坦白說,<Golden Slumbers>有點令我這個來自香港的伊坂迷失望. 伊坂的風格仍在, 間或也找到若干精警的對白. 但實在寫得太冗長了, 沒有以往的瀟灑. 故事性亦遠不及<Lush Life>, <孩子們>及<死神的精確度>.
我覺得伊坂需要考慮減產, 以保持作品的質素.
老實說, 宮部美幸及東野圭吾有着同樣的困境, 太多產了!
不知道獨步會否多翻譯殊能將之的作品, 這個寡作的作家太被忽略了!
【2009/05/31 22:50】
URL | HRHTO HRH:
是喔?
bubu自己是很喜歡伊坂老師的短篇,
至於多產(?),
我也不知道怎麼講,有時候多產不是作者自己能控制的,吧......
譬如半夜睡不著就是很想寫啊,之類的。(我亂講的)
殊能將之我們繼續爭取中,多謝推薦^^
【2009/06/01 14:10】
URL | bubu《Golden Slumbers》的深度研究(未看勿入)
我看伊坂的第一本书是<奥杜邦的祈祷>,看完后惊为天人.但是之后连续看了<重力小丑><家鸭与野鸭><死神的精确度>,都不是很喜欢,也不是很满意.我曾一度以为伊坂也是那种不断退步的作者.
但是在看完这本<金色摇篮曲>后,我这个可笑的想法改观了.我不是一个很会表达的人,看一本书只能评价"好看"或"喜欢",但是具体哪里好看,为何喜欢,很多时候我却说不出来.
这本书故事非常紧张,曲折,但是比起每年层出不穷的各种好莱坞大片还是略显简单的.所以尽管这本书的故事比较精彩,但是并不是本书的亮点,这本书的强大之处就是"线索"与"伏笔"
这本书篇幅很长,中间穿插了很多过去和现在发生在主角身边的小故事,乍看是感觉作者想通过讲述这些与主线无关紧要的小故事来拉长篇幅,同时也是对自己人生观,世界观的一些宣泄与感悟.但是在看完整本书之后才发现,原来这么多的琐碎故事,都是一处处无比精妙的伏笔与线索.
这本书在故事结构,线索,伏笔以及前后呼应的剧情,比起经典电影<两杆大烟枪>还要出色很多.其中多达几十处的线索和伏笔就不一一列举了,相信各位在看完此书后一定会深有感触的.下面就指出一处作者隐藏得非常深的伏笔,相信在看完全书后,很少有读者会留意到这一点,呵呵.
好了,手头有书的朋友请跟随我一直同步翻阅.
一:先翻到书的第398页,这里提到了几个看起来象是不良少年的感叹,说因为他们是坏学生,所以经常被冤枉,一发生什么不好的事情第一个就会怀疑到他们,"就好像美国一样倒霉".这乍看是以为作者在对普通人喜欢带着有色眼镜去看人这个现象所表达的一种不满,其实这是一个非常强大的伏笔,或则说线索.
二:接着大家把书翻到73页,这是小说的第3部,讲的是案件发生20年后,一个纪实作者对当年案件的分析.在这一页,作者提到自己曾在多年曾听过几个年轻人抱怨自己都是被人冤枉,"就好像美国一样倒霉".这时你回顾398页的剧情,会发现当时那些年轻人这些话是对本书的主角---青柳说的.因此,我们可以这样假设,第3部的叙述者,也就是那个纪实作家,其实就是本书的主人公青柳.当然,那几个年轻人说的那句话,可能其他人也说过,所以第3部的叙述者即便不是主角,也可能从别人那里听说过.但是一本小说里,2个不同的段落出现了同样的文字,而且纵观全书的结构,很难不把这句话当成是一个揭露叙述者身份的线索.
三:接着,在把书翻到85页,依旧是纪实作者的叙述,这里提到了"森林的声音",这句话也主人公最常回忆到的一个词,在文中曾多次出现,而且除了主角,女主角以及学弟阿一外,应该就没有其他人知道"森林的声音"这个典故了.你们也许会说,这个典故的始作俑者森田在大学时曾无数次向别人耀过"森林的声音",所以知道这个典故的人应该很多,但是那些都是无关紧要的连龙套都算不上的角色,基本可以忽略不计.因此再结合第一条和第二条的推理,可以很明显的断定,这个纪实作者的身份应该就是本书的主角青柳无疑了.
四:最后,第3部的题目是20年后.据我所指,日本刑事案件的诉讼实效似乎是20年,我不知道刺杀首相算不算刑事案,但感觉应该差不多.在事情发生的20年后,这个纪实作者才开始撰写对当年那个事件的研究和分析报告,我觉得他应该是怕太早写出这个分析报告后会被当局和媒体关注,从而调查自己的身份.所以才选择20年后再写,因为那时自己当初被诬陷的案子已经过了时效,所以即便本来身份被揭露也不怕了.
综上,可以很明显的看出来第3部的叙述者就是青柳本人.这就是本书相比其他线索和伏笔,隐藏得最深和最强的一个伏笔.由此也可以看出本书的强大,伊坂的强大.甚至连推理出这个真相的我都有那么点强大了(笑).
宫部美幸曾赞誉伊版幸太郎:「像他这样的作家将背负起日本文学今后的命运……他有独特的文风,是个天才。」
当初看到这句话时,感觉真臭屁.现在想来,美幸阿姨的话还真是一点没错.伊坂幸太郎,真不是盖的!!
【2009/06/01 18:04】
URL | 河狸河狸君的確眼力好,呵呵
(希望沒讀的朋友們先別看河狸君以及俺以下的回應)
================================================
其實這個意在言外的暗示
也反應了劇中三浦對青柳的說詞
三浦認為:面對國家機器,能做的就是逃亡
但青柳最後的作為,顯示其實能做的,或許是利用創作來發出聲音
所以最後他成了一個「記實」作家
試圖從各種角度去解讀事件的真相
俺替本書貢獻了一篇拙文,決定以「搖滾」的角度切入
也是因為想到這一點
Wolf 090608
【2009/06/08 19:21】
URL | 臥斧总之伊坂真的是个很又料而且与众不同的作家,值得我们期待和关注
【2009/06/27 21:39】
URL | 河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