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臥斧
我喜歡讀推理小說。
這話我可以說得理直氣壯,毫不羞赧,帶著一種八○年代讀過半本村上春樹就認為自己足夠文青的姿態;但要說我是個夠水準的推理讀者甚或評論者,那我的肩就會垮下、聲量就會細碎,因為雖然承蒙一些朋友看得起,找我為推理小說寫些文章,自己也會在部落格上發表一些閱讀的淺見,但事實上我的閱讀經驗拉里拉雜、長期跳 tone,專業二字的帽子,我自知還不夠資格戴上。
不過,我是真的喜歡讀推理小說。
【2011/12/21 14:43】
臥斧專欄 |
回應(2)
|

文/臥斧
長久以來,對幾則作品/作者之間的逸事,印象相當深刻。
比如,聽說當馬奎斯(Gabriel Garcia Marquez)創作《百年孤寂(Cien anos de soledad)》,寫下邦迪亞上校(Colonel Aureliano Buendia)的結局後,自己躲進房裡哭了一場──雖說這結局在他開始創作之前就已經決定了,但真的親自寫了,卻又控制不住情緒;比如,聽說金庸連載《神俠侶》,寫到楊過發現小龍女的留字、「一人一、飄然遠去」之後,本來已經打算結束連載,但在讀者不斷抗議、甚至有人威脅要寄炸彈之後,金庸還是繼續執筆,讓小郭襄帶出了神俠,交待一十六年等待的結局。
不過,要說作品與作者之間的關係,最複雜的,可能是福爾摩斯(Sherlock Holmes)和柯南‧道爾(Arthur Conan Doyle)。
【2011/11/16 14:08】
臥斧專欄 |
回應(0)
|

文/臥斧
暱稱「Rick」的 Richard Castle,是個成功的懸疑小說作者。
出版第一部作品《In a Hail of Ballets》時,Castle 還在唸大學,這部作品替他贏得了一座懸疑小說獎項,也讓他踏上職業作家之路;也因躋身懸疑作家之列,所以他將本名 Richard Alexander Rodgers 改成 Richard Edgar Castle 來向懸疑小說天王愛倫坡(Edgar Allan Poe)致敬。迄今為止,Castle 已經出版了 26 本暢銷小說,他目前與母親 Martha 及女兒 Alexis 一起住在曼哈頓(Manhattan);讀者可以在他的個人網站上找到其他資訊,可以在【維基百科】讀到他的個人生平,也可以經由 tweeter 得知他的近況,也可以在【Amazon】買到他的部份作品。
只不過,Richard Castle,其實是個虛構角色。
【2011/10/19 11:35】
臥斧專欄 |
回應(0)
|

文/臥斧
幾年前,擅長道題材的香港導演杜峰,拍了一部叫《神探》的電影。
《神探》由劉青雲飾演主角陳桂彬,原來是個屢破奇案的警探;他會將自己代入兇手或者被害人的角色當中,重建情境,進而形塑出案發狀況、找出真兇。但這個破案有功的神探,卻在長官退休的時候,因為當眾出現脫序行為,而被判定為精神異常、離開警界。
幾年之後,警方的人,又找上了陳桂彬。
上門找陳桂彬的,是重案組督察何家安,從前曾在陳桂彬的手下做事。何家安手上有個一直沒破的案子,起因是兩名警員追緝一個偷鐵蓋的小賊,前後追進樹林當中,最後只有一名警員回來──這個名叫高志偉的警員聲稱,自己和搭檔在進入樹林後就走散了,也沒有追到犯人。
另一名警員就這麼連人帶槍失蹤了。不久之後,接連發生蒙面歹徒持槍搶劫的案件,經過查證,歹徒使用的槍枝,正是失蹤警員的配槍──失蹤的警員在哪裡?搶匪是怎麼拿到警槍的?那天在樹林當中,到底發生了什麼事?
搭檔失蹤、警槍被用來行兇,當日的另一名警員高志偉自然是首要的嫌犯與調查目標,但何家安接下這椿案件後,調查進行了十八個月,仍然毫無進展。這時,何家安才想起,或許可以找自己的昔日長官陳桂彬協助。
原來被視為「神探」、後來被當成「神經病警探」的陳桂彬(順帶一提,本片的英文片名,正是《Mad Detective》),在何家安的眼裡,看起來行為仍然十分怪異;陳桂彬向何家安坦承,自己之所以舉止古怪,是因為──
「我看得見人心中的鬼。」
【2011/09/21 11:46】
臥斧專欄 |
回應(4)
|

