造成不小的衝擊。
▲ 横溝正史ミステリ大賞 以日本推理文壇泰斗溝正史為名,由角川書店舉辦,公開徵稿的推理小說新人獎。
一九七○年代後半,多部溝正史作品由市川崑執導搬上大銀幕,大獲好評。藉此溝熱潮,角川書店於一九八一年設立溝正史獎。二○○一年改名為溝正史推理小說大獎,並於隔年加一項附獎──東京電視台獎,由東京電視台以影像化為標準,獨立選出。
雖然以溝正史為名,特殊的是本獎並非以傳統本格風格做為單一選評方針,而是更為廣泛地接受不同類型、不同個性的推理小說投稿。此外,只要入圍最終決選,作品便得以出版,此點與一般新人獎不同。因為這兩項特點,本獎的投稿數量向來不少,也時有不同風貌的優秀作品出現,選出不少以冒險懸疑、科幻等元素包裝,而內在還是具有本格趣味的得獎作。
不過,本獎不只是在台灣知名度不高,在日本讀者眼中也不像看待其他推理小說新人獎那麼重視,投稿數量雖多但是水準不穩定,這些弱點能否經由前幾年陸續更換評審為中堅推理作家而獲得改善,尚待觀察。
▲ 鮎川哲也賞 以作家鮎川哲也為名,由東京創元社主辦,公開徵稿的推理小說新人獎。
一九八八年,東京創元社出版一系列名為「鮎川哲也與十三個謎」的推理小說,其中第十三本採取公開徵稿的方式,隔年公佈由今邑彩的《卍之殺人》獲獎,稱為「第十三把椅子」。
一九九○年,東京創元社正式設立鮎川哲也獎。鮎川哲也畢生信服本格推理小說的創作精神,在日本推理文壇地位甚高。既然本獎以鮎川哲也為名,評審方針自然是傾向於選出具有傳統解謎趣味的作品,也因此成為九○年代促進日本本格推理小說蓬勃發展的推手之一。
除了每年的首獎得主之外,獲得第一屆佳作的二階堂黎人,入圍第一屆的西澤保彥,入圍第二屆的篠田真由美,入圍第四屆的貫井郎與連續入圍第七、八屆的柄刀一等作家,都是經由鮎川哲也獎而受到推理小說界矚目。不過,近幾年來逐漸呈現出每屆得獎作品的水準參差不齊,與初期產生落差的情況,這也適度反應出日本推理小說界如今正逐漸打破類型範疇,往多方面發展的現況。
▲ オール読物推理小説新人賞 本獎項是從一九六二年起,以雜誌《ALL讀物》為名,由文藝春秋社舉辦的短篇推理小說新人獎。
目前的徵稿標準是四百字稿紙五十張至一百張,每年的六月三十日截稿,由四名作家擔任決選評審,並於同年的十一月號雜誌公佈並刊載得獎作。近年來,曾任評審的作家有逢坂剛、大澤在昌、高橋克彦、藤田宜永、藤原伊織、宮部美幸、石田衣良等兼具實力與知名度的中生代作家。
一般來說,在日本大眾文學領域裡,長篇小說比短篇小說來得搶眼。各種名目的獎項越來越多,每年因短篇小說獎成為作家的新人加了,水準卻參差不齊,因此該獎項無法保證得獎者往後的作家之路順遂。在日本大眾文學界甚至有「通知得獎與被告知罹患癌症一樣」一說,用來形容得獎者此後面臨的競爭非常激烈。
雖然日本大眾文學界目前短篇小說的整體表現不佳,這種現象反應在各種短篇小說獎項,不過本獎歷史悠久,評選嚴謹,在各種短篇推理小說獎項中兼顧口碑與讀者喜好,與其他獎項相比,具有較強的公信力。在歷屆得獎者中也的確出現幾位知名暢銷書作家,如西村京太郎、赤川次郎、逢坂剛、宮部美幸與石田衣良等等。
▲ 本格ミステリ大賞 十七名熱愛本格推理小說的作家發起,並於二○○○年十一月正式成立本格推理作家俱樂部,同年開始舉辦本格推理小說大獎,由會員票選出同年出版的本格推理小說第一名。
目前的規則是在每年的十二月中旬,將這一年的書單與提名單寄給會員,在翌年的一月中、下旬,由預選委員會從眾多提名作品中選出五本入圍。會員必須讀過所有入圍作品才能享有投票權,本獎在五月中旬開票。除了以長篇或連作短篇集為範圍的小說獎,同時舉辦評論‧研究獎,至於該年度優秀的短篇小說則集結成冊,由講談社出版。
在成立本格推理作家俱樂部的宣言中便明白指出──為了促進本格推理小說這種類型文學的發展,在目前紛亂的各式獎項中,設立一個以本格推理為評選第一要件的獎項有其重要意義。俱樂部成員集結於此,也是期望這個獎項能夠運作順利,並獲得各方的協助與認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