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AY1
中午抵達松山機場
bubu苦等多時,終於接到了貴賓,然而令人驚嘆的是,伊坂老師與年輕的經紀人的身影竟然像大學生一樣啊!!!真是永遠的好青年啊!
↓
玫瑰古蹟
因時間緊迫,伊坂抵台後被直接帶到記者會會場,第一餐吃的是三明治,不巧有他生平最害怕的小黃瓜,不過隨和又幽默的伊坂卻和工作人員說:「既然都來到台灣了,我覺得我要努力。」語畢,便勇敢將小黃瓜吃掉了。小黃瓜成為好青年訪台行程的第一個挑戰。
↓
《SOS之猿》新書記者會
訪談精華請見本文下方
↓
媒體專訪
訪談內容請見OKAPI、誠品站、JET(香港)
↓
欣葉台菜
吃了炸大腸、絲瓜、正宗菜脯蛋、香煎豬肝……還喝了台啤。
↓
六星集足體養生會館
伊坂幸太郎腳底按摩初體驗,表情痛苦不堪,但還是特別請我們將他在台灣努力的畫面記錄下來,說是要回去給兒子看。還想像著腳底按摩師傅會不會其實是殺手……
‧台北記者會
地點:玫瑰古蹟
時間:2013/8/2
主持人:獨步主編張麗嫺(以下簡稱張)
張:伊坂幸太郎是獨步文化非常重要的作家,九年多來將多數作品都授權給我們,非常開心作者願意信賴獨步出版他的作品,讓我們將好的作品介紹給讀者。2008年,獨步曾到仙台訪問過伊坂老師,當時我們也有大力邀請他來台,但中途有種種因素,耽擱下來,去年年底我們和伊坂的經紀人見面,再度提出邀請,幾經斡旋,終於讓一向很害羞、鮮少公開亮相的作者,卸下心房,來了台灣,踏出他的第一步。
剛剛我們去接機時也非常緊張,因為今天機場人特別多,行李很晚出來,我們很擔心,想像著伊坂老師與經紀人會不會根本沒搭上飛機,臨陣脫逃了。後來,終於接到伊坂老師了,一搭上車,我們馬上向他吐露剛剛我們緊張的心情,經紀人便立刻挖苦自己的客戶(作者),說「沒錯沒錯,伊坂就是個很難相處的人哦」,讓伊坂馬上跳出來澄清說不是、不是,才不是這樣,自己不是這樣的人。
不過,在剛剛短短的相處的時光,我們發現伊坂老師其實是個非常謙虛、非常有趣、幽默的人。因為他一下飛機馬上被架到記者會場,剛剛他在隔壁吃三明治,還透露說自己不喜歡吃小黃瓜,可是都來台灣了,要加油,因此要努力吃小黃瓜。追問伊坂不吃小黃瓜的原因,他說是因為小時候曾被老師逼著吃小黃瓜,在內心深處留下了陰影。不過這次為了台灣的讀者,他吃下了小黃瓜。而且他現在雖然非常緊張,但他告訴自己「要加油」。剛剛將這次訪台的行程表遞給伊坂老師時,老師還說「啊,好恐怖,我不要看了」刻意地賣萌了一下XD。現在我們以最熱烈的掌聲歡迎伊坂老師進場!
張:希望老師可以向媒體、通路、喜歡作品的朋友打聲招呼。
伊坂幸太郎(以下簡稱伊):(拿出小抄)打夾豪,我細伊坂幸太郎。(中文:大家好,我是伊坂幸太郎)
張:請問老師剛到台灣第一個感想是什麼
伊:豪惹、豪金掌、豪開信,以上!(中文:好熱、好緊張、好開心)
張:老師很強調說他只能學這幾句了,請大家包含,他要開始用日文了。
伊:我沒有想到媒體會來這麼多,非常高興,以為兩三隻小貓來而已。
張:第一個問題是,請問老師來台之前,有聽過台灣什麼事情,如果聽過,印象最深的是什麼?
伊:其實我自己個人不太喜歡外出,也不喜歡去國外旅遊,這次來台灣前,和朋友提到我要來台灣,很多人都說自己曾去過台灣,並說台灣是個很好的國家,這不是在拍各位馬屁,大家真的都說台灣是很好的國家,食物也很美味,還說其他國家自己可能不會再去,但都會想再來台灣。
張:非常謝謝老師的稱讚,來台的第一餐是三明治,不是中華料理,而是不喜歡的三明治,真的對老師感到很不好意思。
伊:(笑)不會的,台灣的小黃瓜蠻好吃的。
張:這次老師帶來的是2001年出版的《SOS之猿》,可以請老師談談這部作品嗎?
