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有理由相信,這場通病也並非一無是處,如果大陸的出版社都能向臺灣的獨步、小知堂虛心學習,把更多的心思放進推理出版的整個過程之中,從出版前的評估和策劃、出版中的加工和包裝,一直到出版後的宣傳和回饋,都用心上心,那麼——我允許並認可你跳票!當然,作為推理讀者來說,他們的耐心也是經過千錘百煉的,只要書的品質值得這份「漫長的等待」,歡呼聲必將高過埋怨聲。
儘管再遭跳票困擾,推理市場還是持續著出版熱度,五月共計出版推理小說十九部,具體書目如下:
【小說】《狐仙傳》[中國]羅修/內蒙古人民(推理書系第二輯)
【小說】《簡單的謀殺藝術》[美]雷蒙•錢勒/新星(午夜文庫•大師系列)
【小說】《行過死蔭之地》[美]勞倫斯•布洛克/新星(午夜文庫•大師系列)
【小說】《惡魔預知死亡》[美]勞倫斯•布洛克/新星(午夜文庫•大師系列)
【小說】《夜之琴女與耶穌之笛》[中國]哥舒意/上海人民
【小說】《龍眠》[日]宮部美雪/南海出版公司(推理大師傑作選03)
【小說】《新福爾摩斯:謀殺,我親愛的華生》[美]馬丁•格林博 & 喬恩•萊蘭博 & 丹尼爾•斯塔肖爾/人民文學
【小說】《偵探一家》[美]麗莎•魯茲/人民文學
【小說】《法律與淑女》[英]威爾基•柯林斯/群眾(臺灣遠流的「謀殺專門店」有收錄)
【小說】《真真假假老偵探 真真假假小偵探》[中國]丁勤政/群眾(少年冒險探案小說)
【小說】《陰緣傘》[中國]李沉嫣/廣西人民
【小說】《密室之別墅疑案》[中國]貫越/廣西人民
【小說】《夕陽下的驚鳥》[中國]魏秋星/中國社會文獻(獨角獸文庫)
【小說】《孤島》[中國]漸高/中國社會文獻(獨角獸文庫)
【小說】《知人知面不知心》[中國]鄭炳南/中國社會文獻(獨角獸文庫)
【小說】《無面人》[中國]藍瑪/中國社會文獻(獨角獸文庫)
【小說】《風的預謀》[中國]鬼馬星(馬雨默)/中國城市
【小說】《末日審判》[中國]蔡駿/陝西師範大學(天機系列第四部,已完結)
【小說】《莫格街疑案》[美]埃加•艾倫•坡/四川人民 綜觀書單,新星的光芒暫時引退,由布洛克、錢勒刮起的「冷風」持續勁吹。人民文學的新書不多,卻分量很重,兩本書都各有特點。其中的《新福爾摩斯:謀殺,我親愛的華生》收編了安妮•佩里等十一位英美當代著名推理小說家以福爾摩斯為主人公寫的向柯南道爾致敬的短篇小說。該書的三位編集者也都是響噹噹的人物:馬丁•格林博是最著名的犯罪小說編輯兼作者,喬恩•萊蘭博是柯南道爾的遺產分配執行人,丹尼爾•斯塔肖爾則是獲愛倫坡獎的傳記性小說《傳奇的敍述:亞瑟•柯南道爾的一生》的作者。臺灣臉譜二○○六年出版的小說集《貝格街謀殺案》就是這三位共同編著的。另一本新書《偵探一家》同樣是值得關注的作品,名不見經傳的作者麗莎•魯茲用她那生花妙筆,向我們講述了一個幾乎每位成員都是資深偵探的家庭,他們不僅以此謀生,還熱衷於互相窺探各自的生活,偵查與反偵查是每日的必修課,這樣的一幫「窺視狂」生活在一處,難免不出些事情……,本作所要書寫的就是偵探們的另類生活和「成長的煩惱」。
