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這本以
「書店職人」為題的小說,也許並非是獨步讀者期盼和熟悉的風格,但在嚴峻的市場現實,與對出版的熱愛和想像中,僅管知道可能是任性的選擇,但還是想推出《櫻風堂書店奇蹟物語》,因為書中寫了我們想傳達給讀者的話語,也寫了寄宿在每一本書中,屬於創作者、出版社、書店的願望。
獨步是十年出版社,成員來去,留下來不變的只有無法選擇主人的書。作為出版者,當然希望選擇的作者和故事可以在離開後被人喜愛,然而就算是專業意識,有時敵不過真實的心情;雖然相信故事的力量,但因為種種原因無法親手編書,又無法打動接手的工作者,怎麼辦?或喜愛及製作後,有沒有機會讓讀者也喜歡這個故事?如今則更常是做好心理準備,但仍懷著小小的心願:
「如果可以像接力賽一樣,讓這個故事在一個又一個人們心中活著,甚至超越人類的壽命,該有多好?」 村山早紀老師在《櫻風堂書店奇蹟物語》裡,描繪出和我們這些出版工作者現實相近的世界,裡頭有氣餒、失敗、悲傷、分離的時刻,但絕對沒有絕望的時刻。
《櫻風堂書店奇蹟物語》寫出一個快被遺忘、美麗動人的溫暖世界 在故事中,實體書店正一家家消失,老牌連鎖書店「銀河堂書店」倒得僅剩一家;遠方山間的小鎮上,唯一一家書店「櫻風堂書店」也面臨生死存亡關頭。但村山老師施展魔法,寫出在頹喪的現況中不曾想過放棄、神采奕奕戰鬥著的書店店員們。他們宛如花朵--啊,也許比喻成沙漠中的仙人掌更恰當,他們像仙人掌一樣抵禦外界威脅,身體裡藏著水份,滋潤被現實所傷的人。
主角月原一整是被稱作「寶藏獵人」的店員,擅長從乏人問津的舊書挖掘出好書,他面對書時,總懷著令人欽羨的自信版擔心:「這本書很有希望,一定很好運,一定很多人需要這個故事,只是萬一被埋沒了,該怎麼辦?」
他的夥伴是群身懷奇技的書店店員,像是擅長製作活動機關大型陳列裝置的胖胖店長、博覽群書並經營書介廣播的文學區少女、記憶力奇佳又超會畫文宣的童書繪本區女孩、管理外國和推理文學區且經營書評專欄的優雅紳士、熱愛閱讀且影響力無遠弗屆的愛書藝人、以及無數想為書籍盡一份心力的熱情工讀生。
這些人,在人流逐漸消失的連鎖書店最後堡壘中,宛如最後的聖騎士,堅守名為「書」的王位;又如同高貴的侍者,珍而重之地將守護好的書本,小心翼翼送到重要的顧客手中;之後,當月原因為不幸的悲劇離開書店,他們如聖職者般,虔誠接下月原離開前遺留的遺憾--「讓一本打動他的書、一本叫做《四月的魚》的書大賣」。
他們讀書,被故事感動,也打趣說過,好險這本書很好看;店員打理書架時,則想起聽說的作家八卦、自語般告訴自己:「書可和這些事都無關,書是無辜的,要好好對待啊!」;還有,他們絞盡腦汁在平台陳列每本新書時,像在編織暗號,悄悄對顧客耳語,讓書與他們心領神會,有時甚至想起熟客的臉孔,想像對方掛著笑意帶走最適合自己的一本;還要在書架上找出適當的位置,將生命周期已到、從平台撤下的書,放進不會遭人遺忘的地方;甚至是,不得不將賣不出去的書退回經銷商或出版社時,雙手合十地站在書箱面前,直和書道歉個不停。
這些店員的所思所想,就像天使翅膀上的羽毛,輕輕拍落在書店的四處;拐過一個轉角、見到一張包在書上的手寫文宣,就彷彿目睹守護書的天使在這裡停歇。讀過這本書,或許讓人更有能力解讀書店隱藏的資訊,店員們雖然總低垂著臉,靜謐忙碌地編織以書織成的祕密,但《櫻風堂書店奇蹟物語》替他們說出藏在心底的話語,用文字將沒有化成聲音的飽滿情感,向世界吐露而出,令人心情澎湃。
讓這些愛書人一起動起來的《四月的魚》,是村山老師在《櫻風堂書店奇蹟物語》中虛構出來的書,我們無緣見到全貌。但在老師筆下,這個故事溫柔地講述罹患重病的母親,和深愛的家人一一道別,而這部以「離別」為表、以「相遇」為裡的作品,隱隱呼應《櫻風堂書店奇蹟物語》的主題,雖然我們不見得身處在同一地,但在同一片天空下,被同一本書打動,共同朝同一個目標邁進,使這本不被市場看好、首刷量低、還寫在出版資訊最下方小小一行的書「活起來」。