伊:簡單來講,這本書是由兩個故事平行進行而構成的作品。首先,主角是一個繭居族男性,因為媽媽很擔心他,所以找了一個會驅魔的人來救他,以此為主幹所構成了第一個故事;另一個則是股票公司下錯單的事件,本書由這兩個故事構成。
張:這次老師訪台是為了宣傳《SOS之猿》,作品中老師用了《西遊記》的角色,很好奇老師為何有這種發想?
伊:其實這本書的發想很特別,是因為看到漫畫家五十嵐大介的某幅圖畫,畫中有個女生因被魔鬼上身,在驅魔過程中自稱是孫悟空,我感到有趣,於是也想寫這樣的作品。事實上《西遊記》在日本其實很有名,我重讀後,發現故事非常有趣,包括孫悟空、豬八戒、沙悟淨,雖是一個幻想故事,但很多部份可和我們現實社會連結,因此,我用了《西遊記》做另一個設定。
張:我覺得,老師的作品就像「內建名言製造機」,有很多適合當成座右銘的台詞,像是《SOS之猿》有:「也許,說故事就能拯救一個人。」很多時候我們不自覺做的行動,其實會產生蝴蝶效應、進而幫助他人,老師為什麼有這樣的發想呢?
伊:這應該是和我自己的個性有關,例如我在路上,若看到迷路的老太太,因為比較害羞,不敢過去幫忙,回家後便非常後悔,不知道對方後來發生了什麼事,一直想、一直想,煩惱到最後,便會想像現在老太太很快樂,過得非常幸福,我會設法去編織成一個故事。
小時候養貓,有一隻年紀很大的野貓,一直以來牠都不會叫,等到有一次終於叫了,但隔天牠便死了。當時我很傷心,一直想為何一直不會叫的貓,死前就叫了,是不是要和我們說謝謝?想表達牠生命最後時刻可以在我家生活,非常幸福快樂?我小時候便經常像這樣把事情故事化,倒是沒特別想要創作名言,可能是從個性衍生出來的想法。
張:《SOS之猿》真的打動了很多人,對於自己是不是可以幫助他人,這本書提供了某種答案,閱讀後讓自己相信對世界、對個人可能可以做出一些貢獻。剛好我有個朋友也對這個問題有些困擾,希望老師這個回答可以解答他的問題。
伊:原來如此,太好了,希望有幫助。(笑)
張:希望他有聽到。
張:《SOS之猿》還有真人提出的一個大哉問:「暴力難道不行嗎?」我一直覺得「暴力」是老師作品中很根本、很重要的一個母題,請問老師是如何看待暴力這件事情?無力小市民,在面對絕對的暴力,要如何面對、加以抵抗?
伊:這真是很困難的問題,我自己不是很強壯的人,面對暴力很恐懼,內心很不安。而且很多時候暴力是發生在立場上一強一弱的情況,當然也不是說對等的暴力是可以的。我覺得暴力是一種很狡猾的行為,事實上我也不知道怎麼樣處理,才會想以此創作小說,不過僅管如此,我還是不知道如何面對這個問題,反而想知道讀者怎麼看待暴力的問題。
張:這個問題我相信讀過這本書的朋友,讀者都會和老師一起思考,找到自己的答案。
伊:應該是吧。
張:老師曾提到《SOS之猿》是自己創作的理想型,所謂的理想型指的是什麼樣的狀況?
