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 在《姑獲鳥之夏》中,最可能引人爭議的,應該就是密室消失。前所未聞的解決方式,的確意外感十足。在此,姑且不論密室消失與整個事件的緊密連結關係,我想將其單獨抽離出來討論。
這個密室消失,是由二個主軸交織而成的。
先讓我們來做個想像。如果牧朗消失的密室開啟時,在場的不是榎木津和關口的話,會是什麼情況?
如果榎木津不在場,而是關口與敦子的話,那麼關口沒有理由懷疑敦子的眼睛,因為她不是榎木津,只看得見應該看見的東西,根本就不會有之後的發展。
而如果關口不在場,那另外二人的正常視野當然更是立刻得以明瞭真相,也同樣不會有其他發展。
就這麼巧的,正好是關口和榎木津。
在久遠寺家方面,如果傭人不是那麼忠心耿耿,如果其他人曾踏進密室一步,那麼事件甚至不會與京極堂等人有所交集,或者可以說,根本就不會有這個事件。
而同樣這麼巧的,傭人並非七嘴八舌的長舌之人,其他家人們也與密室保持著距離。
巧合,從消失事件的開始到中間的發展,全部都是巧合。若說密室消失是由巧合所堆砌而成的,一點也不為過。
這就是密室消失的第一個主軸,巧合主義。
相信消失事件的謎底一定令所有的讀者們大感錯愕,真的會有這種「明明有卻看不見」的情況發生嗎?而在驚愕之餘,不免也讓人懷疑,京極夏彥在小說的敘述過程中,究竟隱瞞多少事實?究竟不公平到何種程度?如果小說裡的描述是公平的話,怎麼可能出現這種不可思議的真相?
然而,我們卻不得不承認,京極夏彥在文字的表現上完全沒有不公平的地方。小說中的視點是關口,他的確將關口所見到之物完完整整地描述出來,榎木津對關口所說的話也沒有絲毫隱瞞。不但公平,而且公平過了頭了。
不過,一句「公平」就能夠讓人滿足了嗎?尤其是在這種難以想像的情況下?
我想,《姑獲鳥之夏》對讀者而言是不公平的。不過,並非「表現上的不公平」,而是「常識上的不公平」。也就是說,在讀者的常識裡,根本不存在這種「明明就在眼前卻看不見」的情況。這正是不公平的所在。
於是,在常識上不公平的情況下,京極夏彥當然可以完全地在表現上求公平。反正真相並不在讀者的常識裡,那麼表現得再公平也不可能暴露真相。
真是了不起的做法。
這就是密室消失的第二個主軸,常識上的不公平。
巧合主義、常識上的不公平,在這二個主軸的交錯下,迸出了密室消失的火花。
儘管二個主軸都是容易惹人爭議的焦點,但這才是《姑獲鳥之夏》的魅力所在。對我而言,問題作的魅力高於一般作。雖然這並不是希望所有作家都以問題作為目標,但是一位作家若能在生涯中創作一部問題作,那我對這位作家的評價一定會大大提高。敢於寫出問題作,而且在第一作就是問題作的京極夏彥,比起循規蹈矩、無法跳脫問題作陰影的作家,實在是高出一大截。
人 ???神的左眼、超偵探榎木津??? 擁有看穿別人記憶的能力,榎木津的存在是非常值得探討的。傳統的推理小說對超自然現象總是敬謝不敏,因為無法以人類現有的知識來解謎,就不能以其來造謎,否則便不算是推理小說,而是科幻小說了。那麼,為什麼京極夏彥仍然安排了榎木津這個角色?
當然,我們可以如此解釋。因為榎木津的能力並未對謎團造成無法說明的後果,也並未以此能力來違反邏輯解謎的程序。解謎的是京極堂,而不是榎木津,榎木津從頭到尾都只是旁觀者的立場。他不像關口必須來回奔波,也不像京極堂必須負責說明,只是一個單純的旁觀者。一個對謎團的現實解明不會產生決定性影響的人,就算身上擁有再多項特異功能,只要不與謎團有所牽扯,都不至於違反推理小說的本質。榎木津正是這樣的角色。因此,就算他能看見別人的記憶,只要他不在嫌疑犯面前發揮能力道出真兇,不因此而破壞邏輯程序解謎的必要性,那麼就算他再活躍,也不會構成違反推理小說的情況。
然而,就只是如此而已?
