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譯者:王華懋
出版日期:2008/9/9
書號:1UF008
ISBN:9789866562020
定價:NT.340

*點擊圖面可看大圖*
回應文章(僅供參考)
1.p34,line 3→己熄滅(X) 已熄滅(O) 2.p43,line 6 & p44,line 7 & p97,line 4 & p99,last line & p121,line 11 & p185,line 8 & p197,line 12 & p210,line 8 & p261,line 11 & p262,line 13 & p305,line 2→囉(X) 嘍(O) 3.p66,line 8→頌經(X) 誦經(O) 4.p73,line 4→真的嘛?(X) 真的嗎?(O) 5.p73,line 7→了掉出來(X) 掉了出來(O) 6.p85,line 6→鬍渣(X) 鬍碴(O) 7.p102,line 3→搖控器(X) 遙控器(O) 8.p107,line 5→無時無刻都沒事(X) 時時刻刻都沒事(O) 9.p113,line 9→嘟嚷(X) 嘟囔(O) 10.p140,line 2 & p260,line 9 →磨擦(X) 摩擦(O) 11.p141,line 8→覷靜(X) 闃靜(O) 12.p146,last line→你們(X) 妳們(O) ※p147,line 2→妳們 13.p150,line 3→牛頭梗(X) 牛頭”犬+更”(O) 14.p234,line 10→心裡準備(X) 心理準備(O) 15.p241,last line→無時無刻都是(X) 無時無刻不是(O) 16.p242,line 14→中正球心(X) 正中球心(O) 17.p298,line 13→後照鏡(X) 照後鏡(O) 18.p318,line 9→令人眩目(X) 令人目眩(O) 19.p344,line 7→相當然爾(X) 想當然耳(O)
【2008/09/18 08:40】
URL | 渣 我發現校對上的錯誤已經影響到我買伊坂大人著作的意願了。
真是糟糕,這是我的錯嗎?
【2008/09/22 17:26】
URL | L TO L:
不,是責編在下的錯, 或許還有渣先生幫的忙。 古惑只能說抱歉,再版時會更正。 出版作業時間很趕,要恨就恨我的無能兼絀目吧(淚奔)。 書本身無罪,這是一個不看可惜的好故事。
【2008/09/22 18:30】
URL | 古惑鳥 要說這是誰的錯嗎?我覺得是選擇的問題。
我一直以來都覺得時報的明珠翻譯出來的村上春樹跟我看日文認識的村上不太一樣,所以我基本上不太看台版的村上(當然,簡體版的也沒看過),但是對很多人而言,他還是覺得明珠的村上是真正的村上春樹。 而只要有家裡有小孩的朋友請我推薦他們要給小孩讀什麼書,我大概都不會推薦皇冠的書,理由無他,皇冠的雙引號與單引號的用法與一般人截然不同,要是小孩看了照著用該怎麼辦?(我國中時就真的照著《鴛鴦紋身》的用法而被老師罵成豬頭,當時的我還天真的以為作者是中文系的應該不會出錯才對) 事實上,這些東西就像小說的封面以及高度一樣,其實跟作品本身無關,要是有人真因為我講了上面那段話而不去看時報的村上與皇冠的書,那我會覺得他們不知道他們錯過了多麼大的一個世界。 所以這是選擇的問題,每個人看待這樣的選擇都會有不一樣的比重,就我而言,如果小說會讓我意識到錯字的存在,那代表那本小說不太吸引我的注意,更別提有時候有些錯誤是很微妙的。(像照後鏡與後照鏡?僅舉上面一例) 當然做為讀者,有資格要求出版社提供更好的版本,但如果因為編輯的瑕疵(喔,我真的只認為是瑕疵而已,當然還是老話一句,這是選擇的問題)而放棄讀某些書-- 你永遠不知道你錯過了怎樣的世界。
【2008/09/22 19:33】
URL | 曲辰 些許錯誤在所難免
也沒有誤譯的情況 它原本就是日文ㄚ 這本書是伊坂最令我想哭的作品 卻又如此深刻 至今尚未恢復平靜
【2008/09/23 10:42】
