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接:
從沒沒無名邁向暢銷之路──談大澤在昌早期的三個系列(上)文/寵物先生「新宿鮫」系列的崛起如前所述,大澤創作生涯早期的作品並不賣座,甚至有「永久初版作家」的屈辱稱號,期間的奮鬥過程,都收錄在他的隨筆集《就這樣玩吧,邊寫邊玩的人生》(かくカク遊ブ、書く遊ぶ)裡。
這種情況到了一九九○年,才由日後成為人氣系列的《新宿鮫》一舉掃除,邁向暢銷作家之路。
《新宿鮫》的主角鮫島警部,任職於新宿警署防犯課,身為特考組菁英,卻因為同期親友宮本自殺前託付撼動警界的重大祕密,而被視為問題人物,連帶遭降職到新宿。性格嫉惡如仇,教訓社會絕不手軟,因此有「出其不意地接近,再一口咬傷獵物的鯊魚(鮫)」之稱。在警視廳公安部時代曾因為剛直、難以通融的性格,被下屬拿刀砍傷,便留了一頭長髮以掩飾傷痕。
系列發展至今共出版九部長篇,幾乎每一、兩年就推出新作(唯一例外的是二○○六年的《狼花》,相隔五年之久),受歡迎程度可見一斑。
究其原因,或許是特殊的冷硬風格使然。該系列不僅是冷硬派小說,也是描寫警界內部鬥爭的警察小說,有別於傳統歐美的「警察程序」(如艾‧麥可班恩的「八十七分局」系列,瑞典夫婦麥‧荷瓦兒與派‧法勒的「馬丁貝克」系列)將鏡頭分散在諸位警探成員,描寫其合作、互動的書寫方式,「新宿鮫」聚焦於鮫島一人的寫法,毋寧更靠向「冷硬派」一邊。甚至可以說,正是鮫島的「荒野一匹狼」性格,排除了他與同事兩人一組的可能,才成就了該系列冷硬的特質。
這種與其他類型相融合的元素,也表現在其他方面。例如鮫島的戀人──搖滾歌手青木晶,擁有一雙被主角稱作「火箭奶」的胸部,是歐美動作冷硬經常出現的肉彈美女,但她對主角惡言相向,卻又不時展現深情的態度,卻有別於「非即白」(不是心如蛇蠍的色美人,就是無知的良家婦女)的傳統冷硬派女性設定。
評論家關口苑生更指出「新宿鮫」的獨特之處。他說,日本的冷硬派發展,通常為了暴露「社會之惡」,會有兩種寫法:
第一,藉由主角這個單純走訪、記錄案件的「旁觀者」去揭發形形色色的個人罪衍,但「旁觀者」很少會蹚入渾水攪局,他只是看、聽、說,最後漠然地接受體制(這也反映了日本深受天皇制影響的民族性──唯唯諾諾對上級遵從),不會起身反抗。
第二,將案件捲入「國際陰謀」,以龐大的組織做終結。這更是模糊且脫離現實,敵對組織過於巨大的結果,就是連要反抗的「假想敵」都曖昧不明。
無論哪一種,都缺乏與時代的對抗意識。在大澤出道後的十年間,他的作品也陷入這樣的窠臼。
然而《新宿鮫》一舉擊破了「時代之惡」與自身的隔閡,將其明確化。透過「都會」這些與犯罪相牽扯的邊緣地帶,讀者們知道主角鮫島要對抗的,就是新宿街頭那些行惡的小混混、在他們背後撐腰的社會頭目,以及與之勾結的惡警察,且鮫島與生俱來與罪惡搏鬥的性格,不會讓他甘於當個「旁觀者」,他與「罪惡」對抗的滿腔熱血,比起其他的冷硬私探有過之而無不及。
從上述幾點不難看出「新宿鮫」系列受歡迎的原因。附帶一提,系列首作已於一九九三年改拍成電影,由真田廣之飾演鮫島,後續系列作《毒猿》、《屍蘭》、《無間人形》和《冰舞》也分別由NHK拍成電視劇,鮫島改由舘廣飾演。
「打工偵探」系列──娛樂導向的輕質冷硬在「佐久間公」系列一度告終的一九八六年,與《新宿鮫》出版的一九九○年之間,正值日本泡沫經濟的鼎盛期,此時大澤尚有一部承先啟後的系列作──「打工偵探」。
《打工偵探》的主角,是一位十六、七歲,喜好菸酒,愛打麻將,偶爾會無照駕駛,自稱「壞得剛剛好」的高中生冴木隆。老爸冴木涼介則是換過許多工作(據說當過情報員)的好色不良中年,在廣尾的聖特雷沙公寓開了間偵探事務所「SAIKI INVESTIGATION」,經常會找隆幫忙,隆便藉機向老爸索取打工費。
根據關口苑生的解說所述,該人物設定是從佛瑞克‧布朗(Fredric Brown)的艾‧杭特(Ed Hunter)系列獲得啟發(原本是叔父與外甥的偵探搭檔)。
雖然主角是為私家偵探社工作,讀者閱讀後馬上就會發現《打工偵探》不太像冷硬派。
事實上,的確有許多元素和傳統冷硬派格格不入。首先是極度年輕化的主角,十七歲的高中生再怎麼說,都和傳統的硬漢形象不符,且冴木隆喜歡泡妞,是個徹頭徹尾的「軟派」。不僅如此,作中的女性角色們,如前飆車族的家庭教師麻里、藝人學校的大姊頭康子、「麻呂宇」的媽媽桑圭子、肉彈女情報員瓊,與萊伊爾王國的公主密歐等人,都是相當搶眼的角色。有時還會和主角來上一段曖昧,擦撞出愛情(?)的火花。