難道京極夏彥創造出榎木津,就只是讓他成為一個擁有特殊能力的旁觀者而已?一個極具魅力,卻終究只是旁觀者的人?
我想不是,榎木津有他必須存在的理由。
牧朗消失的密室第一次在讀者眼前開啟時,非久遠寺家的人只有榎木津與關口。而門一打開,榎木津見到了藤牧的屍體,在這個時候,事件就已經解決了。然而,對看不見屍體的關口來說,卻以為榎木津所見到的東西,是用他的左眼看見的,正常人看不見。在這個誤導下,再加上「明明有卻看不見」這種常識上的不公平,使得讀者也誤以為是榎木津看見了常人看不見的東西,而非關口看不見常人看得見的東西。
「我以為只有榎木津看到,事實上只有我看不到。」
關口的這句話清楚的點出了榎木津存在的理由。為了讓這種巧妙的情況發生,榎木津不得不擁有這種特殊的能力。只要他有看穿記憶的能力,讀者就會忽略他與常人相同的一面,而對「正常」的關口產生認同。
說得更極端一點,正是因為必須有這種情況出現,所以京極夏彥必須安排一名能夠看穿記憶的人出場。以這項誤導為最高的演出,於是,榎木津誕生了。
如果沒有《姑獲鳥之夏》,或許榎木津也就不會出現了吧。
???衣陰陽師??? 京極堂,面貌如同芥川龍之介的幽靈,京極夏彥豐富知識的完美代言人。在推理小說中,為了解謎,通常都需要偵探。雖然《姑獲鳥之夏》已經有了偵探榎木津,但因為榎木津的特殊能力容易產生超自然現象干預現實謎團的可能性,因此不論榎木津是否擁有解謎的智慧,京極夏彥都不可能用榎木津來擔任真正的解謎角色。另一名偵探,或者說真正的偵探,是必要的。而那,就是京極堂。
既然如此,京極堂就乖乖地當他的偵探就好了,反正榎木津不會來搶,京極夏彥又為什麼讓他同時擁有陰陽師的身分?
偵探的工作是解開謎團;陰陽師的工作是除去憑附在人身上的妖怪。
偵探活躍的舞台是推理小說;陰陽師活躍的舞台是妖怪出現的地方。
那麼,融入妖怪的推理小說呢?
在解謎的同時除妖,在除妖的同時解謎。這就是京極堂身兼偵探與陰陽師雙重身分的原因。
有妖怪出現的推理小說,偵探也該是陰陽師啊。
真是頗堪玩味的巧妙安排。
???華生??? 由於福爾摩斯太過出名,連擔任記述者角色的華生也沾了不少光。名留青史不說,甚至「華生角色」都已經成為第一人稱記述者的代名詞。只要看到推理小說中有個「我」字存在,大家都會用華生角色這個名詞來稱呼「我」。
當然,通常這是沒什麼問題的。作者創作出「我」來,其實也是讓他或她擔任華生角色。名實合一,非常地完美。
但是,關口卻不是這樣。
關口是「我」,關口是記述者,但關口卻不是華生角色。
首先從《姑獲鳥之夏》來看。關口在事件中是舉足輕重的角色,如果沒有他,將無法對讀者隱瞞密室消失。小說中會以關口的第一人稱來進行,並不是讓他擔任傳統的華生角色,而是為了敘述上的公平而不得不的做法。
在前往久遠寺家之前,京極堂口中所談到的量子力學,其實也正是暗指關口所扮演的角色。「觀測行為本身影響對象」。真相一直都在密室中,而關口的出現,卻影響了密室開啟時的結果。
擺脫了第一人稱記述者超然旁觀的立場,我們實在沒有理由將關口稱為華生角色。
這個「關口不等於華生」的說法,也可以從之後的系列作得到證明。
除了《魍魎之匣》中,關口的第一人稱仍然佔了大多數篇幅之外,從《狂骨之夢》開始的三作,都已經看不見關口第一人稱的記述方式。尤有甚者,關口甚至連第三人稱的華生都稱不上,與一個被遺忘的角色沒有兩樣。
京極夏彥根本不將關口當作華生看待。在他的構圖中,關口是《姑獲鳥之夏》中的主要演員,就只是如此而已。對於無法見到關口的第一人稱而感到遺憾的讀者,或許也該認清這個現實吧。■
[上篇・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