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試讀文章因為是經過節錄的摘文,
強烈建議您入手全書,暢讀作家本心方為上策!
今多財團的總公司大樓,距離地下鐵銀座線新橋車站徒步只需二分鐘。走這二分鐘的路,就算下雨天也不用撐傘。因為從地下鐵的C8出口,可以直接進入大樓。
總公司大樓是一棟地上二十二層建築。也就是所謂的超高層大樓,不過這年頭,就算不這樣特地聲明,只要是在這十年之中新蓋的大樓,應該都是如此吧。地下深達三層,B2和B3是停車場。樓面並非全由今多財團獨占,有三分之一是出租店鋪。承租者多半是外資金融機構或特殊法人團體。
在這棟用鋼鐵和玻璃打造而成、宛如巴別塔的大樓背後,還有另一棟今多財團名下的大樓。這棟用古典圓柱支撐的三層樓建築,稱之為「洋樓」或許更適合。據說是在昭和初年完工落成的。
這是岳父買下的第一棟都心建築。在他從三十到四十歲的十年間,也就是今多財團發展最快的時期,據說也曾把這裡的一部分當作私宅使用。算是住商合一。
所以,岳父買下周邊土地,決定建造新的公司大樓時,也不肯拆毀這裡。雖然設計的確頗為典雅,就像是著名的第一生命大樓十分之一的縮小版,但在建築史上並沒有獨樹一格的價值,當然也沒有被美軍的什麼大人物接收使用過的歷史價值。有的只是對岳父個人的紀念意義。
結果這棟洋樓,就這麼悄悄地蜷伏在等同“現代的化身”的超高層新辦公大樓的腳下。員工們已習慣把這裡稱為「別館」。
我的職場──今多財團集團廣報室,就在這棟別館的三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