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實上,這問題不止於武俠小說,即使是推理小說中,也有一套隱含的系譜,只是這系譜不像武俠小說這麼大張旗鼓地張揚,而是如點點星芒,藏匿在人物的對話間或是故事敘述中,對剛入門的人而言,那就像是密碼一般,只能略過,但對某些讀者而言,這些訊息簡直清楚明晰到不可思議的地步。
例如在許多人的推理小說初體驗《血字的研究》中,當華生稱讚福爾摩斯的觀察與偵探技巧教他想起愛倫坡筆下的人物杜邦時,大部分的讀者應該是不知道杜邦究竟是何方神聖的,遑論之後被福爾摩斯罵個臭頭的勒寇克了,但是熟門的讀者大概都會很雀躍地想到前者是世界第一篇推理小說的登場偵探、而後者是法國作家Emile Gaboriau筆下的代表偵探。
雖然不知道這兩個人名的來歷並無妨於閱讀接下來的故事,但令人納悶的是作者柯南・道爾幹嘛非得花上那麼一段篇幅來說這些題外話呢?重點就在於他假福爾摩斯之口對兩位前輩偵探做出的批評,並強調在《血字的研究》中出現的,是一個既不像通靈的杜邦又不像笨頭笨腦的勒寇克的偵探。
從這一刻起,推理小說家開始進行一個工程,一個被我稱之為「定錨」(anchoring)的工程,所有的推理小說寫作者完成任何的創作後,一方面要讓讀者看出他們與市場上同類型作者的不同;一方面卻要標示自己究竟在廣大的推理小說之河中,是承繼著哪條源流或是支脈。推理小說變得不能沒有來歷,一如武俠小說中的俠客總是要交代師承才好到處行走一樣,於是構成了有別於武俠小說而自成推理小說一格的獨到系譜。
照我猜想,這種系譜一開始的發展,應該只是推理小說家的集體競賽,當這個文類被用來「彰顯智力的可能」時,後面寫的人勢必要比前者站上更高的基準,於是針對過去曾經有過的詭計、謎團、偵探類型,針貶得失順道創作出超越前人的作品。只是長此以往,型塑出推理小說獨特的面貌,甚至是會上綱到「沒有讀過XX本推理小說就沒有資格寫推理小說」的獨斷評判,而這是在其他類型小說都相當少見的。
而日本,同樣承接了類似的系譜觀,在小說中逐步展現,溝正史的《本陣殺人事件》一開始偵探金田一耕助就在主人的書架上看到了諸如范達因、昆恩、卡等人的推理小說作品,似乎在提醒讀者,接下來會見識到一個類似這三人風格卻又有著獨特味道的推理小說。同樣的,金田一本身也成為另外一支家系的開山祖師,於此之後,舉凡家族悲劇、氣氛濃厚等等特色的推理小說,都需要把他的名字給標舉出來,甚至到了二十世紀末,還有一個莫名其妙跑來認親的外孫在漫畫中登場(是的,所以我們知道江戶川柯南是另外一個系譜的承接者)。
不過本篇文章不打算無窮盡羅列出各種推理小說系譜,不但失之瑣碎,更毫無意義,只是我們如果把目光投射向現代的日本推理文壇,或許也會很驚訝地發現即使隔了那麼久,美國的兩個古典推理作者在日本仍然找得到他們的傳人,用比較淺顯的說法,就是所謂的「昆恩派」與「卡派」。
昆恩派指的是承繼艾勒里・昆恩的日本作家們,比較有名的有法月綸太郎與有栖川有栖,前者像昆恩一樣將偵探的名字設定成與作者相同,也同樣有個擔任警官的父親;後者則是大剌剌將昆恩最為有名的「地名—秘密系列」發展成為日本版,開發昆恩從未去過的異邦領域
註1。卡派則是指約翰・迪克森・卡的後繼者,比較知名的代表作家有二階堂黎人與篠田真由美,二階堂把卡的名字、偵探名言、小說內容拿到故事中串場已經形成慣例,篠田則比較收斂,偶爾讓卡的作品出現在小說中已經是最高限度。
但不管是哪派,每個作家都不諱言前輩在他們心中的地位多麼崇高,也都不會排拒他所帶來的影響,這賦予了舊時代的推理作家新生命,也帶給新時代的作家一個可供參考的座標點,形成推理系譜中特別閃亮的支系。
可是就好像前面提到的,這樣的寫作標示方法只對老手讀者有意義,對於新人而言,那無數的系譜象徵只是徒閱讀的困擾而已,這同時成為了推理小說另外一重有趣的讀者現象,總有一條線可以區分「我族」與「非我族類」,只要你具備足夠的能力,得以進入我們的「城邦」,那麼從此境內海闊天空、任你遨遊,要是跨不進來,那就只能當永遠的旁觀者,總有一些閱讀時的樂趣是無法傳達到的。
只是不知道這條界線會不會發展到錢鍾書的那本名著中所說到的,「外面的人想進來、裡面的人想出去」的地步。
於此之內,莫非王土。■
註1:其實綾辻行人的某個系列也是昆恩派的唷,甚至還在裡面安排了昆恩的「地名?秘密系列」最有名的特色。
▲後記:在這篇文章中,我刻意埋了幾個點讓人可以發現「ㄟ,這個我知道」,歡迎讀者來挑戰一下,雖然很想舉辦有獎徵答,但是這實在是挺麻煩的,不然寫得越完整的人就可以指定我下次的主題好了(最近想題目越來越難啊,這對我而言不啻是件好事)。
那遊戲規則大致訂定如下:找出我這篇文章中有用到的典故與寫出我有提到卻沒有說清楚的書名、人名或甚至是針對某些地方補述,最後我覺得最完整的可以獲得指定本篇專欄下個月(其實是一月)主題的權力。
本活動於一月二十二號截止,謝謝。
(完全沒跟bubu討論就搞這一招,不知道會不會被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