撇開這些要素,本系列與冷硬派唯一的共通點,除了在偵探社工作外,就是隆會不時吐出諷刺而幽默的輕浮言語,且精通拳擊的他為了對付阻撓任務的傢伙,經常得上演不少打鬥場景。
這種像是動作冒險小說或是○○七電影(那些女角就宛如龐女郎)予以套用少年版本的設定,可說是經過「輕質化」的冷硬派。他們僅具有冷硬的外皮,缺乏揭露「時代之惡」的骨,轉以娛樂性為訴求,特徵是輕鬆俐落的文字描寫與場景轉換,與痛快的武打動作。
此類作品經常會出現一些誇張、荒唐無稽的情節,甚至有些超現實。例如在第二短篇集《打工偵探 尋找製毒師》中,就出現了輕井澤別墅的鬼魂、吸血鬼、能控制毒發身亡時間的毒藥等「非科學元素」(當然有些只是虛晃一招)。長篇《女王陛下的打工偵探》虛構了一個東南亞島國萊伊爾,《不思議國度的打工偵探》更是進入一個奇特的世界:因任務發生意外的隆,醒來時發現自己在陌生的地方,眼前的一對母女堅稱是他的媽媽和妹妹,而「這裡」就是自己的家,周圍的住戶也當作自己原本就存在似地相處著。
嚴格說起來,這些劇情並非完全脫離現實,僅是偏離冷硬派的寫實主義,從「客觀現實」進入一種稍微發揮想像力的「現實」罷了。
除了前述的女性角色,許多男角也頗具個性。例如長得像克里斯多佛‧李,外號古拉伯爵的老酒保星野,以及人稱「副室長」、「會走動的國家公權力」,經常委託涼介案子的島津等人。
系列作的樂趣之一,就在於觀察角色間的人際關係與成長。隨著故事的發展,讀者會逐漸明白隆不為人知的身世,他也會因為知道涼介老爸的過去,兩人之間的情誼從「父子」轉變為「夥伴」。此外,隆的性格也從一個輕浮的高中生,慢慢變成了一個「男人」,會為了心愛的女性流淚、奔走,在《打工偵探 拷問遊樂園》中,他更因為受到嚴重的精神傷害,差點失去身為男人的自信,當然,經歷了苦痛之後,他的心態也越來越像個大人。
然而,作者卻在講談社文庫版的後記中說道:「逐漸長大的隆,完全違反了作者的意圖,我開始擔心這樣發展下去,會變成和我其他作品主人翁相去不遠的硬邦邦角色。到時候,繼續創作隆的故事就失去意義。」
的確,與佐久間公自然流露的「生嫩」與「青澀」不同,大澤在昌在「打工偵探」是有意地加入青春元素,形成全方位的娛樂小說、輕質的冷硬派推理,冴木隆一旦長大成人,那些因為年輕散發的魅力就會消逝無存。不知是否因為如此,該系列在一九九一年的第五作《拷問遊樂園》出版後,大澤就暫時擱筆。
然而「名偵探總會回來」,繼佐久間公系列復活之後,「打工偵探」也戲劇性地在二○○四年推出最新作,再度和讀者見面。
這部名為《打工偵探回來了!》的作品,主角並非像佐久間公一樣,一下子老了許多,而是直接延續前作的發展。隆留級了一年,成為四年級生──沒錯,還是那個年輕的高中生!這也符合他創作該系列的理念:偵探不老,只是逐漸成長。
不過,若在十三年後的發表當下仍堅持使用過去的時代背景(試著想像康子仍穿著長裙戰鬥服,拿把木刀與敵人戰鬥的景象?),那就顯得有些食古不化了。因此我們可以發現,書中的角色雖然年色未衰,卻彷彿經歷了時空跳躍般,開始使用現代的手機與電子用品,舞台社會也早就卸下泡沫經濟的奢華,瀰漫著一股對「九一一攻擊事件」的恐懼氛圍。
時空跳躍──又是一次荒唐無稽的設定。
但這一切的一切,全是為了符合「娛樂小說」的本質啊。
不管是堅持做自己,顯得有些「生嫩」的佐久間公,或是為了成就娛樂性,將其輕質化的「打工偵探」,還是結合警察小說,在日本冷硬派有所突破的「新宿鮫」,大澤在昌早期的三個系列,或多或少都不同於正統的冷硬派,後期的「獵人系列」與「明日香系列」亦然。
就如同大澤在昌自己說的:「我想寫屬於自身風格的冷硬派。」
相信著迷於錢勒作品的他,在Hard-boiled這條路上依舊會堅持下去,筆耕不輟。■
本文作者介紹/寵物先生推理小說愛好者,兼大腦內的創作者。在著迷於日本推理的多采變化之後,也逐漸將觸角伸至歐美與本土的作品,最終的夢想是臺灣的推理小說也能稱霸列強、一舉抗日。曾以短篇作品〈犯罪紅線〉獲第五屆人狼城推理文學獎首獎,另著有〈名為殺意的觀察報告〉與短篇集《吾乃雜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