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思考的過程中,第一個遇到的問題是怎麼分類。雖然最直覺的推理小說分類法是「本格—變格—社會」或「古典—變體—犯罪」,但因為我的重點在小說裡帶有偵探性質的「工作」,及其在現實生活中的可行性,因此上述這種以推理元素為基礎的分類法並不適用在這裡。
也基於同樣的原因,有些推理小說子種類或偵探類型必須先排除。在種類方面,比如說科幻推理,這不是我們有機會接觸到的環境(碰得到就不叫科幻了!);奇幻推理(或妖怪推理),或許有機會接觸到這種狀況(!?),但因自認不是京極堂這種人物(還是我有潛力但尚未開發?),所以暫時不予考慮。
在偵探類型方面,非人類偵探,比如貓或綿羊之類,他們的生命歷程和人類差異太大,因此也不在探討範圍內。有些偵探類型雖然沒那麼地脫離現實,但基本上也排除在外,例如怪盜,關於在現實生活中以這種方式謀生……。(就算我知道也不會寫出來吧!)又或著因加害者或受害者的身分而出現偵探行為……。(就算我知道也還是不會寫出來的!)
在確定了研究範圍後(呃,好像在做論文),目前大概找到兩種分類方法:
第一種如圖一所示,以「受制度影響的程度」與「偵探的能力強弱」做為分類的兩個向度,因此出現了「私人—官方」/「超人—凡人」構成的四個象限。

先舉些例子可能有助於瞭解,譬如說位於第二象限的是古典推理小說中常見的業餘神探,而之所以將安樂椅神探放在左上角是由於他們的偵探行為完全屬於個人智力上的活動,不像福爾摩斯還得常常親臨現場蒐證,因此屬於業餘神探最純粹的類型。
同理,第一象限則是帶有官方色彩的神探,而其極致大概可以包青天為代表,畢竟他本身就是制度的象徵(還記得先斬後奏的尚方寶劍嗎?),也專破奇案、冤案。
位於第三、四象限的偵探則比較接近一般大眾,最不受制度限制的凡人可用業餘愛好者代表,譬如說小說中常見的大學推理社團(假設他們沒有比一般人聰明太多,所以有栖川有栖筆下的江神二郎會比較接近第二象限)。而受制度束縛最深的則是警察程序中的偵探,他們除了靠腳力辦案外,還得填一大堆的表格、申請搜索狀、和其他單位合作、應付上級壓力……
關於圖一還有一些必須澄清的部分。在Y軸部分,「偵探的能力強弱」中「強弱」比較完整的分佈範圍本來應該是「超人—渾人(蠢人)」而非「超人—凡人」,但我假設了渾人並沒有從事(完成)偵探性質工作的能力(雖然小說中或現實生活裡不乏這種擺錯位置的情形),所以探討的範圍便縮小至「超人—凡人」。
至於「強弱」的判斷則見仁見智,但既然一般對神探的焦點在於有多「神」,這裡的標準會比較接近「智性能力」,而非結果論的「破案率」。畢竟破案率又受太多因素影響,包含了案件的難易度、偵探能動用的資源等等,因此破案率高只能說明偵探的可靠程度,跟有多「神」沒有一定的關係。只是「智性能力」的組成本來就有許多可能性,由其是小說裡的偵探展現了許多五花八門的推理方式,因此我得承認這樣的標準其實還是相當模糊或有爭議的,所以基本上比較適合當成一種思考的「方向」,而非嚴謹地用來定位。
在X軸的部分,「受制度影響的程度」有相當的比重取決於主觀的心理而不只是客觀的工作種類。所以若你是一個藐視法律的警察,你的位置就不會靠太右邊;若你是個極端尊重體制的業餘愛好者,你的位置就會往右邊移動。再舉一個例子,菲利浦‧馬羅與馬修‧史卡雖然同為私家偵探,但因史卡沒有執照,理論上受到制度的限制應該比較小。但若考量到兩人無視法律存在的程度,就很難說哪一位會比較靠右邊了。
除了一些極端的狀態外,小說中大部分的偵探處於「凡人以上,超人未滿」及對體制部分尊重、部分質疑的狀態,所以定位點很少座落於圖一的邊界上。
同一位偵探的位置是可能變動的,譬如說因對警察體系失望而離職,又或著因某些原因突然變笨或變聰明,因事故而殘廢等等,其定位點都會重新調整。
再附帶一提,同一位偵探的狀態也可能是模糊的(這得看作者的設定),此時他的定位就不會是以「點」的方式呈現,而是含括了某一範圍的「面」。
第二種方式則參考了推理小說評論家T. J. Binyon在《Murder Will Out》中的分類,如圖二所示:

這個分類法以是否具有「官方身分」及是否「以偵探行為謀生」為分類基礎。
譬如說,福爾摩斯屬於professional amateur,professional指的是他確實有執業,身分是「顧問偵探(consulting detective)」(至於是否收支平衡則是另外一回事);amateur指的是他並不具有官方身分。事實上在這種分類法中,大概只有警察或檢調人員之類有官方身分。
奧斯汀‧傅里曼(R. Austin Freeman)筆下的宋戴克(Dr. Thorndyke)也是professional amateur,他算是公務員或警察系統的特約人員,但仍非「官方」經手辦案的人,因此是amateur;但宋戴克因鑑識人員的身分而常態性地介入案情,更重要的是,他的工作是有報酬的,因此是professional。
愛倫坡筆下的杜賓被歸類到amateur amateur,因為他不具有官方身分(第二個amateur),也不靠偵探行為吃飯(第一個amateur),解謎對他而言只是一種智性遊戲,一種嗜好而已。
艾勒里‧昆恩雖然因父親的關係其參與的案子遠比杜賓來得多,但別忘了他的正職是偵探小說家,因此也是amateur amateur。
至於amateur professional則比較不容易理解,這一種偵探通常出身顯赫,要麼來自上流社會,不然就是富豪第二代,但因為某些原因而成為警察。以《富豪刑事》裡的神戶大助為例,他雖然身為警察(professional),但周遭的人卻很少把這當一回事,警察只是神戶大助的某種身分而已(amateur)。
相較於第一種分類法中,定位的可能性是連續性的(continuous),第二種分類法則呈現全有全無的離散性(discrete),沒有明顯的模糊地帶。不過同一位偵探的位置仍是可能改變的,例如江戶川亂步的明智小五郎一開始是amateur amateur,但在開了偵探社後就變成professional amateur。
這兩種分類法基本上是互補的,第一種分類法其實有點像是性向測驗,可以看出一個人的客觀能力與主觀態度;第二種分類法則相當地職業取向,說明了我們從事偵探性質工作的可能切入機會。因此在接下來的文章中,我會將這兩種分類法視情況交叉使用,試著找出「性向」與「職業」之間的關連性。■
下期待續(嗚,我不是故意騙稿費的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