五月出版本土推理作品九部,差不多占當月出版總數的一半。其中「獨角獸文庫」一直以發掘和出版中國的原創推理秀作為己任,主編于洪笙先生是位在傳統的偵探小說創作和研究領域比較有影響力的人物,這次推出的四部作品也都是由成名已久的老作家們所創作的正統的公安小說或犯罪小說。此類作品在大陸文壇還是比較吃得開的,儘管七○後的新人作家和讀者們並不買帳。與其相對,廣西人民和內蒙古人民(《推理雜誌》主打品牌「推理書系」的出版方)兩家則以培養年輕作家為主,經他們發表的作品風格各異,游走於推理、懸疑、恐怖、玄幻之間,富有朝氣,較受廣大讀者重視。這九本新書中,貫越的《密室之別墅疑案》似乎有提一下的必要。作者是位年輕作家,此前出過一部《迷局》,這是他的第二部作品。倒不是因為這本書很值得讀,而是其宣傳語很「大氣」——「國內第一部原創密室推理小說,雄踞國內密室小說的霸主地位,億萬讀者推崇備至的密室佳作。」聽到這樣的口氣,我不知還有多少推理迷會對該書感興趣。牛皮鼓敲得如此之響,只會惹人厭惡。我不禁聯想到新經典文化最近策劃出版的兩部宮部阿姨的傑作《勇者物語》、《龍眠》書腰上的介紹——「超越村上春樹、東野圭吾的暢銷作家」。和上面那段話相比,這樣的宣傳語可以說是很中聽了。(這些出版商真的有用過腦子嗎?)
二、活動直擊◆
上海•「午夜俱樂部」推理迷五一大聚會。 5月1日,先後有近50位推理迷走進聚會場所——人民廣場的古滇茶坊。作為聚會發起者和組織者,ellry和我都沒想到會出現這麼多人,真是空前的聚會。雖然內地的推理迷以上海為最多,但當日到場的外地人士也實在不少,傷痕(連雲港)、門牙貓咪咪(濟南)、長河落日(北京)、微不足道(上海)、秋風原(北京)、杜撰(北京)、歷史(上海)、掬水洗心(南京)、sccy-4869(南京)、等待者(廣州)、robust(上海)等資深推理迷差不多都出現了,連遠在重慶的中村青司(又名範小軒,暱稱「阿範」,不僅是位超級綾辻迷,本身長得也和這位推理作家相似)也應邀趕來了,可以說是迄今為止陣容最齊整的一次。負責推理出版的編輯心弈、褚盟代表本次聚會的贊助方新星出版社向推迷們介紹了他們的出版計畫和目前的進度,也帶來了他們的幾套錢勒作品集作為活動贈品。之後就是交流時間,因為沒有能夠容納這麼多人的包廂,只好分成四堆進行各自感興趣的討論。大家從上午十點一直聊到下午四點。然後十多位「殺人遊戲愛好者」坐了一桌,進行了兩個多小時的「殺人」。仿佛意猶未盡一般,大約有20人在遊戲後繼續聚在一起,邊享受美食邊談論推理。當日聚會的另一大亮點就是科幻界「大牛」丁丁蟲和乃鼎齋無機客的登場,「幻想基地」的責編維京王則拿來了該叢書最新出版物《時間迴旋》,他們都對推理產生了比較濃厚的興趣而聞訊前來,既喜歡推理又喜歡科幻的「雙棲讀者」長河落日和他們聊了個不亦樂乎。此外,青馬文化的小編也應邀前來,將他們策劃出版的兩本乙一作品(《平面狗》和《ZOO》)作為贈品推薦給了大家。第二天晚上,我還組織了一場小聚會(基本都是上海人),見到了傳說中的新人作家御手洗熊貓(20歲)。雖然聚會規模不大,卻可能意義深遠。與會的各位達人討論了一個聞者興奮的未來計畫,就是成立推理迷專屬的民間俱樂部(已確定名稱為「M推理研究會」),然後依託虛擬網站和實體書吧這兩種形式,鞏固推理迷之間的交流網路,為大陸推理的生存和發展作貢獻。目前,推理書吧已有初步設想,並擬訂了建設計畫,有望于年底付諸實施。
