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細風 電影上的偵探何其多,除了前面幾篇介紹的偵探,在茫茫網海裡還是發現了當初被遺漏的名字,這幾位偵探也都各自有其一時的風光,特以此篇補足前面沒介紹到的。
Alex Cross 曾是全球收入最高的作家James Patterson,筆下代表作Alex Cross探長系列曾被改編成三部電影,包括1997年的《
Kiss the Girls》(中譯:桃色追緝令)、2001年的《
Along Came a Spider》(中譯:全面追緝令)以及2012年的《
Alex Cross》(中譯:FBI重裝戒備)。前三部電影的情節與原著的差異頗大,雖然前兩部都是由Morgan Freeman飾演這位FBI探長,但仍招致不少負評。而去年上映的新作由較年輕的黑人男星
Tyler Perry飾演,但還是無法建立這位探長威能的形象。
Auguste Dupin 愛倫坡筆下的杜邦神探雖然只出現在19世紀的三部作品中,但他卻是推理文學相當重要的一名偵探。Dupin的螢幕初登場於1914年,是部改編自「莫爾格街凶殺案」的默片(誰演的現已不可考),之後1932、1954、1971年也都有此故事的改編電影,但劇情和偵探姓名都有略作更動。
附帶一提,愛倫坡這位作家倒是經常被「演」,至少有十幾部以上的電影曾有過這個角色,包括2012年上映的《
The Raven》(中譯:神探愛倫坡:黑鴉疑雲),由
John Cusack飾演。
Boston Blackie 由Jack Boyle創作的這號人物距今近百年,這位主角一開始的身份是珠寶大盜,但後來在電影電視和廣播的改編版本裡卻成了偵探的角色。他的第一部改編電影是遙遠的1918年,到了1927年共有9部默片電影,但拍的電影公司不同,主角也分別由8位不同演員飾演。1941到49年間,哥倫比亞電影公司找來
Chester Morris重新翻拍了14部片子,這系列都是B級片規格,和原著故事也已經沒有關係,純為觀眾口味而拍。
Dick Tracy Dick Tracy的創作者是漫畫家Chester Gould,1931年初登場的設定是個穿黃色大衣、善用科技工具的警探。1937年首次改拍成電影,由
Ralph Byrd飾演,前4部都是以「連續劇電影」(movie serial)的形式,一部片約有15個左右的故事,總片長近5個小時。到1947年為止,共拍了8部Tracy警探的電影。
1990年當時正紅的
Warren Beatty自導自演了同名電影《
Dick Tracy》,該片還有
Madonna、
Al Pacino等大咖配角,也拿下了奧斯卡三項獎項(藝術指導、化妝、原創歌曲),但推理和懸疑的成分都不高,也難逃爛片評價。
Father Brown G. K. Chesterton筆下以推理犯罪心理見長的布朗神父於1934年首次被改編成電影,也是根據他的第一個故事《鑲藍寶石的十字架》(
The Blue Cross)翻拍,主角
Walter Connolly和布朗神父一樣是中廣體型;或許是拜他外型所賜,3年後他又演出推理史上另外一位身材豐碩的偵探Nero Wolfe(只是Wolfe的改編電影史上僅兩部)。
20年後,
Alec Guinness演出同名電影《
Father Brown》,同樣是改編《鑲藍寶石的十字架》。Alec Guinness演過相當多經典電影,包括拿下奧斯卡最佳男主角的《
桂河大橋》、《
星際大戰》的歐比王(Obi-Wan Kenobi)等,甚至也曾在電視影集中演過勒卡雷筆下的George Smiley。
Lisbeth Salander & Mikael Blomkvist 2005-07年瑞典作家Stieg Larsson筆下的《千禧年三部曲》(龍紋身的女孩、玩火的女孩、直搗蜂窩的女孩)當年掀起了一股風潮,當然也引起了片商的注意。瑞典電影公司於2009年先搶得了改編權,一次就把三部小說改編成電影,由
Noomi Rapace飾演個性剛烈的女主角Salander、像是情人也像是偵探的男主角則由
Michael Nyqvist飾演。這三部電影皆忠於原著,後來也剪成電視版本,評價不俗。
好萊塢後來也看上這個故事,並於2011年拍了美國版的《
The Girl with the Dragon Tattoo》,由當代007
Daniel Craig和
Rooney Mara主演,導演是
David Fincher。只是後面兩個故事被好萊塢改編的機會不大就是了。
Nick Carter 這位Nick Carter是廉價小說時代的偵探,於1886年首次登場,剛開始的身份是私家偵探,後來變成情報局探員,可以古典也可以冷硬,是個很受讀者歡迎且壽命很長的角色。除了小說外,廣播劇、漫畫和電影也大量改編他的故事。
剛開始把Nick Carter搬上螢幕的是法國電影公司,早在1908年就有默片版的短片,後來其他歐洲國家也開始拍他的電影,直到1922年美國電影公司才找來
Edmund Lowe演出這位偵探、1939年則又有
Walter Pidgeon的版本。根據IMDB網站的資料,Nick Carter的電影共有31部,以量來看已經超過許多其他名偵探了。
Sexton Blake 這位英國偵探登場於1893年,最初是以福爾摩斯的形象當作「參考」,因為是連載於報紙上,所以也有了「窮人福爾摩斯」的外號。而縱使執筆作家超過200位,風格也幾經調整,這位偵探仍頗受固定讀者群的喜好;到1978年退場之前,共有超過4,000個以他為主角的故事。
Sexton Blake的故事也曾改編為電視劇、漫畫及電影,最早版本的電影出現於1909年,到1960年為止約有23部默片和有聲片。
The Lone Wolf 這位原名Michael Lanyard的「孤狼」由Louis Joseph Vance所創,一開始的設定是珠寶大盜,後來變成私家偵探;他不僅和前面介紹的Boston Blackie有著一樣的身份轉變,這位偵探的故事也一樣在電影的黃金年代被大量改編翻拍。1914-34年之間出版了8本Lone Wolf的小說,第一部改編電影則於1917年上映,主角也是第一次演電影的
Bert Lytell,他後來陸續演了4部Lone Wolf電影(巧合的是,第一部Boston Blackie改編電影也是他主演!)到1949年為止,Lone Wolf的電影共有24部,10位演員曾經演繹過這個角色,包括曾經演過Philo Vance、Perry Mason的
Warren William。
Vidocq 全名François Eugène Vidocq真有其人,他活躍於18世紀的法國,對現代犯罪學有重要的貢獻,也因為他傳奇的一生,後人也把他的故事搬上大螢幕。最早的3部默片都是法國電影公司所拍,皆由
Harry Baur飾演;1946年美國人也拍了部《
A Scandal in Paris》,找來曾經演過Saint和Falcon這兩個偵探角色的
George Sanders主演,是部帶點羅曼氣息的動作片。而2001年上映的《
Vidocq》(中譯:奪命解碼)或許有人還有印象,由大鼻子情聖
Gérard Depardieu飾演,是部帶點科幻的犯罪懸疑片;這部片乃是全球第一部全數位式拍攝和後製的電影,有興趣的朋友不妨找來一看。
這系列剛好湊滿了40位(組)偵探,雖然大部分是古早年代(甚至大部分我也沒看過),但畢竟反映了此類型電影的發展,且追索這些角色的過程也饒有趣味。唯一遺憾是許多偵探角色因為改編不多,或是電影本身有懸疑成分,但角色偏重於冒險英雄形象,而使「偵探」特色的比重少了點,幾經思量後還是先不放在這個系列裡。此外,這系列僅限歐美偵探,東方神秘力量還在持續整理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