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色幽默創造荒誕藝術的筒井文學另一方面,身為一個作家,筒井康隆理所當然地與許多一般人眼中的知識份子來往。其中最具代表性的就是他與大江健三郎的友誼。至少到封筆宣言事件(筒井曾因為差別待遇與歧視的用字引發文壇論爭,他一怒之下中斷寫作活動。)發生為止,大江健三郎在所謂純文學作家當中,可說是最了解筒井康隆的人。大江用下面這段文字,點出了筒井康隆文學的獨特性與重要性:
令筒井康隆的作品顯得耀眼奪目的那些「idea」(點子),也可說是「ideas」(觀念),自明治時代以來,一直都因為與寫實主義對立而遭到貶低。這是日本近代文學史的縮影。[註1]說得誇張一點,當時大江健三郎期待筒井康隆在日本文學界能夠扮演革新者的角色。而另一方面,筒井康隆在探討大江健三郎的文章當中,也以論述自己的文學作為開場白。內容雖然有點長,但十分有助於了解他的文學特質,因此特加以引用。
接下來,我想針對許多日本人共通的感性特質進行批判。這種特質就是:「欠缺某方面的感性。」
他們大多不喜歡荒誕無稽的事物,而傾向於欣賞有理可循的幽默;他們不喜歡怪異意象,而喜歡能夠一眼看出的象徵;他們不喜歡瘋瘋癲癲的玩笑,而喜歡帶有顏色的笑料。因此當他們碰上由荒誕無稽、怪異的形象以及瘋瘋癲癲的玩笑創造出來的藝術時,會設法用頭腦去理解它。為了導出一個結論,他們總是急著尋找藝術作品中的象徵與意涵。然而這樣的思維方式,同時也封鎖了藝術的爆發力。既然連藝術都受到這樣的待遇,那麼在日本這樣一個尊崇純正血統的社會當中,在書寫充滿荒誕無稽、怪異意象、瘋瘋癲癲的玩笑的SF(Science Fiction,科幻小說)作品時,勢必得面對各式各樣的輕蔑、誤解、反感以及敵意。[註2]一邊面對著「各式各樣的輕蔑、誤解、反感以及敵意」,一邊寫著「充滿荒誕無稽、怪異的意象、瘋瘋癲癲的玩笑的SF作品──這樣的描述說的正是筒井康隆自己。的確,許多所謂衛道人士對筒井康隆充滿「輕蔑、誤解、反感以及敵意」;然而筒井文學的熱烈支持者也絕不在少數。從這一點來看,所謂「荒誕無稽、怪異的意象、瘋瘋癲癲的玩笑」(或可代換為胡說八道和色幽默)這樣的形容雖難免夾帶著些許自我解嘲的成分,但同時卻也是「筒井文學」公認的特徵。如果在這項特徵之外加上「為挑戰虛構的可能性所做的實驗」,我想大致上就能掌握筒井文學的骨幹了──不,我想這樣還不夠。理論上而言,一位作家的形象是由他筆下所有作品構成的。而筒井康隆在他的每一部作品中都會灌注新的概念,其作品所展現的多樣性,在日本作家當中幾乎無人能出其右。因此,以上所說的一切,說不定最後只說明了「筒井康隆是個變化多端的作家」而已。
[……待續][註1]:大江健三郎〈解說――筒井康隆有多特殊?〉(《筒井康隆全集24》 新潮社 1985.3)
[註2]:筒井康隆〈極個人的大江健三郎論〉(《國文學》 學燈社 1983.6)
【本文作者簡介】路明夫(YOKOJI AKIO)日本國立東北大學文學研究所日本文學研究碩士。一九九○年來台,現任輔仁大學外語學院日文系副教授。研究領域為日本近現代文學。著有學術論文〈筒井康隆『関節話法』論―『親方』からの逃走〉等多數。
筒井康隆官方網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