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書會成員|02〕陳栢青 /
1983夏天生,台大台灣文學研究所畢。曾以筆名「葉覆鹿」出版小說《小城市》。Q1. 你的第一本宮部美幸小說是?什麼契機讓你接觸到她的作品?陳栢青:那時我國中,唯一讀過堪稱推理的作品不過只有《金田一少年事件簿》和《名偵探柯南》。有一天,書店書架上某個名字讓我觸電一樣急煞止步,書側作者欄上「美雪」兩個字,我想這不就是《金田一少年事件簿》裡那個搖著大胸部的女主角名字嘛?原來她也有自己的故事啦。
那是我第一次讀到她的書。不二出版,《魔術在呢喃》。作者名宮部美雪。到很久以後,美雪變成美幸,在台灣開始紅,我覺得自己好像是他忘了名字的前男友,開始重新追起她。
Q2. 宮部美幸的作品中,你最喜歡的是哪一本?陳栢青:我最喜歡
《孤宿之人》。
那會讓人以為此前眾多小說只是「事件」的等級,不過聚焦一樁乃至數樁事情的發生與結束。但《孤宿之人》卻是打造一個「世界」的規模,在那其中,歷史如何開始與終結?鬼如何生成?神如何滅絕與誕生,這整套系統的流暢置換與演繹,直體現人類「文明」本身。
Q3. 如果要推薦一本宮部美幸的作品給從未接觸過她的讀者,你想推薦哪一本?會怎麼介紹呢?陳栢青:這個世界上看得最清楚卻不能跟別人說的事情是什麼?那就是撕妙鼻貼這件事情。
看著妙鼻貼上星羅棋布的粉刺,黑頭的、白藕絲、豬鬃短毛似的,有時甚至忍不住用手指去逗,像捏豆子一樣揉扁搓圓。上頭一切清清楚楚,明明白白。但你不會,也不好拿給人看。有時我邊敷妙鼻貼邊看宮部美幸。更多時候我會對沒接觸過宮部的人推薦《不需要回答》。裡頭收錄短篇都精悍鋒銳,屬於現代社會的小不堪小心機,還有堵塞太久乃至角質化的芥蒂與梗梗於懷都在謎底揭曉那一瞬間攤開在那裡。當然,妙鼻貼紙是妙鼻貼,
而《不需要回答》以及宮部美幸眾多作品,則是裹屍布,刺疼過了,還有鎮魂止傷,抑或緊縮毛孔的效用。Q4. 你會推薦哪些其他作家的作品給喜歡宮部的讀者?陳栢青:大概就是艾瑞克.拉森的《白城魔鬼》。
拉森抓了一個時代兩條歷史,一條線是蓋旅館的連環殺手,一條是「重寫未來文明」的世界博覽會,同一個時間,無數故事。我覺得他超過說故事的極限,把個人拉到一種集體的高度。所有乍看無關的事(例如連環謀殺與博覽會),都可能以某種方式交集。那一切便只剩下解釋的問題。拉森憑藉歷史,宮部美幸則用小說,無論她筆下信用卡犯罪、快樂犯、模仿殺人……,他們其實都正用自己的方式,解釋我們的當代。
Q5. 讀宮部美幸的時候,你覺得適合配上什麼音樂? 陳栢青:我經常在看完宮部美幸後聽
Organic Stereo的音樂。作為一人樂團,裡頭的聲音是一層一層疊上的,有很多色彩,像是玻璃罐裡的彈珠咖啦咖啦疊下,但奇怪好透明想用牙齒來啃。冰涼和溫暖並存。我想人生並不見得非需要看宮部美幸不可。但如果能多看一些宮部美幸,也許會慢慢明白,把什麼都看透了說破了,是一種本事,但什麼都看透了說破了,還有什麼想維護要去悄聲呵護,那份憐憫與釋然,才讓人珍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