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辰的繼承者》的故事,開始於一具屍體。詹姆斯‧霍根成為科幻小說家,則和《2001:太空漫遊》 有點關係。
當年人在英國的霍根,看完庫柏力克導演的《2001:太空漫遊》之後,對結局非常不滿意,不停對同事們抱怨。也許是不堪其擾,同事直接吐槽說:不然你自己寫個更有意義的版本啊!所以霍根和同事打賭,說他不但寫得出來,還能出版成書。最後,霍根贏了這場賭局。
那時候出版的作品,就是你手上的這本《星辰的繼承者》。
《星辰的繼承者》的故事情節,圍繞著一具屍體展開,看起來很像推理小說的開頭吧?但這具屍體,卻死在五萬年前的月球暗面,身上還穿著整套的太空衣!科學家們不知道他是誰,也不確定他的死因,更不確定他從何而來。於是,我們有屍體、有偵探、有謎團、有解謎,所有偵探小說該有的元素都有了。
而工程師出身的霍根,寫起設定絕不含糊,細節描述都非常詳盡 。因此,當不同專業領域的科學家,互相反駁或補充的時候,除了可以窺看科學家的推論過程,也讓故事有了名偵探對決的氛圍。除此之外,帶出了人類起源的大哉問,也讓讀者對他的科幻想像有所期待。特別是在我們已經看過《2001:太空漫遊》、《火星任務》 、《普羅米修斯》 等,這些同樣也涉及人類起源的科幻電影之後。
看到這裡,你或許有些懷疑,閱讀時會不會大量的科學名詞淹沒?這點,我想你大可放心。那些作者沒有特別解釋的部分,其實不太影響讀者對劇情的理解。和情節緊密相關的知識,霍根擅長用一般人也能懂的方式敘述,讓整本小說維持流暢的敘事節奏,不致於影響讀者的閱讀體驗。
不過,若從現在的角度看,出版於1977年的《星辰繼承者》有些政治不正確。雖然小說裡設定種族歧視在未來並不存在,但性別歧視大概還是個問題。小說裡的主要角色都是男性,而女性角色多半只是背景,唯一被提到名字的只有主角的女助理,但無法加入正式的科學會議參與討論。也許是意識到這個問題,在續集中,霍根也創造了一些不完全附屬於男性的女性角色,算是對此缺憾的回應。
有趣的是,霍根的科幻小說在日本相當受歡迎,20多部作品有日文譯本,並多次獲得日本科幻星雲賞。《星辰的繼承者》也影響了知名科幻動畫《超時空要塞》 的創作(因為主要製作團隊全是霍根的書迷),之後的《機甲創世紀》 、《基因攻防戰》 都有致敬橋段,而《機動戰士Z鋼彈》劇場版第一部 的片名「星之繼承者」也源自於此。除此之外,霍根作品裡敘事清晰、設定精細的特質,也影響了冲方丁 、伊藤計劃 這一代科幻小說家的寫作風格,某種程度上,他們也是霍根的「繼承者們」吧。
咦,說了這麼多,你怎麼還在這裡?馬上翻開小說的第一頁,進入《星辰的繼承者》的世界吧!
--科幻研究專著《幻想蔓延》作者楊勝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