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赤朽葉家的傳說》作者是櫻庭一樹,她的輕小說作品國內已經出版不少,可惜的是我一本都沒讀過,對她的敘事方式無從想像;接著發現出版社以「媲美馬奎斯的《百年孤寂》!」來比擬,又讓我有點兒不知所以。
不過唸叨人家很簡單,自己動手很困難──在讀完《赤朽葉家的傳說》後,我發覺想用幾句slogan來概述這個故事,真的很不容易。
會用《百年孤寂》來比擬《赤朽葉家的傳奇》原因十分顯而易見:前者敘述了邦迪亞家族的六代興衰,後者記錄了赤朽葉一家的三代故事,前者在寫實的筆法裡透著魔幻,而後者因主角萬葉具有看穿時空的「萬里眼」超能力,於是也有了點兒「魔幻寫實」的氣味。
只是細究之下,會發現這兩個故事,其實大大地不同。
一向只在紅村有喪葬事宜時現身協助的「邊境人」原因不明地留下一個女孩,紅村中一對年輕夫婦收養了她,取名萬葉。不知何故,萬葉被村中望族、以煉鐵廠崛起的赤朽葉一家主母辰選為媳婦,嫁入豪門,全書主軸便在萬葉、其女毛毬及孫女瞳子的身上傳承發展。與《百年孤寂》不同的是,這個故事不採第三人稱的全知視點敘述,而由第一人稱的主述者赤朽葉瞳子娓娓道來,是故,在瞳子有記憶之前的一切,包括外婆萬葉的「萬里眼」能力以及母親毛毬的年輕歲月,瞳子都是從其他人的口述之中得知的,從這個角度看來,要說那些超現實的情節不似《百年孤寂》那種作者言之鑿鑿的「現實」,而多是長輩們加油添醋的「回憶」,似乎也無不可。
瞳子之所以要去回溯家族歷史,起因在於外婆萬葉臨終前揭露的一個祕密,為了解開謎底,瞳子開始試圖從歷史事件中去找尋真相;倘若我們要以「推理小說」這個類別來看的話,可說故事的前兩部〈最後的神話時代:一九五三年?一九七五年 赤朽葉萬葉〉及〈巨大與虛無的年代:一九七九年?一九九八年 赤朽葉毛毬〉,都是為了第三部〈殺人者:二○○○年?未來 赤朽葉瞳子〉中出現的謎題在鋪陳。
不過《赤朽葉家的傳說》並不單可從「魔幻家族史」或者「推理小說」的角度去讀,它同時也記錄了日本戰後工業化的發展史、各世代價值觀的變遷、青少年次文化(包括日本漫畫體系及暴走族)的描寫,以及若有似無、淡然卻堅韌的愛情。
赤朽葉家因煉鐵而發跡(故事中的巨大熔爐是個重要的道具,兼具多重象徵意義),與紅村當地的八歧大蛇傳說有關,也與「移民入侵/原住民出走」的史事呼應,煉鐵工業的發展更是日本逐步西化的紀錄;而三代當中對於貴族/平民、女性自覺等等觀念的變化,也可以從家族的歷史當中看出端倪。在第二部裡,以毛毬這個角色勾勒出暴走族、青少女賣春集團以及少女漫畫體系的輪廓,完全反應出日本社會的特色;而關於家庭以及愛情的看法,也全溶在瞳子的敘述裡頭,不著痕跡,卻表露無遺。
這是跨數個世代的大河小說精采之處,也是難以介紹之處:既不能一言概括各個層面的要旨、不好說出這故事如何「好看」,也容易讓未讀的讀者心生畏懼,暗忖講得多寫得長的故事,八成讀來疲勞。所幸櫻庭一樹的筆法十分輕盈,加上她又將瞳子的生年設定在一九八九,敘述這個故事時才不過短大畢業、剛滿廿歲,由如此角色口中轉述的歷史,完全沒有沉重的感覺。
《赤朽葉家的傳說》與《百年孤寂》最大的不同,在收尾時最是明顯。
邦迪亞家族的俄良諾在惶急地翻讀古書時,昭顯了以第三人稱觀點講述的《百年孤寂》完全魔幻到底,但在赤朽葉瞳子嚐試解謎的時代,我們卻清楚地意識到:所有的傳奇與壯闊,似乎都只存在從前的世代──那時各式傳說仍與現實共存、那時有熱情的目標和瑰麗的夢,那時人心當中有遠大的目標可以努力,無論腳踏實地還是放肆做惡,都有一種捨我其誰的爽快。
但現在呢?現在的我們什麼都沒有,無論去做什麼,背後都是一個面無表情的虛空。
或許這才是《赤朽葉家的傳說》裡,櫻庭一樹最想說的主題吧?萬葉的祕密提供瞳子一個追尋的標的、生活的重心,而當瞳子完成了這個動作,她似乎也明白:當代並非全然虛無,只要願意,我們仍會在無趣中望見奇蹟,在現實裡觸摸夢想。
即使是最無趣的年代,仍有發亮的夢想隱在某處;赤朽葉家接下來的傳奇,端看故事結束之後,瞳子如何去寫。
一如現今您我,或許,也會是將來的傳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