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譯・說明╱蔡佩青原圖出處:
繪╱西鶴 西行法師,俗名藤原義清,出家後稱號西行,又雅號為大法房。行腳各地自我修行,並吟歌作詩。逝後不到五十年的時間,便出現許多佚事野史,其中最著名的,是他曾於高野山進行反魂之術的故事……*bubu:這是一篇很有趣的逸文,有沒有看過狂骨的人都推薦閱讀!《撰集抄》卷五第十五話〈作人形事・於高野山〉當我隱居高野山時,某個月明天清的夜晚,在橋上偶遇老友,不禁雙雙停下腳步同賞明月,然而老友因要事急於上京,無情地捨我一人空留此山。同為憤世嫉俗的出家人,懂得賞翫風流花月的友人一離去,竟教人興起無限思念與感傷。
未料正當此時,我所信任的另一位友人告訴我,模仿鬼魅收集人骨製作人偶的方式也可拼湊人形,使其復活甦生。依其所言,我來到無人的曠野,收集深山裡被棄置的人骨,拼湊組合了一具人形。形體雖似人,臉色卻很糟,並且沒有心;人形發出了聲音,卻如弦樂管樂般空洞刺耳。果然,人要有心,才能真正使用聲音來表達一切。單是使其發聲,無心,就只如吹壞了的笛聲。真教人感到不可思議。
做了這人形,該如何是好?毀壞他也算一種殺生的行為吧,但沒有心,只形同草木。仔細想想,既為人形,就不該毀壞。我只好將他棄置於高野山中鮮有人跡的深山處,雖然若有人途經此地撞見,必會以為是妖魔鬼怪而驚恐失措吧。
此事一直掛在心上,無法釋懷。趁進城之際,前往傳授我人骨復活術的大寺家,想一詢究竟。不巧主人進宮,未能相見,便轉往前伏見中納言師仲卿
註1之官邸,探詢人形的製作方法。
「你是怎麼做的呢?」師仲卿問。
「我在曠野無人之處收集亡者骨頭,從頭部到手足毫無差錯地排列成形,將骨頭塗上砒霜,揉合覆盆子與蘩菜
註2的葉子之後,以藤樹的新芽將骨頭綁住,再用水清洗;頭髮的部分,則以西海枝
註3和木槿的葉子所燒成的灰塗上;接著在泥地鋪上草蓆,在吹不到風的地方,將人骨以趴著的姿勢擺好,放置兩個星期後,再前往該地焚燒沉香與反魂香,施行反魂之術。」
師仲卿說:「大體上是正確的,我想問題是出在施行反魂術的天數不夠吧。我在無意間學承四條大納言公任
註4的流派,曾經製造過一具人形。那人,現在已是公卿官人了,然而,一旦該身乃人骨成形之事曝光,製造者和被製造者都將融化消失,因此此事必須保密。你既然已經知道這麼多了,我就告訴你吧,不應該焚燒反魂香的,因為反魂香具有驅魔招佛的功,而神佛非常厭惡死生之事,因此死人骨頭所做的人,不容易有心。你應該焚燒沉香與乳香,並且於進行反魂之術時,七天不得進食。你照這麼去做吧,不會錯的。」
雖然師仲卿這麼說,但我覺得無趣了,之後便不再做。
而其中,還聽說製造土御門右大臣
註5時,曾有老翁來入夢。老翁說:「我是所有死人的支配者,為何未經我這主人的同意,便取用了骨頭?」
見到老翁憤恨的模樣,製造者說道:「若留下記載製造人形方法的日記,而自己後代子孫進行了反魂術,恐會被作祟的靈魂奪走性命吧。那更無意義了。」於是燒掉了日記。
聽了這席話,我也覺得這是毫無意義的行為,是該牢記於心。但據說孤竹君的兩位子嗣,是人稱天老的鬼魅在穎川邊製造出的賢能之人。
註1:前伏見中納言師仲:源師仲(1115?1172)。故事後半出場的土御門右大臣的曾孫。
▲註2:西海枝:學名,Gleditsia japonica,又稱絨毛莢,具毒。
▲註3:蘩菜:在日本為春之七草之一。在台灣稱白蒿,又稱大籽蒿,為民間藥材之一,中國古代也用於祭祀。《左傳》「蘋、蘩、蘊藻之菜,可薦於鬼神,可饈於王公。」
▲註4:四條大納言公任:藤原公任(966?1041),平安中期著名的歌人學者。
▲註5:土御門右大臣:源師房(1008?1077)。故事前半出場的前伏見中納言的曾祖父,也是著名歌人。其日記《土右記》當時被以為範本流傳於世。
▲[關於原作]《撰集抄》是日本中世說話文學的代表作之一。作者不詳,全篇以平安末期著名的出家歌人西行為第一人稱所編寫。全文共九卷,一百二十一篇故事。本書直至近世一直被認為是西行的著作,也因此本篇人骨復活術的故事,長久以來被視為西行的實際行為,深刻影響了當時人們對西行的印象。此外,本故事也是「人造人間」一詞最早出現於日本文獻記載的文章。
西行(1118?1190),原為天皇近衛武士,因感世事無常而出家遁世,入深山隱居,詠詩作歌。歌中多詠花與月,「我願,春死於花下,在如月之月圓時」為其最著名詩歌。西行歌詠許願在二月十五日佛陀涅盤之日,死於櫻花樹下,最後終成心願,於二月十六日辭世。
[《撰集抄》於譯本出現處]:
1.《狂骨之夢》(上)第七章P.320 白丘亮一與降旗弘討論著「污穢神主」們為何要收集人骨。
2.《狂骨之夢》(下)第十一章P.178 京極堂與文覺長者在聖寶院文殊寺裡初次見面的對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