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景翔
二十年前讀松本清張的《異變街道》,一本厚達五百四十六頁,將近四十七萬字的大書中竟然沒有解謎和推理,使我大感失望,因為當時的印象裡,松本清張既是推理名家,他的作品「當然」應該都是推理小說才對。後來對這位大師認識多了,才知道他也治歷史,寫時代小說。《異變街道》正是他這方面的鉅著之一。該用另外一種角度和態度去閱讀才對。
最近看宮部美幸的兩本時代小說
《本所深川詭怪傳說》和
《幻色江戶曆》,因為事前從傅博老師為宮部美幸作品集寫的總導讀裡有了初步的瞭解,自然不會再發生二十年前的誤會,而且也更能欣賞宮部美幸個人特色的另一種表現方式。
宮部美幸被稱之為「清張的女兒」,的確是其來有自。除了作品裡對社會問題的反映與關懷之外,寫作的範疇廣及推理小說和時代小說兩大類型,也頗為類似,而從宮部美幸的這兩本短篇集來看,多少都還是帶有相當程度的「推理」成分在內。
《本所深川詭怪傳說》本來就是所謂的「捕物小說」,串連在七個短篇裡的回向院捕吏茂七儘管不一定是真正的主角,卻對案子負起偵推與說明的責任,只是每件案子的情節既不複雜,詭局和解謎過程也很簡單,幾乎可以說只是維持了一個推理短篇的形式,卻不是內容的重點所在。
這本書和《幻色江戶曆》一樣,主要的還是在細寫江戶時代的人情風俗,尤其是營造出極其生動的時代氣氛。
記得以前讀《金瓶梅》的時候,很多談論那部書的專家學者都再三強調,除了引起一般人好奇的情色描寫之外,最重要的是作者記錄了當時的生活起居,從衣飾、食物、居所、習慣,乃至於各個階層不同的生活方式等細節的描述中,讓後世的讀者恍如重新生活在那樣的時空裡。甚至由其中銀錢的花費與細帳,都可以整理出當時的經濟情況來。
宮部美幸的時代小說裡,記述庶民生活的各種細節,在某方面來說,其實也有這樣的效果。我個人甚至覺得就像是以文字寫成的一個「時代文物密藏器」(time capsule)。
事實上,從細微末節著手,刻劃人物形象和性格,本來就是宮部美幸最擅長的技法,不論是時代小說,或是現代的推理小說中,常讓我感覺到像是上編劇課時經常會要做的作業,也是編劇者必須要做的一些看來有如「虛功」,其實卻大有用處的工作:給劇中大小角色分別設計出個人的完整背景資料。一般在劇本編寫時,這一套套的資料,通常只用作參考,而不會全數用在情節之中,然而背景資料越詳盡,所塑造出來的人物,無論言行或反應,就會越生動而具有說服力。
而宮部美幸則是把很多這方面的細節資料放進小說裡,使人物角色鮮活得在讀者眼中如同舊識,因而更能引起讀者對角色的認同。同時也豐富了小說的內容。
和編劇的做法比起來,宮部美幸好像充分利用了所有的準備功夫而殊少「浪費」,但如何把所有也許排比起來會蕪雜而零碎的資料融入情節之中而避免如記流水帳的缺失,卻必須要有更好的技巧與文采。而我最佩服宮部美幸的地方,就是她在做這些細節描敘時,能生動得讓讀者有彷如觀賞工筆畫般的樂趣,而每每以為這些描寫看似和主線情節相距甚遠時,她卻又能再轉回去,同時還不時會讓人驚覺到那些旁支末節裡其實藏有相當關鍵的線索。
所以我不是很同意同文曲辰先生在《幻色江戶曆》的「解說」中說「宮部稍嫌囉嗦的文筆」一語,因為至少我在宮部很多娓娓道來的細膩描畫,以及從她用文字和比喻堆砌起來的紛呈意象中,得到了更多閱讀上的滿足。
更何況宮部的時代小說給了我們到另一個時空神遊的美好經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