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個年代國內的日本推理小說,出版的數量並不少,但要這麼有系統地做介紹,傅傅應該算是第一人,對讀者最大的受益就是視野的提升,認識了更多面相的作家,享受更多樣化的題材,不過要搜齊,追完整,還滿累人的。書店不會一整套放在那,所以得東奔西跑一家一家補貨;打過電話到出版社詢問,同樣也有缺書,而且可能是銷量有限未必會再版;舊光華商場賣二手書的店家是一定得逛,雖然書況不佳,有的內頁還夾蜜餞乾,但缺的能到手還是開心了老半天。真的喔,這三套系列終於被我全找齊了。
三個系列中特別是「日本十大推理名著全集」和「日本推理名著大展」這兩套,即便是現在,個人的偏好度依舊是列為經典級。像是看完高木彬光的《破戒審判》,立刻把大正年間島崎藤村的《破戒》拿出來再複習一番,內心衝擊相當大,高木彬光巧妙地將文學名著、階級人權融入於故事中,並藉由百谷泉一郎律師登場的法庭攻防,讓整部小說更具深層省思,更加悲天憫人,也更讓讀者久久不能自已。
又比如笹澤左保的《空白的起點》,故事所安排的「隔空殺人」,當年拜讀是開了眼界,現在回想依舊驚歎驚艷。很少看過這麼自然、不複雜、不必過多機械性原理的解說,但卻極具說服性的詭計布局,就算到了廿一世紀的今天,還是上上之選。此外,像結城昌治、西村壽行、戶川昌子等等極少被引進的名家之作,也都拜傅傅先生的選書,讓台灣讀者得以一睹為快。
上述的想當年,時間背景是在1989年之前,之後的傅傅先生封筆11年,直到新世紀來到。書中的另一個篇章,評介的文章是傅傅為「新雨」所策畫的「日本當代女性作家傑作選」和「日本當代名作家傑作選」兩個系列,共十冊,基本上全是短篇小說的集結。
傅傅先生在書中特別提到,當初出版社基於市場考量,刻意避開在書系上用「推理」兩字,還真是情何以堪,只是少掉「推理」兩字就能賣更好?事實上是書封沒了「推理」兩字,或許只會讓該書系因定位不明,離推理迷愈來愈遠,本人就是其中之一,差點就漏掉這些作品。
然後時間來到近幾年,日系推理的市場明顯復甦,其中又以獨步文化的成立最具指標意義以及讓大家振奮。能出版像傅傅先生這類的評介集,象徵的是日系推理在台灣市場更為成熟,這本《謎詭.偵探.推理》不僅有作品的導讀和大師的介紹,整個書寫的前後時序亦是日本推理在台灣的一部滄桑史。
文末想說的是,看日系推理小說的讀者群始終存在,而且是難以變心的穩定存在;讀者群的成長需要長期經營,需要用更優質的作品贏取口碑。其次是,讀者的眼睛是雪亮的,請勿以為只要是打著「日本」兩字,推理迷就必然會買帳;請勿以為輕率的便宜行事、不顧水準、隨便亂譯,讀者會不知道;還有,請勿只因為出了幾本不錯卻不賣的小說就氣餒放棄;最後,大家都清楚推理小說在國內市場不太可能是那種拚衝榜的類型書系,但會長銷,而且書的壽命不會短,所以請多給出版社打氣,多給出版社感受到回饋的價值,也向本書作者,長年為日本推理付出奉獻的傅傅先生致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