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想先從四部作品中最早期的《穿越時空的少女》談起。聽到《穿越時空的少女》完成於一九六五?一九六六年間,也許你會感到意外。因為拿起這本日本文學中譯本的你,很可能曾經看過二○○六年上映的電影版動畫《跳躍吧!時空少女》。這部電影剛上映時宣傳規模不大,在全日本也僅只二十一家戲院播放。不過在觀眾口耳相傳之下,最後不僅在超過一百家以上的戲院上映、得到幾座影展的獎項;甚至還於二○○七年在台灣搶先其他海外國家上映,DVD也已在台上市。因此,我才會推測也許你曾經看過這部動畫。值得一提的是,這部電影賣座的原因,除了電影本身的品質優良,還有另一重要因素;那就是《穿越時空的少女》週期性地被改編為影像作品,且每次改編都引起熱烈迴響。這種長賣的特性,已經稱得上是一種品牌的號召力了。《穿越時空的少女》第一次改編為影像作品,是NHK電視台在一九七二年播放的「少年劇系列」中的首部作《
Time Traveler》。那時我還是小學生,已不記得所有細節,不過由於當時科幻劇並不常見,因此我清楚記得自己被那種不可思議的氣氛所吸引。到了一九八三年角川公司出品的《跳躍吧!時空少女》,更一舉打響了這部作品的知名度。當時的角川電影公司可說是電影界的新浪潮,再加上這是其時廣受年輕人歡迎的大林宣彥導演的「尾道三部作」中的第二部,因此它所引發的風潮幾乎成為一種社會現象。在那之後,這部作品還曾數次被改編成單集的戲劇,使它的名氣直到這部動畫作品問世時仍歷久不衰。也就是說,《穿越時空的少女》成了一則現代童話,在世代間被不斷傳頌著。讀過筒井康隆的原著之後,你也許會驚訝於它原來是這麼一篇小品;但其實這一點都沒什麼好大驚小怪的。因為它最早連載於《初三課程》和《高一課程》這兩本雜誌上。也就是說,這部作品原本是筒井康隆為了引領學子們認識SF的世界而寫的。但也正因如此,筒井特有的色幽默和怪異意象等「毒素」都刻意經過抑制,而時間旅行的不可思議之處、關於失去的悲哀(例如與自己所愛的人有關記憶遭到消除一事有多痛苦),這些能夠喚醒所有人心底童心的共鳴元素,都用直接的方式表現出來。筒井在這部作品中刻意隱藏自己的特質,卻換來更多讀者的支持;從這一點來看,這實在是一部相當特別的作品。
[……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