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Waiting
《蛇棺葬》是繼《忌館:恐怖小說家的棲息之處》後,台灣推出的第二本三津田信三「作家」系列作品。如果是讀過《忌館》一書的讀者,應該會對三津田在書中運用的後設技巧感到印象深刻,好奇在《蛇棺葬》裡頭,三津田又會如何把現實中的自己寫進小說,讓人再度進入那個真偽難辨的恐怖世界。
然而,要是你懷抱這樣的想像,可能會在翻開《蛇棺葬》後感到困惑不已,意外發現這本小說的整體感覺,與《忌館》有著南轅北轍的驚人差異。
是的,雖然《蛇棺葬》的確是「作家」系列中的一部,但三津田信三本人卻並未在書中出現;更有甚者,不管你知不知道這是「作家」系列,也不管你有沒有讀過《忌館》,全都對於閱讀《蛇棺葬》沒有任何影響,完全可以將其視為一本獨立之作看待。
或許你會好奇,要是《蛇棺葬》真的那麼獨立,為何會被歸在「作家」系列中?原因其實很簡單,因為《蛇棺葬》乃是「作家」系列中的三津田所聽到的故事,而三津田在聽到那個故事後發生的事件,則收錄在《百蛇堂》一書中。也就是說,要感受到《百蛇堂》最為完整的閱讀樂趣,至少也得先看過《蛇棺葬》才行,而作為先行之作的《蛇棺葬》,由於描述的是另一個人的故事,是以自然不受此限。
【2013/06/05 15:34】
Waiting專欄 |
回應(0)
|

(本文轉載自3月號《雙河灣》)
文/Waiting
如果你是乙一的忠實書迷,並有留意他的相關消息,那麼想必聽過山白朝子這個名字。是的,一九七三年出生於大分縣,於出版社任職後成為自由作家,並在二○○五年於怪談專門雜誌《幽》出道的山白朝子,其實正是乙一的筆名之一。
對台灣的乙一支持者來說,他以筆名創作的作品裡,除了以中田永一之名發表,收錄於小說合集《I Love You我愛你》裡的短篇〈百瀨,轉過頭來〉外,其餘均未曾發行過繁體中譯本。因此,這回由獨步發行的山白朝子《獻給死者的音樂》一書,相信早有許多乙一書迷們迫不及待地想實際拿在手上捧讀,親眼看看這個筆名會帶給大家怎樣的閱讀體驗。
【2013/03/29 11:15】
Waiting專欄 |
回應(0)
|

文/Waiting
收錄在《天帝妖狐》裡的中篇小說〈A MASKED BALL--以及廁所的香煙先生的出現與消失--〉(後面以〈A MASKED BALL〉簡稱)一直是我最喜歡的乙一作品。這篇小說以輕快的節奏將故事迅速推展開來,不僅推理、懸疑元素方面掌握得極為出色,作為一篇恐怖小說來讀,〈A MASKED BALL〉也同樣十分有趣,讓我在閱讀時,總不禁回憶起有點惡搞、帶著些B級片意味,例如Robert Rodriguez執導的《老師不是人》那類的校園恐怖片。
之所以會有這樣的感覺,我想仍與乙一筆下的角色有關。
【2012/12/28 18:20】
Waiting專欄 |
回應(0)
|

文/Waiting
由於瀨名秀明與小林泰三的登場,讓日本的科幻恐怖小說因此開啟了一個嶄新局面。除了接下來連續兩年於日本恐怖小說大獎中有所斬獲的貴志佑介也加入了這個行列外,就連以《RING-七夜怪談1》一舉成名的鈴木光司,亦於1998年推出的《LOOP-七夜怪談3》中導入大量科幻元素,使本系列因此改頭換面,以如同電影《駭客任務》般的科幻設定,解釋了前兩作那原本理應無解的靈異之謎。
【2012/11/19 10:33】
Waiting專欄 |
回應(0)
|

文/Waiting
提到「科幻恐怖」這種複數文類的結合體,你想到的會是什麼?
以我自己的狀況舉例,會首先浮現在腦海中的幾乎全是電影。例如不久前才推出前傳《普羅米修斯》的《異形》系列,以及在先前同樣推出前傳《極地詭變》的《突變第三型》等,均是相當知名的作品。
不過你可能會認為這些例子有點差強人意,較為接近「驚悚」,而非理應有鬼魂或惡魔出現的恐怖電影。然而,雖說我們可能都對已經變成連續劇模式的《惡靈古堡》系列電影感到厭倦,但嚴格說來,身為《惡靈古堡》系列靈魂人物的電影導演保羅.安德森,卻也在1997年時,拍過一部相當精采的科幻恐怖片《撕裂地平線》。這部片以太空救援行動作為起點,隨著劇情逐漸發展,開始出現鬼魂、惡魔、幽閉空間與地獄入口等元素,堪稱是外太空版的《鬼店》,相信應該十分符合大家對於恐怖片的期待。
【2012/11/14 14:34】
Waiting專欄 |
回應(0)
|

