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攝影/陳國偉
正如大家所知的,今年日本的推理市場似乎是東野圭吾年,當然從2006年開始的《白夜行》、《手紙》的映像化就已肇其端,到了去年10月秋季檔《伽利略》(台譯:破案天才伽利略)開播以來,原作小說《偵探伽利略》、《預知夢》的文庫更持續熱賣,連單行本也再印上市。到了今年,東野圭吾的聲勢更是水漲船高,10月他不僅創下連續三本新書《聖女的救濟》、《伽利略的苦惱》、《流星之絆》同時高居排行榜前三名的輝煌成績,《嫌疑犯X的獻身》的電影版至11月3日已經創下37億日幣的票房,相當耀眼。
【2008/11/14 18:32】
陳國偉專欄 |
回應(1)
|

文/陳國偉
愛情,一直是推理小說非常喜愛的主題,或是用來點綴的葉。從歐美到日本,從古典到新本格,愛情總是纏繞著推理小說的作者們。
【2008/07/08 15:43】
陳國偉專欄 |
回應(0)
|

文/陳國偉
我因為在基隆長大,自小就跟雨水結下了不解之緣,雨傘是書包中必備的「文具」,還沒有烘衣機的時代裡,吹風機跟我的書包也有著相當深厚的感情。
在我小學時期的記憶中,學校老是在下雨,回到家做功課的窗外,也是在下雨,夏天因為太炎熱所以不能太常出門玩,但春、秋、冬三季雨水仍頻,所以依然只能待在家裡,不過奇怪的是,相較於現在,童年時的我並不那麼討厭下雨,反倒是隨著後來到南部唸書,在中部工作,反而愈發地討厭起偶爾來搗亂的雨水來。
在大雨中考試、在大雨中畢業、在大雨中參加婚禮,當然也在大雨中參加一些葬禮。
我似乎早已習慣,有些事物,總是會跟著雨水前來。
所以當我初看到伊坂幸太郎將千葉設定為唯一隨著雨水前來的死神,我既感到創造性十足,但卻又有些鄉愁的意味。
【2008/06/02 10:00】
陳國偉專欄 |
回應(1)
|

文/陳國偉
去年秋天,因為去東京參加日本推理作家協會60週年的活動,因此住在西池袋將近一週,我的飯店距離池袋西口公園只有不到5分鐘的時間,每天往返地鐵的東武百貨入口,因此剛好有幸看到白天與夜晚不同風情的公園,那個石田衣良《池袋西口公園》第一集〈太陽通內戰〉中紅天使的京一曾漫舞的噴水池,也曾坐在真島誠曾坐著的長椅上,看著東京藝術劇場閃耀著奇異的光芒。

石田衣良的確捕捉到池袋複雜而又具有特殊生命力的面貌,並非最時興繁華的池袋地鐵站是東京第二大站,也是世界第二大站,每天流量為260萬人次。因此在白天,池袋街頭穿梭的人們,是行走快速的上班族,也常有腳踏車不客氣地跟人搶著過斑馬線。但到了夜晚,藥品販賣店或Bic Camera(比燦坤還要大的3C、多媒體販賣店)傳出節奏感強的舞曲或電音,疲憊的上班族拉下領結比肩喝著罐裝啤酒,或是趁著應酬後走入定食店補上一頓遲來的晚餐,西裝族換成精神抖擻閃耀著眼神媒介著酒店或色情的少爺,在街頭發著傳單或招攬著客人,與路人形成好強烈的對比。
【2008/04/24 11:29】
陳國偉專欄 |
回應(2)
|

文/陳國偉
2007年不知為什麼,日本好多日本藝人都結婚了,從玉女到美艷尤物,從成熟帥哥到搞笑藝人,好像一種突發的傳染病,誰沾上了就能修成正果(笑)。
這其中擔綱過推理劇的演員還真不少,像《危險關係》的藤原紀香、《HERO》的松隆子,其中松隆子還客串過《古畑任三郎》第二部魔術師的那一集。
當然,最讓我注目的,就是兩組近年來我最喜歡的推理劇搭檔,《圈套》裡的阿部,以及《時效警察》裡的小田切讓跟麻生久美子。
【2008/01/10 12:02】
陳國偉專欄 |
回應(5)
|

文/陳國偉
最近因為工作的關係,已經沒有辦法像以前當學生的時候,時時注意著日劇播映的每一個消息,倒也不是說已經不聞不問,只是已經無法像前幾年那樣完全「無時差」,現在可能都要Lag個幾天。不過可能也是年紀愈來愈大,自己原來喜愛的編劇愈來愈少寫劇,而喜歡的演員又逐漸成為配角,或是因為結婚息影或演出機會遞減(是,我正是在說中山美穗,還有江角真紀子、松嶋菜菜子、安田成美等一干女優啊),所以注意力也就逐漸鬆散了起來。
以前每次開始有新戲消息,都會先從演員、編劇、導演來先對新戲預期一番,畢竟怎樣的演員組合會有火花,怎樣的會是灰燼,其實大概都有個底,然後編劇到底是誰,也大概可以判斷出水準,然後接下來就是三個月漫長的等待期。等到拿到新一季的日劇時,我的儀式就開始了。
什麼儀式呢?就是開始先看每一部日劇的片頭(有時候會放在片尾)。
【2007/11/27 09:46】
陳國偉專欄 |
回應(1)
|

