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曲辰
不知道大家有沒有注意過,每當自己由於工作告一段落或是忽然有空了或是不知道要做什麼而慣性地坐到電視前,打開電視無所謂地轉台時,往往會停留的頻道是哪幾個呢?
我通常是緯來日本台、Travel & Living跟HBO,而且逗留在緯來日本台的頻率明顯高過其他兩台(畢竟他的鄰居是JET跟國興,都是日本來的好朋友),不過熟悉這幾個頻道的人,大概就知道我真的是個不折不扣的貪吃鬼,緯來日本台跟Travel & Living可都是以美食節目著稱的(我愛看美食節目,但是最熱愛的節目卻是男女糾察隊跟Project Runway,這點要先說清楚),其中特別是緯來日本台的「料理東西軍」最容易抓住我的目光。
【2008/04/01 10:26】
曲辰專欄 |
回應(0)
|

文/曲辰
第一次的專欄,當然要從amuse-bouche講起,這單字來自法文,純粹直譯的話是「調戲嘴巴」的意思,而在法國料理中,這字是所謂的「開胃小點」。如果搞不太清楚這道菜的位置的話,其實有點接近我們上台式餐廳,總會在點菜後廚師還沒上菜前擺放在桌上的干絲啊、花生啊之類的小點。
【2008/03/01 08:00】
曲辰專欄 |
回應(5)
|

文/曲辰
一開始不是這樣的。
【2008/02/25 09:56】
曲辰專欄 |
回應(4)
|

文/曲辰
唐諾在某本推理小說的導讀中,曾經說到,某個女作家在閱讀武俠小說時,總是面臨到一個問題而無法繼續讀下去:「為什麼在路上武林中人永遠只會遇到武林中人呢?」對她而言,這實在是太過火了,怎麼會好像某條路上面標示著「武林人士專用,雜人等莫入」一樣的呢。
如果是倪匡,遇到這種他可能視為「無聊」的讀者,大概會給出類似「小說當然只揀跟故事有關的說,難不成人家遇到什麼阿貓阿狗都得跟你交代」這種有點後設意味的回答。但這現象基本上早就被許多讀者給指出來了,武俠小說裡似乎從四川來的不是唐門就是青城派、少林寺永遠有三十六房、使狼牙棒的非得是壞人等等,好像冥冥中有個規則之神,掐著作者的脖子逼得他們非這樣寫不可。
熟手一點的讀者可能會說這是所謂的公式,再學院派一點的或許會提出所謂的系譜,並指出正是因為這樣的系譜總總,才讓讀者藉以理解小說中的世界其來有自,是一個我們所熟悉的武林,當作者打破這個規矩(如九把刀、張大春)時,他們的作品就不會被認可為武俠小說。
【2008/01/08 13:45】
曲辰專欄 |
回應(4)
|

文/曲辰
在推理小說中,偵探是一個相當特別的存在,幾乎所有推理小說的元素都是堆疊在偵探的身上而讓一本推理小說成形的,讀者透過偵探的眼光去看待整個故事(敘事者提供的是視線而非眼光)、線索圍繞在偵探身邊而串連、所有的登場角色也幾乎都是以偵探為中心而出現的。
【2007/12/06 17:49】
曲辰專欄 |
回應(1)
|

文/曲辰
前陣子在台灣有個話題,幾乎各個談話性節目與理財雜誌、生涯規劃雜誌、商業雜誌都有闢專章討論,還延燒到了「一些」網路世界的範疇,大家引經據典、前後徵引,都是為了討論「七年級生究竟是不是草莓族」,這種意見當然正反都有,只是在我看來,這種十年斷代式的一竿子打翻一船人就跟你指著某個花蓮人說「你們原住民都是騎山豬上學的」一樣荒謬。
【2007/09/27 11:06】
曲辰專欄 |
回應(9)
|