三、新番推薦◆《推理雜誌》(不可能犯罪號),2008年第6期
《推理雜誌》(月刊)創刊於2006年,是大陸第一本專業的、也是目前發行量最大的推理類雜誌,在上面發表作品的都是些資深推理迷和業已成名或即將成名的推理作家,以專業讀者為閱讀對象,目前已出刊30期。旗下尚有面向青少年推理迷和初級推理愛好者的《推理世界雜誌》(半月刊)和以發掘本土原創長篇推理小說為己任的「推理書系」等產品,其中「推理書系」已出版《亂神館記之蝶夢》(水天一色)、《麒麟之死》(羅修)、《鬼望坡》(周浩暉)、《純屬杜撰——杜撰探案集》(杜撰)等一批秀作。
本期雜誌以「不可能犯罪」為主題。從策劃上面來看,可能是最吸引推理迷眼球的選題吧;從結果來看,可能也是雜誌創刊以來評價最高的一期了。大陸的「推理傳教士」ellry奉獻了兩篇與主題有關的專文:《密室和不可能犯罪》以綱要的筆法對史上各時期重要的不可能犯罪(尤其是密室犯罪)的作家作品進行了一個簡要巡禮,《偵探檔案:專門破解上鎖房間的密室偵探》詳細介紹了基甸•菲爾、亨利•梅瑞維爾、梅里尼、山姆•霍桑等多位專破密室罪案的名偵探。雜誌的編輯歷史則開出了十大「不可能犯罪」大師名單《TOP10之異想天開》。當然,本期的重頭戲還是五個「不可能犯罪」原創短篇(其中有三篇是「密室」題材)。老作家馬天的〈你問我答〉講述一位「安樂椅偵探」以QQ聊天的形式偵破怪案;在著名作家杜撰的新作〈都市傳說之謎〉裡,偵探杜撰面對的是一樁與「都市傳說」有關的「不可能瞬移」謎案;同樣是寫「不可能瞬移」,御手洗熊貓則向讀者展示了自己奇譎的詭計設計才華,〈異想天開之瞬移魔法〉一文中,他運用「雙胞胎詭計」實現了密室中的不可能殺人,真相的解答令人駭然失色;雞丁的〈雷雨中的密室殺人〉則是一篇中規中矩的本格傑作,密室詭計的設計和細節的處理非常到位,多重解答的運用也合情合理;林斯諺是第一位在大陸的推理刊物上發表作品的臺灣作家,他的一篇「日常之謎」與「密室詭計」完美結合的溫馨感人作品〈聖誕夜奇跡〉刊登在本期雜誌上,並附錄了《林斯諺訪談》作為大陸讀者瞭解這位作家的參考資料。
◆《夜之琴女與耶穌之笛》,上海人民
作者哥舒意,上世紀70年代生人,現居上海。本作是《惡魔奏鳴曲》的續集,計畫中的「音樂三部曲」之第二部。這是一部具有一定哲學思考的「音樂幻想小說」。該書以懸疑和奇幻兩種故事類型講述樂評家「我」(徐可雅)為了拯救生命陷入衰竭的未婚妻(提琴少女),踏上了尋找救藥的路程。而巴黎又頻頻發生長笛吹奏者被害身亡的案件,凡被害現場均有一段血書的樂譜。陷入沈睡的提琴少女,墮入無盡暗,生命日益衰竭。深愛少女的音樂調酒師意外發現第三帝國音樂教育史實則一場「大逃殺」。倖存的吹笛者,被保留的音樂,殺戮和拯救,愛與追尋……