這個過程,真的非常讓人振奮。
同時,這些宛如超級英雄的書店店員設定還真有所本,他們真正存在日本書店的角落,被愛書的村山老師一一撈出來再重新排列組合。不禁讓人感嘆起行業處境困難,但到處都有默默努力、想辦法的人們,作家懷著感謝他們的心情,將他們沉默的身影召喚出來。
如果「讀者」不存在,奇蹟就不可能誕生 《櫻風堂書店奇蹟物語》描述動人的出版奇蹟,但奇蹟絕不可能只來自一人。《重版出來》以出版社作起點,《爆漫王》用創作者作起點,《櫻風堂書店奇蹟物語》用書店作起點,告訴我們,一本書,如何經過一個又一個人,累積一次又一次的祈願,經過團結努力,成為眾人奇蹟的故事。
不止寫出書店的心,寫出愛書人的心,更寫出更具普遍性的,一群人從零開始、從一個失敗造成的遺憾開始,找到重新來過的勇氣。
讀完這個故事,拜訪書店或從店員手中取下被他們細心呵護的書時,心中或許會有截然不同的感受,最美的風景,不止閱讀,不止書店本身,還有店員帶著祝福的心,祝福這一本書被你看見,帶他回家。
就像村山老師說過,曾有一位店員,因為讀者買下喜愛的書,便在讀者不會注意到的地方深深鞠躬,直到讀者身影消失不見。這樣一份微小卻美麗的情感,就在書店中,被村山老師細膩記述在故事中。
珍惜客人太重要了,懷著這份心情寫作的村山老師在後記提及,自己創作時也想像出一個在書店工作的自己,因此在寫下「客人」二字時都不敢造次,要恭恭敬敬地寫「顧客」或「貴客」才行。從文字中,宛如可以見到作家的笑容。
因為《櫻風堂書店奇蹟物語》,腦中OS全都安靜下來 這個故事或許會讓人更深切感受,原來一本書的生命如此短暫,像劃過天空的流星,只有當被你——也要無數如你的人,才有辦法讓這脆弱的生命延續下來。
書可能面臨絕版,少數獲得天時地利人和而多活一些時光;一位作者寫故事的生命也不一定很長,除非有支持和強韌的意志力;一個月上市的書籍數百本,很多書與我們都是一期一會。當然,每次的相遇未必都是愉快的體驗,但都由我們相中選出,也許無法如同寶藏獵人月原一整一樣厲害,一眼找到最棒最有潛力的故事,但當進入書店時,我們就如同在淘金,找出屬於自己的沙金。只有被讀者,被我們看到時,書才有活下來的機會。
編輯也是如此,尋覓值得出版的書時,總有一套標準,閱讀時不經意帶上審視,總要再三提醒自己,珍惜作家寫作的心意,讀出作家所思所想,不過還是很不容易,腦海有時會喧鬧不已,轉著各種戲劇性的OS:「啊!可惜,主題沒好好表現」、「伏筆沒收掉嗚嗚」、「動機好像稍微掉漆」、「題材有趣,但讀者可以接受嗎」、「這個類型來到臺灣會不會很快死掉」、「是不是更適合別的出版社」、「如果要做這位新人作家,第一本書從這裡開始合適嗎」、「好喜歡這個作家,新作還是好棒,但之前在臺灣賣超差,做得起來嗎……」
……實在很慚愧,這種OS說說也不完。
不過,讀《櫻風堂書店奇蹟物語》時,聲音不見了。 只想認真看完故事,這樣純粹的心情讓人開心,就像回到閱讀的初衷。這本書赤裸裸地把喜歡書的心情寫得這麼好,相信一定讓每個愛書人心有戚戚焉。做這本書,也絕不是想告訴大家讓一本書活起來多辛苦或書店如何辛苦,而想告訴每一位讀者,村山老師寫出出版故事時最純粹的動機——因為我們,不、這時可不能躲在品牌下,因為我被打動了,放下一切的標準,只想好好將故事吃乾抹淨。
老師將愛書的心情寫到點上,將那些我在這裡說不好的事情都說好了,想告訴讀者的話、喜歡閱讀的純粹心情、愛著一個故事愛得不得了的心情、想跳起來告訴你:「這本書真的好溫暖!不能劇透,不能讓口笨的我減損一絲一毫故事的溫度!一定要讓你自己親眼看、親身感受啊!」的心情。
村山老師細細刻劃,細膩寫盡書店工作日常、職人對書與顧客心意,還有他們脫下書店制服後,因為書和故事而閃閃發亮的人生──明明是這樣一封寫給書店店員的情書,讀起來卻像每一個出版工作者獻給每位讀者的情書。
雖然每場戀愛都可能單戀收場,但我自己被村山老師的情書深深打動,希望讀完這個故事的你,也能體會到這份不求回報的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