*bubu:為攜手歡慶獨步週年,本期駐站專欄寫手們將採取互換專欄主題撰文,篇篇都是特別演出,大家不妨猜猜寫文的人是哪一位呢? 答案請耐心看到文末……
這篇文章會顯得十分奇怪。完全是因為前幾天月圓的影響。
五月份的本專欄裡提到過,推理小說標榜理性,早期的作品通常會刻意排除超自然元素;但是隨著這個文類的發展,終於還是有人大膽地把各種「怪力亂神」的玩意兒,跟崇尚理性的推理嫁接在一起,長出了各式各樣的奇異花朵——就像西澤保彥的科幻推理,或者京極夏彥的「妖怪」推理(唔……其實我覺得他的小說有那麼一點科幻味道);伊坂幸太郎玩得也很兇,特異體質的死神可以充當偵探,會講話的稻草人可以成為死者。要怎麼玩沒關係,只要一開始就把故事裡設定的「世界」講清楚,讀者能掌握的破案資訊不會比偵探少太多就好啦。
有些人不太喜歡這種「混血」推理小說,因為不能適應這種「脫離現實」的設定,不過我還滿愛的。雖然我知道我的世界裡沒有貓又之類的妖怪,看那些妖怪亂跑的小說還是看得很開心……
咦?等等。
我怎麼知道我所在的這個世界,沒有妖怪之類的隱藏設定咧?
【2007/09/04 12:46】
曲辰專欄 |
回應(4)
|

文/曲辰
東野圭吾在他的諷刺名作《超‧殺人事件》中的〈超長篇小說殺人事件〉中,用相當逗趣的筆調,寫出一個作者因應著市場的需求,於是塞入各種稱不上是必須的知識進入推理小說中,就因為是棒球推理,所以硬介紹了甲子園的大小、歷史、硬體規格等等,構成了一本厚到嚇死人的小說。
就某個條件上來講,這當然是一種對於推理小說巨篇化的諷諭,也很明顯有呼應到許多讀者心頭的疑惑,端看之後網路上對於此篇的討論多聚焦在相信東野在諷刺某個作者就能明白(儘管我個人卻毫不認為是在諷刺那個作者)。
但是我們勢必得討論接下來的這個問題:為什麼推理小說中總要充斥著各種不同的知識與背景資料?
【2007/07/31 11:29】
曲辰專欄 |
回應(0)
|

文/曲辰
最近因為一些原因,開始看起了香港一系列的老武俠電影,也就是那個沒有特效、沒有影像合成、拉鋼絲是要創造出真人而不是要創造出「the one」的武俠電影時代,所以每個人都穩當當地站在地上,一招一式的硬橋硬馬。(喔不,我並不是要講本格派只要靠基本招數就能打遍天下)
其中張徹的電影很容易就抓住我的目光,當然一方面張徹的運鏡與他型塑男子氣概的技巧已經成為香港電影的典範級人物了(基本上,吳宇森的電影就是把主角們手上的刀代換成槍而已),但是讓我更為注目的,卻是張徹可能是歷年武俠電影史上用血漿用的最不手軟的導演(唔,請容許我忽略掉昆丁塔倫提諾)。
【2007/06/27 11:51】
曲辰專欄 |
回應(0)
|

文/曲辰
推理小說徹底是個崇尚理性的小說文類,就其發展的時間而言,可以發現啟蒙運動(發源於十八世紀初,一直到1789年的法國大革命)恰巧奠定了推理小說的基礎,因此讓啟蒙運動所強調的理性、人權,進入了推理小說,成就了科學邏輯式的思考概念。之後十八世紀末到十九世紀的工業革命,也讓「物品」被擱置到重要的位置,並強化了當時人們要求實質的、去抽象化的思考方式,這種獨特的氛圍也得以提供給推理小說做為故事發展、解謎的養分。
也就是說,就本質論,推理小說是一個標榜理性、科學精神,排斥迷信、拒絕非科學精神事物的文類,概括而言,推理小說中,不應該出現「超自然事物」(不過怎麼都沒有人想過這個字眼的自我矛盾之處?超自然事物如果被證實是真實的,那理論上而言就應該是自然的事物,那如果是人工假造的,也不應該被歸類到超自然事物中啊,不過這邊我們用這個字眼暫且便宜行事好了)。
【2007/05/22 09:43】
曲辰專欄 |
回應(2)
|

獨步的出版主張是好看的小說: 所有讓人捨不得一口氣看完,以及沒一口氣看完根本無法闔上書本的作品。 在推理小說這龐大的迷宮中,我們期望因為獨步的加入, 能讓讀者享受迷路的樂趣,以及看到出口時恍然大悟的暢快。
Copyright © 2006-2012 APEX PRESS. All Rights Reserved.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