文/Waiting
在《淮南子》的〈說山訓〉中,是這麼解釋「幽冥」這個詞的:視之無形,聽之無聲,謂之幽冥。
不過,讓我們姑且不管《淮南子》那段其實是魂與魄在討論「道何以為體」這件事;要是從恐怖文類的角度來看,這樣的解釋,光從字面上聯想,似乎也與我們閱讀/觀看/聆聽所有恐怖故事的感覺頗為相似。就以恐怖片來舉例吧,通常電影裡那些突如其來的音效與嚇人鏡頭,總會叫我們不免受驚,偶爾身子還會劇烈抖動一下,讓你擔心會不會被一旁或後排的觀眾給看見,因而感到有些丟臉;但說穿了,這種驚嚇與恐懼並不相同。真正會讓我們感到恐懼的,其實總是電影前段那些鬼魂或殺人狂尚未現身,你看不見也聽不著,反倒更感心驚膽跳的那些時刻才是。
【2012/10/12 11:29】
Waiting專欄 |
回應(0)
|

文/Waiting
或許看到這篇文章的篇名時,你會有些摸不著頭緒,覺得難以想像「熱情的恐怖小說」會是什麼模樣。不過我得先說明一下,在這裡所說的「熱情」,與恐怖片的常見狀況不太一樣,所以也請你先別急著想像成那種一對男女在小湖旁的帳棚裡熱情擁吻,最後當好事才進行到一半時,便有個戴著曲棍球面具的壯漢不知從哪裡冒了出來,並用手中的開山刀猛力一捅,讓他們以與自己料想中截然不同的方式一塊兒昇天去了的情境。
是的,在三津田信三這本《忌館──恐怖小說家的棲息之處》裡的「熱情」完全不是這麼一回事;我們所能在其中看到的,其實是三津田對於恐怖小說、電影,甚至是對推理小說所抱持的熱情才對。
【2012/08/01 10:51】
Waiting專欄 |
回應(3)
|

文/Waiting
《幽談》這本短篇集,給了我一個幾乎可稱之為峰迴路轉、頗為奇妙的閱讀經驗。
還記得剛拿到稿子,讀完前兩篇的〈撿手〉與〈朋友〉時,還讓我一度覺得《幽談》有點像是清淡版的《百鬼夜行-陰》。這兩則短篇並沒有十分明確的故事經緯,給人留下來的印象,也只是一種奇妙、幽異的氛圍,與那類驚悚嚇人、尾聲還不忘來個大幅逆轉的恐怖故事截然不同。縱使故事中的確有些無法以常理解釋的環節,但頂多就是讓你感到有些陰森,以恐怖小說的角度來看,倒是出乎我意料之外的清爽。
然而,就像我曾兩度閱讀《姑獲鳥之夏》,讀完後的感覺各自天差地遠一樣,京極夏彥這回則用短篇小說的形式,再度翻轉了我那自以為是的認知,並在《幽談》接下來的故事裡,告訴了我現代怪談的獨特魅力,並同時展現出恐怖小說創作的其它可能性。
【2012/06/29 17:33】
Waiting專欄 |
回應(0)
|

文/Waiting
我第一次讀道尾秀介的著作,是他的處女作《背之眼》。當初在閱讀時,由於事先得知這本小說曾獲得日本第五屆恐怖懸疑小說大獎特別獎,所以打從一開始,我便抱持著這是本恐怖小說的心態來讀,一直到讀了四分之一左右,才發覺這本作品與我原先的預期不同,應該比較偏向本格推理才對。
但無論如何,《背之眼》是本具有一定娛樂性的作品,尤其結局部分,原本看似會依循著本格推理路線,來個所有事情都能以理性邏輯解釋清楚的收場,卻又在最後猛地轉彎,間接承認了超自然要素的確存在這本小說之中,使全書的結局因此有趣起來,也讓文類與文類間的界線,變得更為模糊了一些。
【2012/05/25 14:15】
Waiting專欄 |
回應(0)
|

文/Waiting
對我來說,一本具有娛樂性的小說,通常都會有種「不確定性」的特質。就推理小說而言,我們會一面揣測案情真相及真兇身分,享受那不到最後關頭,便無法完全確知真相的娛樂感。而在讀恐怖小說時,那種無法確定任何事情,如同置身於茫茫大霧中的混亂及恐懼,自然也有類似效果。
然而,推理小說與恐怖小說,仍有著一個顯著不同之處。
【2012/02/29 11:23】
Waiting專欄 |
回應(0)
|

獨步的出版主張是好看的小說: 所有讓人捨不得一口氣看完,以及沒一口氣看完根本無法闔上書本的作品。 在推理小說這龐大的迷宮中,我們期望因為獨步的加入, 能讓讀者享受迷路的樂趣,以及看到出口時恍然大悟的暢快。
Copyright © 2006-2012 APEX PRESS. All Rights Reserved.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