伊:其實我創作作品,與其說先寫大鋼,比較喜歡思考結構的問題,希望故事先有一個架構,像《SOS之猿》是兩個故事,首先是繭居族與驅魔人的故事,另一個則是股票下錯單與孫悟空的故事。透過這兩個故事的交錯來構成這個故事,像這樣的一個架構、結構的創作,我自己很喜歡,而且也覺得這種方式對讀者來說很新鮮、很不可思議的感覺,所以我才會這對我來講是一個理想型的感覺。
張:像老師說的結構,我想到的是《LUSH LIFE》,許多角色的線牽在一起,這要經歷過精密的計算才可以構成,甚至可說是小說的炫技。我覺得《SOS之猿》除了人物的發想趣味,兩條看似不可能牽扯再一起的故事,老師還是可以牽扯在一起,非常厲害,就我自己閱讀伊坂老師作品的經驗來看,這本書我也看得非常高興。
伊:很高興妳看得很高興,創作《SOS之猿》時是先有主題後,再開始撰寫故事,這個主題就是暴力,前面也有說關於暴力行為我自己也不是很了解,寫完後我也沒找到一個答案。雖然小說很有趣,但在日本推出時,日本讀者感想是看不太懂,我聽到時很懊惱,不知道該怎麼辦。但有一個很想寫的主題拿來創作,對我來講非常美好。
張:台灣得讀者,為了見面會的時候有舉辦一個活動,我想讀者是有CATCH到老師的重點,老師不用失望。
伊:啊,我希望日本的讀者也可以和台灣的讀者學一學(害羞笑)
張:這次獨步出版的《SOS之猿》其實是翻譯自文庫版,因為本書的「單行本」(精裝版)到「文庫本」(平裝版)的重新修定非常大,幾乎像另一個故事,雖然知道伊坂老師有修改文庫本的習慣,為何《SOS之猿》文庫本會特別做出這麼大的變更?
伊:在日本小說出了單行本之後,通常三年後會出文庫本,三年間很多讀者都會給我意見。閱讀讀者意見後,我也會覺得,對耶,可以這樣想,讀者會更容易理解。文庫化後,讀者通常會變更多,我也希望作品能讓更多人閱讀、理解,因此修改了一些情節,例如,讓孫悟空出現的情節變得更自然,而不是突然出現。修改過程中我也覺得非常開心,好像在做遊戲一般。
張: 這次伊坂訪台是特別宣傳《SOS之猿》,所以我們特別準備了一個小禮物要送給老師,是西遊記裡的主角,也在《SOS之猿》中出現的孫悟空的布袋戲人偶,由我們城邦第三事業群的凃玉雲總經理,為我們獻禮。
凃:這個是孫悟空去大鬧龍宮後,借來的一身行頭,像是這個如意金剛棒,就是龍王勉強獻上的。
伊:(把玩中)我要帶回家去嚇我的小孩。(笑)
凃:伊坂先生是個創造力很強的人,孫行者在西遊記中就是個冒險患難、解決困難的人,他為日本推理小說帶到一個非常嶄新的高潮。
伊:(把玩孫悟空戲偶)我是伊坂幸太郎。
凃:希望伊坂幸太郎先生能以他的創造力,為日本推理界再創新的高峰。
伊:啊,非常謝謝。
提問者(男人幫雜誌的記者):伊坂老師的作品有很多被改編成電影,製作的過程中,老師是否參與了劇本的改編,好讓您的作品透過螢幕做到您想達到的境界?另外,曾經改編過電影的《死神的精確度》,您對這部改編電影有何看法呢?
伊:我非常非常喜歡電影,有時我在看電影腳本的時,有些乍看起來不怎麼樣的,但實際拍成電影後卻是很有趣,有些則是我個人本身非常喜歡、有趣的情節,拍起來卻有點無聊。因此,我不會對電影製作過程表達太多的意見,只有當我自己有好的想法時,才會主動提供給電影製作團隊。
其實當年《死神的精確度》會改編電影,主要是金城武先生的經紀公司主動接觸的。從前看過很多金城武的電影,每次我都想不透他到底來自哪一個世界的人,還蠻符合死神的形象,個人喜歡他,也很開心他願意來飾演這個角色和作品。
張:我當時在日本看這部電影時,也覺得這個角色選得非常好,我也非常高興伊坂老師是金城武的粉絲,才能促成這部電影拍攝。
提問者(中時記者):在資料中有提到您大學是讀法學系,是因為島田莊司才開始寫作,想請您談一下所學法律和寫作之間的關係;此外,島田先生是以本格派的日本推理聞名,那現在日本推理的走向是非常多元,包括您的作品也是,希望可以談談您對日本推理現在的面貌的意見?
