詭計一貫說由兩個概念組成,一致性與融貫性。所謂的一致性,指的是在同一篇推理小說中的複數謎團使用了同一詭計原理,但謎面卻各異;換句話說,是用不同的方式去包裝同一詭計原理。例如,假設某本小說N中出現了五件凶案,第一件凶案屬於「不可能的消失」,第二件凶案屬於「不可能的出現」,餘三件看起來也都是不同形式的不可能犯罪,五個謎面不同,但詭計原理都是利用錯覺M製造出來。
而所謂的融貫性,指的是一篇小說中的複數謎團共同分享一個核心,因為這個核心,所有的謎團因而有了融貫,而成為一個整體。這個核心不能只是一個概念,而必須是一個詭計構成中的實體物件,而且這個物件是詭計的必要條件(沒有的話就不成立)。再以小說N為例,主要的不可能犯罪謎團──五件凶殺案皆由同一個核心貫穿,也就是某種施行犯罪手法的工具T,沒有T這個物件的話,這五件罪案皆無法被實踐。
因此,一致性要求的是詭計概念的相同性,融貫性要求的是詭計實體物件的相同性;前者要求抽象的連結,後者要求具體的連結。一部作品如果只有一致性而沒有融貫性,謎團之間會因為缺乏實質物件的連結而顯得散亂。例如在N中,五個謎團都是利用錯覺M完成,但假若只有其中兩個與工具T有關,餘下三個都與之無關聯,將缺少一個把抽象概念具體化的象徵,而在實質面上,謎團間也會顯得散亂無連結。
反之,只有融貫性而沒有一致性的作品,背後將缺少中心思想的支撐,因而少了靈魂,謎團群會變成像萬花筒般,令人眼花撩亂。例如在N中,如果五個謎團都和工具T有關,卻運用了五個不同的詭計原理,這樣的本格作品會失去中心思想,從而讓讀者茫然。
一致性給予作品背後抽象思想的基底,融貫性給予作品一個具體的焦點與象徵,兩者結合在一起,能讓人很清楚地看出作品的中心圖像是什麼,這部作品代表的象徵物件是什麼。抽象與實質都相當重要,詭計融貫說讓這兩個面向緊密結合,讓謎團詭計一致又融貫,產生一貫性的美感與穩健。
簡單說,詭計一貫說背後的想法就是認為一部擁有複數謎團的推理作品,必須要有一個核心去統整謎團,如此一來,以作品的推理部分而言,背後才有一個統一的思想體在支撐。
依照上述的說法,《斜屋犯罪》滿足了融貫性,但沒有滿足一致性。當然,島田莊司不見得贊同詭計一貫說,或是曾經思及此理論。這樣的詭計理論只是我嘗試提出的一種推理創作方式,並寫了一些作品親自實踐。而這樣的理論,未必沒有可供批評的缺點。
可以預期的反駁是,貫徹詭計一貫說的結果有可能造成謎團真相的重複性。當作者洋洋灑灑拋出為數眾多的謎團之後,貫穿背後的卻是重複的原理與物件,難免讓人覺得沒有必要堆砌這麼多的謎團,反而讓讀者驚訝程度減半。也就是說,要求一致性與融貫性皆要滿足,不見得能帶來更強的餘韻。但要注意的是,詭計一貫說正是認為,貫穿真相的內容一貫時,能帶來驚訝。我認為這點取決於作者安排謎團的功力,作者對故事結構的掌握成功,便能發揮詭計一貫說的功力,否則只會曝露其弱點。
複數詭計型謎團作品是否一定要滿足詭計一貫說?我想較正確的說法應該是,詭計一貫說是複數詭計型謎團作品的一種選擇,不採用的話,作者便必須想辦法解決各個謎團真相串聯後可能造成混亂秩序的現象(不妨閱讀保羅‧霍特的《犯罪七大奇蹟》之後,再與詭計一貫說做一對照,這本書包含七件詭計型謎團,是討論詭計一貫說的好素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