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景翔
宮部美幸作品集的新系列《誰?》和《無名毒》在傅博老師的「總導讀」裡列在「解謎推理」項下,但是我卻覺得這兩本書裡的社會意識遠超過解謎趣味。《誰?》中的謎團和偵推過程還頗為曲折;《無名毒》裡卻是看來案子不少,卻都不是情節單一,就是三兩下便告解決,和宮部美幸很多解謎式的推理小說比起來,顯然「清淡」得多。
【2008/04/21 08:30】
景翔專欄 |
回應(1)
|

文/景翔
以前看《魍魎之匣》,只覺得被充塞其中的大量資料弄得暈頭轉腦,對京極夏彥也只留下像在寫有關日本妖怪論文的印象,完全看不出這位推理作家為什麼會被稱之為「大師」。後來和朋友談起,很多人都說應該是譯筆的影響。前一陣子看了《姑獲鳥之夏》,覺得不似印象中那樣生澀,現在再看新版的《魍魎之匣》,更覺得那些朋友的說法頗有道理。
對不諳原文的讀者來說,中譯者的譯筆如何,真的會大大影響到對書的評價和好惡。我自己從民國五十一年開始嘗試翻譯工作,由當初的業餘做到從職場退休後的專業,前後已超過四十五年,其實早應該能深切體認到這個道理才是。之所以在第一次讀《魍魎之匣》時想不到原因所在,主要大概是因為我做的都是從英文(實際上美文更多)譯成中文的工作,而在日文方面卻有試著開始學習三次都未能入門的慘痛經驗吧。
【2007/09/19 11:05】
景翔專欄 |
回應(2)
|

文/景翔
以前都說二十年是一代,後來變化愈來愈大,現在的說法是,五年就是一代了。照這樣的算法,也難怪到我這個年紀,會覺得所謂的「代溝」大概已經得有如江河湖海了。
【2007/08/17 21:57】
景翔專欄 |
回應(4)
|

文/景翔
那天到城邦的出版社交完稿之後,順道去獨步打個招呼,陳總(慧)談起準備出京極夏彥的作品集。一向有話直說的我當場就說我對這位大師完全無法欣賞,因為很久以前把他的《魍魎之匣》上下兩大冊勉強看完,唯一的感想只是覺得像讀論文似地,令我疲累不堪。所以他的第一部成名作品《姑獲鳥之夏》雖然也有中譯本,卻是敬謝不敏,終究沒有拜讀。
慧對我說了一些我可能未能真正欣賞到京極夏彥作品精髓的原因,然後告訴我說京極在日本有很多「知識狂」的讀者對他書中大量引經據典的風格特別欣賞,甚至到了崇拜的地步。
這一點讓我一時愣在當場。雖然我不到「知識狂」的地步,卻是始終主張看書(指的是所有不是教科書,或是為了某些教育目的,如科普、心理勵志、財經……所寫的書,簡而言之,就是「小說」類的書籍)具有高度學習功能和教育作用。我常說的理論是:人的經驗雖有不少是親身體驗的,但更大比例的部分來自學習和借用他人的經驗。而看小說和看電影正是「寓教於樂」的兩大最佳學習方式。
【2007/07/16 11:33】
景翔專欄 |
回應(2)
|

文/景翔
*有雷!請明白何謂「敘述性詭計」、並確定已閱畢此種寫作手法之各本經典著作之讀者再行入內。
用這個題目,當然不是要談吉州青原惟學襌師參襌悟道的事,而是覺得用這句話來形容推理小說中的「敘述性詭計」,就字面的意思來看,實在是再適合不過了。
【2007/06/20 13:00】
景翔專欄 |
回應(0)
|

文/景翔
我是個好惡分明,又藏不住話的人,所以我很多朋友都知道我非常喜歡伊坂幸太郎的《重力小丑》。也很期待從《奧杜邦的祈禱》開始出版的其他作品。可是在看完《奧杜邦的祈禱》之後,我卻開始懷疑,如果我不是先從《重力小丑》看起的話,還會不會那樣迷伊坂幸太郎。
好吧!我必須承認對伊坂那本處女作的失望,很可能是因為期待太高的緣故。因為無論是構想、創意以及那種特殊的書寫方式與時空跳接,《奧杜邦的祈禱》都大有可觀之處。而《重力小丑》在當初競逐第五十七屆日本推理作家協會獎時,評審大多對這部作品有「不像推理小說」而且「太過賣弄知識」等等的批評。只是我個人就是喜歡他那種博聞強記的本事,也覺得就算賣弄耀,也是理直氣壯的事。
【2007/05/17 11:13】
景翔專欄 |
回應(0)
|