文/陳國偉 最近日本最重要的影視話題之一,不外乎就是由福山雅治和柴崎幸共演,改編自東野圭吾湯川系列的富士月九日劇《伽利略》了。這不僅是東野圭吾得到直木賞後,連續第二年的日劇改編,更重要的是,它所播出的時段,是富士電視台最具指標意義的「月九」
註1 。這不僅僅是自2002年春季檔《從天而降億萬顆星》以來,以推理為號召的題材再度站上此一時段;更是筆者印象所及,第一次以推理小說原作改編登上月九的推理劇。
當然,既然是改編成電視劇,馬上就會面臨「選角」的問題,如果原作的形象十分鮮明,那麼只要選的演員不適當,那馬上就會引發爭議;然而小說原本與影像就是極為不同的媒介,在小說中主角的形象設定相對來說是比較自由的,可胖可瘦,較不用顧慮到「視覺效果」。所以溝正史筆下的金田一耕助邋遢不修邊幅,島田莊司筆下的牛越刑警也很難美形得起來,更不用說西村京太郎筆下的十津川則是個大胖子。但電視上演出的偵探,在一般的趨勢劇時段出現的,不外是傑尼斯各類型帥哥或一線美女明星的天下,在兩小時劇場的,則是一大票性格男星擔綱,基本上也要滿足不同年齡層收視觀眾的審美接受標準(唯一的例外大概只有美男子吉敷竹史最後竟然找後來在《死亡筆記本》中演夜神總一郎的
鹿賀丈史來演,一整個人間失格)。
【2007/10/23 11:00】
陳國偉專欄 |
回應(13)
|

文/陳國偉
人類是一個標準的「視覺系」動物,因此相當依對於事物的「第一眼印象」。所以社會人應徵工作時,會打點門面,試圖給主管好印象;學生升學面試時,也往往會刻意選擇正式的服裝,以表現出某種秩序感,來博取考官的認同。
看人既是如此,但當我們談論看電影、戲劇時,似乎就很少特別去談「第一眼」的印象。我們看人往往會因為他的外形而影響對於他內在的判斷,但當要對戲劇評價時,我們卻總是會覺得好像該耐著性子,就算沒有看到完,也應該要看個一半或1/3。雖然也有時看個10分鐘,就有衝動要走,但因為戲劇的情節美學往往仰於結局的安排,所以基本上我們還是認同,戲劇的評價不能單靠「第一眼」。
所以我們很少聽到人們這麼問:「這部戲你第一眼的印象怎樣?」
【2007/09/26 10:43】
陳國偉專欄 |
回應(5)
|

*bubu:為攜手歡慶獨步週年,本期駐站專欄寫手們將採取互換專欄主題撰文,篇篇都是特別演出,大家不妨猜猜寫文的人是哪一位呢? 答案請耐心看到文末……
即將邁入九月開學季前,許久不見的大學同學突然來電,兩人就這麼在夜半三更裡聊了起來。粼粼波光的往事在記憶的湖面上閃現,談笑間,才發現他早已買了房子,而原本因為習俗問題必須延後的大喜之日,亦底定於年底舉行。對話在滿溢著愉祝福的氛圍裡結束,隔沒幾天,便收到他寄來的包裹。包裹裡除了他與未婚妻出國時購買的紀念品外,尚有幾套早些年當室友時出借的推理日劇:劇情一氣呵成卻晦暗沉重的《沙粧妙子──最後事件》、令人感到魔幻驚奇又獨樹一格的《繼續》,或是從容優雅,但嫌疑犯卻一個比一個亮眼大牌的《古畑任三郎》……,令人有種彷彿又回到當年那段守著電視機,熱絡討論著每週一集《冰的世界》的美麗時光。
【2007/09/07 11:06】
陳國偉專欄 |
回應(1)
|

文/陳國偉
其實這篇,可以說是一個屬於我私人的告別與回顧,但也可以說,是我試圖藉著這個機會,透過這樣一個重要的獎項,耙梳推理劇在九○年代以降的日本趨勢劇中,所佔有的特殊地位。
如果是日劇迷,相信絕對不會不知道《The Television》所舉辦的「日劇學院賞」(Drama Academy Awards),這個兼顧專業人士、電視媒體記者、觀眾等多向度品味的獎項,向來受到大眾的矚目,自1994年開始舉辦,至今已邁入第13個年頭,下個月出版的《The Television》月刊(2007年9月號),即將揭曉第53屆的得獎名單。雖然對於推理迷來說,都很好奇《時效警察2》是否可以為小田切讓拿下第一座男主角獎,但是對於長期觀察日劇學院賞的人來說,自從取消了編劇、導演、配樂等獎項後,就開始有些走味了。
【2007/08/01 11:22】
陳國偉專欄 |
回應(5)
|

獨步的出版主張是好看的小說: 所有讓人捨不得一口氣看完,以及沒一口氣看完根本無法闔上書本的作品。 在推理小說這龐大的迷宮中,我們期望因為獨步的加入, 能讓讀者享受迷路的樂趣,以及看到出口時恍然大悟的暢快。
Copyright © 2006-2012 APEX PRESS. All Rights Reserved.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