文/臥斧
偵探常是個外來者。
當然,在某個團體或組織當中發生案件、並由身處於該團體或組織當中的成員擔任偵探角色,進行偵察並且發掘真相的推理故事,並不是沒有;但大多數的偵探主角──尤其是系列作品的主角──在面對案件的時候,不管是工作性質使然(例如本來就是職業偵探、調查員或者警務人員等等)或者是運氣實在太差(例如不管去哪兒都會遇上命案的高中生金田一一),都不是與案件直接相關的當事人。
就古典或本格推理而言,這樣的設定,有個根本的優點。
【2011/08/17 11:24】
臥斧專欄 |
回應(2)
|

文/臥斧
上回讀山秀夫的《窮追不捨》時,有頗深的感觸。
《窮追不捨》是一本精采的短篇連作,收錄七則短篇故事,每篇的主角都不相同,不過全在山秀夫筆下虛構的分局裡服務;包括不同階級的警察以及警局中的一般職員。這些從不同角度切入的故事,不但具備流暢精煉的偵查情節,同時也具體而微地以「警察局」這個單位對應出社會的人性眾相,巧妙地將各種議題織入其中。
最近讀山秀夫的《第三時效》,則生出另一番感想。
【2011/07/20 11:37】
臥斧專欄 |
回應(0)
|

文/臥斧
讀以查理‧派克(Charlie Parker)為主角的系列小說時,常會覺得派克有點可憐。
這裡指的派克,並不是爵士樂史上舉足輕重的 Charlie Parker──這位在四○年代開創咆勃(bebop)風格的重要薩克斯風手是個人,而上述的小說主角則是個本來在當警探的白人──派克的名字的確和這位人樂手有關,也有人因而把樂手的著名綽號「Bird」套用到派克的頭上;不過表面上看起來,派克和偉大的 Charlie Parker,關聯也僅止於此。
今天不談爵士樂。且先聚焦談這個小說主角派克。
【2011/06/15 11:53】
臥斧專欄 |
回應(0)
|

文/臥斧
男孩的母親死了。
母親的死因不是年老或疾病,而是謀殺。男孩的父母親在幾年前已經離異,原來與母親住在一起的男孩,在這場變故之後,被送到父親的住處,開始與父親一塊兒生活。彼時,有個藝名叫做John Randolph的演員,以本名Jack Webb出版了一本書,書名叫做《The Badge》;父親買了一本,送給男孩當成生日禮物,男孩發現自己對書中講述的一切,十分著迷。
那是1958年,男孩11歲。
【2011/05/18 09:27】
臥斧專欄 |
回應(0)
|

文/臥斧
《鏡花緣》裡頭,有這麼一段對話。
這段對話出現在書中第十回〈誅大蟲佳人施藥箭,搏奇鳥壯士奮空拳〉這個章節裡,唐敖、林之洋和多九公三個角色從老虎吃人一事,談到「做善事抵罪孽」這個觀念──林之洋說他有個朋友,除了兩個缺點,其他一切都好,還常吃齋唸佛,怎知有回上山進香,竟被老虎吃了;多九公聞言,認為此人這兩個缺點都很大,就算是吃齋唸佛,也不會因而自惡轉善。
林之洋於是問:「據九公這話,世人如作了孽,就是極力修為,也不中用了?」
多九公回答:「林兄這是甚話!善惡也有大小:以善抵惡,就如將功贖罪,其中輕重,大有區別,豈能一概而論。……」
從多九公的說法來看,每件善惡、每個功過,都有自己的正負點數,一番計算之後,才看得出到底能否「以善抵惡」,或者「將功贖罪」。
【2011/04/20 12:22】
臥斧專欄 |
回應(0)
|

文/臥斧
剛聽到消息時,俺本來有點兒狀況外。
那是俺剛撐完兩個多小時的會議、匆匆度過邊讀書邊扒飯的午餐時間,正在利用因為當天的第二個會議臨時取消而多出來的兩小時空檔,試圖處理一堆待辦事務同時準備下一個會議的時候,所以雖然得到訊息,卻似乎覺得沒什麼太值得注意的;過了會兒想起,自個兒一查,才發現事態嚴重。
2011年3月11日,日本經歷了該國史上最強烈的地震。
待到發現地震震央在宮城縣附近,又是一驚;瞬間閃過腦中的念頭是:荒木飛呂彥和伊坂幸太郎沒事吧?
【2011/03/16 13:56】
臥斧專欄 |
回應(9)
|

獨步的出版主張是好看的小說: 所有讓人捨不得一口氣看完,以及沒一口氣看完根本無法闔上書本的作品。 在推理小說這龐大的迷宮中,我們期望因為獨步的加入, 能讓讀者享受迷路的樂趣,以及看到出口時恍然大悟的暢快。
Copyright © 2006-2012 APEX PRESS. All Rights Reserved.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