URL | TARO'S FAN To 曲辰:
大陸版的林譯本村上(林少華翻譯)也是風格獨具,有人甚至說,林的翻譯可以看成是一場全新的創作了,他的譯文和作者本人的文字同樣出名。也就是説,村上的作品只有他能譯出那種獨特的味道來(而這種味道村上本人也没體會過吧)。所以,有時候我在想,我們讀的是作家本人的作品嗎?(笑~) 不過,根據解構主義文論家佈盧姆在《誤讀圖示》中所闡述的觀點:“閲讀總是誤讀。”閲讀總是一種「異延」行爲,即文學文本的意義不是作者既定的,而是讀者在閲讀過程中因受自己的過往閲讀經驗和瞬時閲讀體驗的雙重影響,不斷產生與消失、轉換與更迭的。也就是說,尋找文本的原始意義的閲讀根本不存在,也不可能存在。因爲,作者和讀者分屬不同的「文學空間」,即便是作者本人在對文本的意義進行詮釋的時候,也是不穩定的,——尤其是在文本細節的把握上,經常被提及的情況是作者的本意與實際有著天壤之別。那麽,作者和譯者是否也如此類似地分屬“不同的空間”呢? 回到主題上來,就我個人來説,發現錯別字而加以改正,發現生僻或自己不解的詞彙而加以註釋,並非代表這本書不吸引我;恰恰相反,不吸引我的書,我是不會看那麽仔細的,也就不會發現錯別字的,遇到需註解詞彙的幾率也會非常低(或者我根本懶得去加註)。我倒覺得這不是選擇的問題,而是閲讀習慣的差異問題,習慣的選擇性應該只是出現在該習慣形成之初,而且很可能不是主動的選擇,乃是讀書者在生活中長期形成的個性、品格映照在讀書這一行爲之上的結果?(很抽象的説法...) 最後說句題外話,直接在原書中加上錯別字修改和生僻詞註釋,也有另外一種意外的好處,在沒有購買者本人簽名的情況下,我的書不會被錯認成別人的書(我多本外借書失而復得,都得歸因於我的這一習慣...)。
【2008/09/23 17:53】
URL | 天蠍小豬 所以我說這是選擇的問題嘛,要真提出延異這個想法,到最後連標上作者都不需要了,因為作者是誰根本不影響讀者閱讀文本的取向。
翻譯的確是一種再創造,但我認為那是在有限的文化限制下,對於原文做出適當的詮釋,如果經過譯者之後,原作者的作品完全變了樣子,那書上何必再掛上原作者的名字呢? 延異基本上取消了終極不變的定理的概念,但是每個人仍舊可以追索著屬於自己的中心(儘管那個中心不可能絕對存在),而就現階段的文學場域而論(原諒我又用了另外一個術語),作者中心成為了一個重要的標的。 所以,回到一個基本的問題:有沒有一種不偏離作者原意的譯本呢?答案當然是沒有。但也就是在這種沒有的狀態下,讀者跟譯者可以朝著向自己概念中的中心走去,從而創造出更多的創造。 但是,就我而言,現階段的出版場域仍舊是把譯者視為一個橋樑,就是盡可能的將讀者與作者連接的距離縮短,所以譯者的存在事實上越少越好(這是譯者很大的悲傷,但某程度上也是成就)。 畢竟在現在這個時代,如岩淚香那時候所流行的譯寫,應該不會被大家所接受了才是。
【2008/09/23 21:15】
URL | 曲辰 能夠問一下嗎,書裡有些引號裡的括號,是人物的os或是對話?因為真的有點分不太清楚
【2010/03/02 00:14】
URL | Lion TO Lion:
喔,那是「代表」英語對話, (因為多吉是外國人,琴美也會說英語), 但作者以日文寫下, 我們的譯稿與原文採取同樣方式處理這樣~
【2010/03/02 09:16】
URL | bubu |
給個回應 |
引用本篇文章引用URL
→http://apexpress.blog66.fc2.com/tb.php/480-75cc1ebd |
| 回首頁 |
|
![]() 所有讓人捨不得一口氣看完,以及沒一口氣看完根本無法闔上書本的作品。 在推理小說這龐大的迷宮中,我們期望因為獨步的加入, 能讓讀者享受迷路的樂趣,以及看到出口時恍然大悟的暢快。 Copyright © 2006-2012 APEX PRESS. All Rights Reserved. |
最近的更新日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