伊:妳怎麼知道我是法學畢業(驚),其實我小的時候覺得法律好像可以幫助弱者,所以就想如果可以熟知法律,便能幫助弱者,但大學開始真正學習法律之後,我才明白原來法律只是一個規則,有時法律說不定是在幫助一些強者,不一定能夠幫助弱者。所以這時我才想到在小說當中,或許我可以去解決一些在法律當中無法解決的問題,可以去寫一些在法律以外、可以拯救的問題的話,可能是不錯的方式,所以我才會開始撰寫小說。
現在日本推理小說界有非常多不同的浪潮,這代表有越來越多人在寫推理小說,我覺得目前日本推理小說界是呈現一個飽和的狀態,最近因為太過飽和,所以有一點回歸復古、經典的推理小說。因為我很尊敬島田莊司,因此才會開始撰寫這類的作品,但是島田老師的小說是只有他自己才能寫得出來的,雖然我一開始會模仿他的作品,但最後寫出來的作品一點都不有趣、非常無聊,我才會想要創作出一個屬於我自己的作品。一開始我覺得自己是在寫推理小說,但卻不被歸類在推理小說裡面,我認為沒關係,我就寫我自己喜歡的作品就好了,所以現在作品風格也和島田先生完全不同了。
張:講到島田,幾年前乙一來到台灣時也講過自己非常喜歡島田的作品,我就覺得非常神秘,風格和島田作品完全不同的作家,卻會受到它的影響。像老師提到,島田莊司的作品只有島田莊司自己能寫,我也很同意。因為有一些類似島田莊司的作品都還蠻無聊的,這是島田本人非常驚人的才華。
伊:這不是在講我對吧(大家笑)
張:絕對不會是在講老師。
提問者(破報記者):想詢問的是關於老師《GOLDEN SLUMBER》、《摩登時代》等作品,有評論者提出是一個風格上的轉折,比較特別,對於暴力的探討也上升到國家、政治、監控這些主題,想請教老師為什麼在寫作上會有這樣的轉變?
伊:我會覺得,並不是哪一個人物消失了,世界就會永久和平,我覺得這樣的定律是不存在的,反而會覺得某一種狀況、某一個架構形成之後,會對我們的社會、國家,帶來不太好的影響,因為這樣的狀況,會讓我們覺得無論做什麼都是無能為力,因此我想針對這樣的問題來創作小說。這是我寫這些故事主要原因。
張:《SOS之猿》中老師安排了裝傻、吐槽的角色,主題雖是嚴肅的,但很多時候,都覺得自己在看日式的搞笑漫才的表演,老師會喜歡這種日式的搞笑嗎?
伊:我覺得所謂能夠「笑」這件事非常重要。曾經一個前輩作家告訴過我,有一個英國詩人說,人類一生中會經歷到許多痛苦和煩惱,因此要努力創造的,反而是令人發笑、開心的事情。令人開心這件事情,並不是自然去經歷的,要去努力創造的。所以我希望我的作品當中能夠充滿歡笑,寫下讓人可以笑的作品。
張:老師最新的作品《死神的精確度》的續集《死神的浮力》和第一本隔了八年,希望可以請老師談一下這部作品,還有,經過這麼長的時間過後,和第一本有什麼明顯的差異?
伊:其實在八年前《死神的精確度》出版之後,出版社便要求我寫續集,但我在寫《死神的精確度》時,其實是想像「死神」出現在各種不同類型的電影,例如愛情電影中,或黑道電影中是什麼樣的感覺,而造就成不同的短篇,所以《死神的精確度》對我而言已是完整的版本,要如何寫續集?後來我想到自己沒寫過死神的長篇,因此就寫長篇小說。
但在八年當中,也不是只有寫這部小說,還有同時處理其他的工作,才會花了這麼長的時間。這部《死神的浮力》的內容,是在講一對孩子遭殺害的夫婦,和死神一起去復仇的故事,比較灰暗,不過當中還是有很多和過去我的作品風格相似的地方,可讓大家開心笑出來的情節。
張:非常謝謝老師,我們也很希望台灣的讀者能盡快看到《死神的浮力》這部作品,我們的記者會也到這邊結束,我們以熱烈掌聲感謝老師。
(台下熱烈鼓掌)
伊:(起身)謝謝。
張:老師最後還有沒有什麼想說的?
伊:我自己住在很偏遠的東北,不喜歡外出,也不喜歡出國,但兩年前日本發生了地震,我自己的屋子沒有太大的損害,等到災情穩定之後,才知道台灣對日本提供了非常多的幫助。在地震的過程中,我自己內心很害怕,尤其害怕被其他人遺棄、沒有人理我們,當我們知道日本國內、還有台灣給予我們這麼多的援助,我非常非常感謝。而我來到台灣也是帶著感謝的心情,真的謝謝大家給我們這麼多的幫忙。
張:謝謝大家的參與。
(台下熱烈鼓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