實際上,本作是部難以類型化的作品,其內容固然有其懸疑味,但所占的分量與丹•布朗的作品比較,相去甚遠。同樣的,它們也不屬於驚悚小說(或恐怖小說),因此其含有的不多的驚悚橋段,不管在數量上還是創意上,顯然都比斯蒂芬•金的小說差了好幾截。作為懸疑小說近親的推理小說,似乎也與之無緣,因為兩作雖設了謎團,但解答部分完全如哲學和宗教的義理般虛無縹緲,和推理搭上關係的內容更是少得可憐,印象中只在挪威籍偵探兼司機打劫主人公的時候有所涉及,其在整部作品中所起的作用也微乎其微。那麼,按照「夜之琴女」這一線所使用的筆法,又差不多可以將作品劃入奇幻小說的範疇了,可所有的這些內容不但只占《夜》作的1/2,且其中所蘊涵的東西卻遠非典型和正統的奇幻小說足以表達的,因此上奇幻的標籤也不適用兩作。總的來說,本作勉強可以算是「幻想小說」,游離於懸疑、驚悚、推理、奇幻、科幻(如《夜》作關於時間的一番討論,深得科幻小說真味)諸般文風之間,其內容基本脫離我們所熟悉的「現實」,我們能夠很真切地體現到那種由音樂構築起來的「超驗敍述」,現實感被作者盡可能地剝離殆盡,連H•A•D這樣的實體公司都發散出濃郁的未來氣質。
富含音樂內容是本作的另一大特色。音樂是動的,是用時間感覺的,所以屬於「時間藝術」;而小說,在敍述上是用時間感覺的,在場景上是用空間體現的,所以屬於「時空藝術」。雖然兩者在藝術構成上有著本質區別,但從創作和欣賞的角度,卻具備著親緣關係。有人從米蘭•昆拉的作品中讀出了複調的音符,有人則特地創作小說向偉大的音樂家和音樂作品致敬,更有甚者,將音樂作為小說的關鍵線索來寫(如科幻小說《血裏的音樂》、推理小說《九曲喪鐘》)。而年輕作家哥舒意也深諳此道,他將自己所熟悉的古典音樂引入到自己的幻想小說中,或者他在聆聽古典音樂時的冥想中構思出自己的幻想小說。不管怎麼說,本作在在都是音樂:古典樂為主、流行樂為輔,連接不同時空的線索和穿越不同時空的通道也都和音樂有關,鋼琴、笛子、小提琴等樂器是作品的重要道具,而耶穌之笛曲更成為詮釋主題的關鍵。可以這麼說,所有情節都奏響過音樂,所有音樂都為情節服務。當然,作者也並非「言必稱音樂」,文學、繪畫、雕塑、建築等藝術在其作中也有著同樣不容忽視的作用。
本作既像是哲理人生的獨奏曲,又像是宗教人生的安魂曲,它表達了對脫離了現實的整個人類在過去和未來的生存狀態的無限憂慮。作品的哲學宗教意味隨情節發展、推進逐漸濃烈(甚至「我」得到的那句詛咒——「無論你所愛的,還是愛著你的,最終都將離你而去。你惟恐失去的,將會徹底失去。你所逃避的,將成為你最終面對的。」都似極了《聖經》語言),它在呈示部出現,於展開部彌漫,終於「我閉上眼睛,在寂靜和暗中等待著,十五年的到來。」結尾處暫時休止,等待再現部的響起。將作品之幻想內容抽離出去,我們會發現作者所要探討的是「時間—生命」這一很嚴肅和沉重的主題。圍繞這一主題,作品中存在著眾多的對應關係,我們可以抽繹出最基本的三種:1.時間與空間(時空);2.生存與死亡(生死);3.精神與形體(靈肉)。作家也通過小說,給出了自己的「傾向式」解答,即時間的流逝能夠帶來了空間的變換和迴圈,生存的意志能夠掩蓋死亡的陰影,昇華了的精神能夠超越形體束縛而自由對話。我也基本認同這樣的觀點。誠然,這三大關係畢竟是人類無法澄清和消解的,那道神秘之門存在又不存在,就看你如何對作品進行解讀、對人生進行感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