試讀文章因為是經過節錄的摘文,
強烈建議您入手全書,暢讀作家本心方為上策! 向下看的房子
得知本作的主題是「鬼屋」,而且指的不是遊樂設施,是真正鬧鬼的房子時,腦海浮現三棟房子。每一棟都實際存在於我土生土長的關西地區,不知為何,全和小學三、四年級的我有所牽連。不用提,這純粹是偶然,但現下仔細回想,當時的確可說被特定的房子纏上。
第一棟是從私鐵K線G站往東南方,徒步約二十分鐘的新興住宅區裡的成屋。在我們同伴之間,這恐怕是最有名的鬼屋。當時,G是為在大阪、京都通勤的民眾開發的衛星都市。這種地方居然存在小學生口耳相傳的陰森房子,實在令人驚訝。
那棟房子並無發生案件的流言,總之就是住戶接二連三搬離,不知不覺變成空屋。說是流言,是因為我沒實際去過。
升上中學的某天,搭乘K線時,小學不同校的朋友告訴我:
「瞧,那棟就是有名的鬼屋──」
朋友指著窗外的G市住宅區。原來,那不只是我們小學的傳聞。
那棟房子的故事是這樣的。有一天,四個小學生在回家的路上,決定去那棟有問題的房子探險。他們都聽過驚悚的傳聞,像是荒廢庭院冒出藍色火柱、在大門與玄關之間爬行的影子、透過蕾絲窗簾看得見移動的人臉等等。不過,由於天還亮著,帶來一種安心感,四人互相壯膽,衝動地闖進去。即使如此,起先大夥仍怕得抱成一團,沒辦法從玄關往前進。但四處探看後,膽子漸漸變大,便各自隨意亂逛。
不料,其中一人踏進客廳,立刻發出尖叫。剩下三人疑惑地進去一瞧──客廳那張滿布塵埃的茶几上,居然擺著四個還在冒煙的咖啡杯。霎時,四人彷彿被魘住般動彈不得,電話突然鈴聲大作……
等鈴聲止歇,四人便逃出那棟房子。我曾在拙作中,借登場人物之口講述這個怪談回憶。
第二棟是沿著我家和小學中間的排水溝興建的民宅廢墟,我和兩個朋友去過。實際上,好像只有我們稱呼那棟房子為鬼屋,沒聽說任何古怪傳聞,所以純粹是一趟探險。雖然懷著某種程度的悲壯決心踏進廢屋,不過那裡稱為「鬼屋」實太勉強。這段歷險我也曾轉化為拙作登場人物的經驗,甚至直接採用朋友踏破地板的插曲。很顯然地,那棟房子在我的記憶中確確實實是鬼屋。
第三棟──想起那棟房子,連我自己都有些驚訝。跟前兩棟相比,第三棟房子雖有類似鬼屋的傳聞,外觀卻毫無端倪。即使如此,隨著第一、第二棟房子的記憶甦醒,在第三棟碰到的奇怪、詭異,難以解釋的經驗也搖搖晃晃浮現。注意到時,我內心已充滿無法言喻的不安。
若非接獲以「鬼屋」為主題的邀稿,我恐怕到死都不會想起那棟房子……所以,我才從未在作品中提及那棟房子嗎?寫下原稿前,我根本不曾想起,這也是理所當然……
那棟房子在往下看──
這種感覺唐突湧現。同時,位於懸崖的那棟房子俯視我的模樣也逐漸清晰,就像失焦的鏡頭開始對準目標……
當時,上學途中會經過N町十字路口。從私鐵K線車站所在的南方緩緩往下的馬路,過十字路口便出現往北延伸的陡坡。說得誇張點,那裡就是谷底。東西向則是平坦的道路,路口往西就能抵達我就讀的S小學。順便一提,路口往東北方前進,便會到我家。
N町十字路口的東南方角落,有個老婆婆獨自經營小雜貨店。這間店的北側和西側出入口位在直角上,連繫起雙邊馬路,皆擺著琳琅滿目的商品。當時,小鎮上都會有一、兩間像這樣屬於孩子的平凡遊樂園。
我們會買超人力霸王的怪獸照片(外面包著紙,沒拆開不知買到哪一張)、爆竹(從螞蟻窩到玩具,用來炸各式各樣的東西)、假面騎士的糖果(有孩童光蒐集贈送的卡片,隨手丟棄糖果造成問題)、銀彈槍(會射出被打到也不會痛的銀彈的模型槍)、五十圓的模型(當時最便宜的模型)等等,然後玩抽獎(花五圓、十圓抽籤,或選一個箱子裡的彩色橡膠球,有時會中獎)。雖不是每天都報到,不過那裡確實是大夥的聚集場所。
那天,某人的話成為一切的開端。
「那棟房子似乎有點奇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