文/景翔
不知道「劇場型犯罪」和「劇場型偵查」這兩個名詞是不是古已有之。又起源於何處,但以這兩個概念為主軸的
《謹告犯人》,卻將這兩者由對應到對立之間所可能有的各種實際狀況,配搭相關的心理背景與情緒反應等等,營造出非常濃烈的戲劇性和非常猛烈的衝擊力,從而對讀者產生了非常強烈的吸引力,難怪能得到大獎,也在兩個排行榜上獨占鰲頭。
所謂「劇場型偵查」,基本上可以說就是和用大眾傳播媒體來做公開偵查的一種「變格」,把原先純屬於「新聞報導」的方式中添加了戲劇性的元素而已。乍看起來,似乎相當簡單容易。但詳細分析研究,就會發現其中所牽涉到的各種變數既多又廣,有著令人難以想像的複雜程度。
【2007/04/11 15:41】
景翔專欄 |
回應(0)
|

文/景翔
去年時報出版公司出了一本由我翻譯的《中性》,這本獲得普立茲文學獎的長篇小說,是希臘裔的美國小說家傑佛瑞・尤金尼斯以圓熟技巧和出色文筆寫成的一部鉅作。以美國一個希臘移民家庭三代人的生活經歷,記述了希臘十年戰爭中關鍵性的斯麥納焚城之戰,二十世紀二○年代美國最重要的汽車工業(兼及底特律的簡史),以及影響一般人生活的禁酒令頒佈,還有六○年代民權運動風起雲湧之中,底特律在一九六七年所爆發的一場大型的種族暴動,當然還有二次大戰等等重大的歷史事件……但可算是全書重要主軸情節的,還是對全書主角敘事者本身性別問題的討論,尤金尼斯將主角的性別設定成雌雄同體,也就是俗稱的「陰陽人」,使用了希臘戲劇中悲喜劇一體兩面的概念,用嬉謔的筆法來寫這個嚴肅的命題,從先天與後天的不同角度來看性別的認定和認同,卻除了冷硬的資料數字之外,更多的是趣味生,嘻笑嘲諷而又幽默的情節安排和描述,又不失對問題討論的真誠。
我在翻譯過程中,對尤金尼斯能那樣全面地研究性別認知與認同問題,再深入淺出地將這個雖是既存而又頗有影響的社會問題,委婉地透過悲喜交加的故事呈現出來,非常佩服,也認為是我所閱讀過涉及性別主題的小說中,成就頗高的一本。
然後我看了東野圭吾的
《單戀》。
【2007/03/12 11:15】
景翔專欄 |
回應(0)
|

文/景翔
二十年前讀松本清張的《異變街道》,一本厚達五百四十六頁,將近四十七萬字的大書中竟然沒有解謎和推理,使我大感失望,因為當時的印象裡,松本清張既是推理名家,他的作品「當然」應該都是推理小說才對。後來對這位大師認識多了,才知道他也治歷史,寫時代小說。《異變街道》正是他這方面的鉅著之一。該用另外一種角度和態度去閱讀才對。
最近看宮部美幸的兩本時代小說
《本所深川詭怪傳說》和
《幻色江戶曆》,因為事前從傅博老師為宮部美幸作品集寫的總導讀裡有了初步的瞭解,自然不會再發生二十年前的誤會,而且也更能欣賞宮部美幸個人特色的另一種表現方式。
宮部美幸被稱之為「清張的女兒」,的確是其來有自。除了作品裡對社會問題的反映與關懷之外,寫作的範疇廣及推理小說和時代小說兩大類型,也頗為類似,而從宮部美幸的這兩本短篇集來看,多少都還是帶有相當程度的「推理」成分在內。
【2007/02/14 10:39】
景翔專欄 |
回應(0)
|

文/景翔
我始終覺得,除了做研究或寫報告之外,閱讀基本上是一件很個人的事,就和吃飯一樣、而且還沒有什麼營養均衡的問題,所以偏食(甚至獨沽一味)或有什麼特殊癖好,都可以理直氣壯,或是理所當然。
雖然以前曾經開玩笑說,當初擔任電腦程式設計師時,因為不會打麻將,不會下圍棋,所以只有看推理小說,來訓練自己的邏輯能力。其實迷上推理小說,當然不是因為這樣「實用」的理由。但和我是學理工出身的背景,應該多少脫不了關係。
儘管一般人的印象中大多認為學理工的人比較刻板,我卻不相信這種「迷思」,當然取笑唸土木工程的人是「既土又木」的說法,我更是抵死不認的,但是在理工科系的教育和陶之下,會比較講求合理的邏輯,卻也是不爭的事實。
另一個很大的影響是對「秩序」的要求。
【2007/01/15 10:10】
景翔專欄 |
回應(1)
|

獨步的出版主張是好看的小說: 所有讓人捨不得一口氣看完,以及沒一口氣看完根本無法闔上書本的作品。 在推理小說這龐大的迷宮中,我們期望因為獨步的加入, 能讓讀者享受迷路的樂趣,以及看到出口時恍然大悟的暢快。
Copyright © 2006-2012 APEX PRESS. All Rights Reserved.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