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臥斧
廿世紀的九○年代,可說是神經外科醫學大幅躍進的年代。
醫療相關器材尺寸以及準確度的提升、數位運算科技更深入多元地參與發展、生化研究數據的大量加、各式體內造影技術及判讀技巧的發明及革新,以及網際網路將不同領域研究成果更快速傳遞、分享及整合……等等,都是直接或間接促進這個領域快速進步的助力。
神經外科能夠指出某些情緒起伏以及某些心理狀態的誘發因素與腦中的反應區域,進而使用藥物或者手術方式治療;但在這些過往被視為心理病症的問題可以更快速有效地控制後,不免令人懷疑:難道人類的心情思緒,就只是這些化學反應與電位變化嗎?
記得曾有個機會詢問一位攻讀心理學的作家前輩,以一個心理專業學者的角度,如何看待神經外科的發展?會否覺得這門科學,威脅了原來的心理學理論?前輩給了一個不算答案的答案,說他的年紀大了,有些事就學會放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