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Who
探究「是誰做的?」的Whodunit,可以說是解謎一派最原始的謎團──幹下這樁驚天動地的大案子的人,會是江洋大盜,還是看似無辜的市井小民?──故事的基本構成之一「人」,便是謎團首要之所在。
尤其「綁架」是龐大的犯罪,牽涉的角色也多,每個角色通常會有一種身分,如「被綁架者」、「家屬」、「交付贖金者」、「查案者」等「正義的一方」。而為了遵守基本的解謎推理規範,Whodunit小說裡的核心人物「犯人」,也通常會在這些角色裡撿選。
另一方面,我們不一定要將Who鎖定在犯人身上,有時「被綁架者」的身分,同樣可以大作文章。如西村京太郎在《華麗的誘拐》裡,將犯案的對象鎖定在全國人民,法月綸太郎在《一的悲劇》裡,也設計犯人綁架錯誤的小孩,但肉票其實是付款人的私生子,如此複雜的人際關係來營造主角的矛盾心境。
2.How
當謎團繼續演進,就變成了Howdunit──「如何做的?」
「詭計」一直在解謎推理的發展上位居要角。當作家們發現,「意外的犯人」已無法吸引讀者作為賣點,便開始推陳出新,開始構思五花八門的詭計,這些詭計有的小巧細緻,有的宏大而誇張,也有的令人驚嘆連連。
上一期提過,「綁架」是極端重視過程的犯罪,典型的綁架小說會有五個階段性的程序:
擄人→監禁→勒贖→取款→釋放人質(或
撕票)。
這五個程序都有其困難度,也自然都可以作為「詭計」的標的。
「擄人」便是將人「從一個空間帶往另一空間」的過程,反應到解謎推理之上,就變成很典型的「人間消失」之謎。傑克‧福翠爾的〈綁架百萬金童〉與愛華‧霍克的〈紅校舍小學綁架謎案〉,都是描述在一個眾目睽睽的空間之下,小孩子被綁匪帶走,憑空消失的案件。
「監禁」其實跟5W1H的Where有點關連。關閉人質的地點,有時會在意想不到之處──如此的空間謎團概念,古典的本格推理並不注重,然而在日本以島田莊司為首,繼之而起的新本格「特異建築」的推理風潮下,極有可能與之結合,將監禁所在地的「謎」發揮到極致。
「勒贖」的重點,在於如何與肉票家屬聯繫,而不被察覺其位置所在。在早期傳統室內電話、公用電話的時代,綁匪須考慮到警方的反偵測,得儘量縮短通話時間,隨著通訊系統的快速演進,犯人連絡的方式也日新月異。以往的「電話詭計」已經升級成為「資訊、通信詭計」,警方與綁匪的手法也不斷推陳出新。
「取款」如上一期所提到,對犯人而言往往是最危險的一刻。因此如何巧妙地驅使付款人奔走,找出空隙甩掉警方,安全地達成交易,就成為這部分的課題。「贖金消失」的詭計,也是古典解謎的題材之一。
「釋放人質」所能考量的,在於如何不讓肉票透露綁匪的身分,或利用心理策略讓人質誤認為其他人。至於「撕票」的行為,就等於是一般解謎推理的「謀殺」了,舉凡密室、不在場證明(牽涉到Where和When)、死前留言等都可以使用,綁架的題材藉由「撕票」的行為,得以與一般本格詭計接軌。
3.Why
最後是Whydunit,也就是動機,這是在古典黃金時期的詭計熱潮後,許多作家轉而探索的部分。因為人心不若物理那般具有規則,許多千奇百怪的犯罪理由,往往能與故事中的角色境遇相結合,營造出與眾不同的意外感。
當綁架的最表象動機「金錢」已無法滿足讀者與作家們的需要,更具張力的綁架理由便應運而生。最常見的兩種,要屬「狂言誘拐」與「以謀殺為目的的綁架」。
「狂言」和能劇一樣,是日本的傳統技藝,也用來指歌舞伎的演目,引申有「在別人面前虛情假意地演戲」之意,所以「狂言誘拐」在日文就是指「自導自演的綁架案」。
為何要演一齣綁架的戲?一般是帶有「苦肉計」意味的動機,歌野晶午的
《さらわれたい女》之中,女主角小宮山佐緒理就是聲稱「希望確認丈夫對她的愛」,付錢請求經營便利屋的田綁架她。而在東野圭吾《綁架遊戲》裡,男主角佐久間因為自己的廣告企劃被葛城貶得一文不值,想和他一較高下,於是聯合其女樹理扮演綁架的戲,讓故事帶有「鬥智」的遊戲色彩。
至於以「撕票」為表象,隱瞞凶手的謀殺意圖,讓「交易失敗」與「殺害肉票」兩者的因果關係瞬間顛倒過來,則是巧妙利用本格推理經常用的「暗渡陳倉」佈局手法──在一切看似合理的行動內,隱藏著不為人知的意圖。著名的實際案例──
Leopold與Loeb案中,兩名凶手一開始就意圖殺害小男孩Bobby,擄人勒贖只是為達成完美謀殺目的,所採用的手段而已。
尤其現今以「敘述性詭計」為特色之一的日本推理,對這種「檯面下的謎團」、更是將範圍擴大,不僅限於撕票與謀殺的例子了。
「綁架」這種題材,其實處處充滿公式化的情節(就是老梗),舉凡綁匪來電勒索的內容、家屬的應對方式、警方調查行動、交款人受盡宰割的遭遇,均有大同小異之處,筒井康隆在〈富豪刑事的騙局〉裡就有說,警察到綁架被害人家裡,不要每次都喬裝成瓦斯工。
然而也因為這些老梗,讓許多狡猾的作家,得以將隱藏的意圖埋入這些「看似正常」的行為裡,將真相揭曉後的意外性發揮到最大。
在凶手身份、詭計都變不出新把戲的現在,這些「行為隱藏下的動機」、「不能說的詭計」反而成為最為吸引讀者的部分了呢。■
【下期預告】:社會派角度下的綁架與誘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