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試讀文章因為是經過節錄的摘文,
強烈建議您入手全書,暢讀作家本心方為上策!
父親那一代的人講起「天災」,首先想到的一定是鋪天蓋地的大水。一九七二年八月六日深夜,一陣山搖地動,無數人從睡夢中驚醒,以為發生前所未見的大地震--或許那也是一種形式的地震沒有錯,只是規模差太多。那是只能用「天崩地裂」來形容的恐怖,淡水河沿岸發生劇烈斷層錯動,從北投至萬華沿岸一帶、向東延伸至大安、信義,土地沉陷超過五公尺,中山以東則如崛起的山脈一般,地面產生異常抬升。伴隨地形劇變而來的,是呼嘯而來的大浪,海水從淡水河灌入臺北盆地,淹沒這片產生畸形落差的土地。不計因地層錯動倒塌崩毀的建築,當時凡低於三層樓的建築幾乎全部滅頂,四十萬戶房屋受強烈損害,死傷超過三萬人以上。
但這噩夢一夜只是開端,此後全球各地類似異象紛紛湧現,「克氏能量」這個新詞正式走進人類生活。沒人知道引起毀滅性災難的力量從哪裡來,又能讓它往哪裡去?當它穩定時頂多引起一些無傷大雅的怪談。但若失去控制,就會爆發各種形式的災難--地震、海嘯、暴風、大雪、爆炸、蒸發……按專家的說法「只要是你能想像到的任何能量釋放形式」--人類沒有能力給一個甚至不知全貌的怪物命名,日後於是統稱為「天災」。
這場天災對全台都造成打擊,只是其中沒有比台北盆地更慘的,台北市西部幾個行政區幾乎全滅,市民清楚自己家園已永遠成為淡水河一部分,紛紛向地勢更高之處退守。
不過,被淹沒在水中的都市,倒也未就此遭到遺棄,仍持續進行可能的修復。在初步救災工作完成後,一系列被稱為「空中願景」的都市重建計劃展開了。除在水下進行耐高壓與腐蝕的加固工程外,更在高樓間架起無數座空橋,將都市完全垂直化,變成一座真正的水上之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