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番紅花
「樂園」是宮部美幸出道二十周年的紀念作品,書名雖題為「樂園」,卻不是溫柔光亮、歡笑銀玲的故事,書中主軸的兩大支線是這麼拉出來的:一個不良少女死於父母之手、陳屍於家裡地板下長達十六年的冰冷闇黑,一個受同學欺凌排擠、有超神秘能力的少年離奇喪命,原本不相干的兩人,卻因著少年生前一幅拙樸弔詭的畫作,而有了微奇幻的超展開。這一路漫長的破案追索,讓我的女兒讀了以後忍不住嘆息、久久回不過神,我望著她書櫃上一長排宮部美幸的著作收藏,深深感受到宮部美幸的故事魔力是如此跨齡,在我身邊認識的人裡面,不僅我十多歲女兒著迷於她的創作,還有三十多歲新手媽媽、五十歲資深文青媽媽、四十多歲熱盅跑步練核心的大叔、育有幼女的金鐘戲劇節目製作人…….,他們皆自詡為宮部美幸的鐵粉,共同見證這位被譽為日本「平成國民作家」的五十八歲暢銷小說家,其推理文壇燦爛天后的魅力,不僅席捲日本,也耀眼過海到台灣。
說來有點不可思議,我的宮部美幸閱讀之路,即是拜女兒所賜,在這之前,我的近代日本文學,多偏於村上春樹、大江健三郎、向田邦子,和更早之前的三島由紀夫,對於日本推理文學則幾無所悉。直到女兒八歲時,突然對日本神話故事裡的「河童」產生好奇,她天天繪畫各種屬於她自己版本的河童,雖然形體不脫「鳥的喙、青蛙的四肢、猴子的身體、烏龜的殼」,此水中妖怪頭頂的凹槽裡她也記得要畫有清水,但形塑河童性情、氣質所需的線條和色彩,她卻隨著自己的想像力快意揮灑,如今回想,那算不算是孩子接近日本文學的第一步呢。
推薦專文有提及部分關鍵劇情,建議您入手全書後閱讀
【2018/07/12 11:19】
有人來推薦 |
回應(0)
|

科幻小說較諸偵探小說更吸引人之處,不僅在於其情節撲朔迷離、峰迴路轉,更由於它的推理具有高度的科學體系與嚴謹態度,所以常令人有廢寢忘食,非一口氣卒讀不可的衝動。除此之外,它還總是留給讀者無限想像與思考的空間,當然這也是作者留給自己的「續作」最好的伏筆。
作為英國科幻小說家,詹姆斯•霍根(James P. Hogan, 1941.6.27-2010.7.12)一生26部小說的第一本著作正是星辰繼承者(Inherit the Stars)一書,雖是初試啼聲之作,但就已將科幻小說引人入勝的特質發揮得淋漓盡致。作者曾經從事航空機械、電子、數位工程與相關產品推銷等工作,再加上他在英國各地遷徙與移居美國各地,特別是與太空科技具有密切關係的麻省、波士頓、佛州及加州等地,實際的人生經驗使得本書的敘事更顯栩栩如生,更臻真實。當然,作者豐富的想像力,讓本書的場景縱橫於浩瀚的星球-米涅娃(Minerva)、地球、火星、木星、土星、冥王星之間,以及最重要,但地位也最撲朔迷離的月球及數千萬年去來之間的時空生滅與轉變。
本書從查理與柯瑞於「五萬年」前在月球上的一段艱辛奮戰歷程與查理的死亡,進而到人類「再度」登陸月球發現查理的屍體與遺物,並展開一系列的太陰人與當今地球人類間關係的探索,情節起伏、疑點爭議不斷與故事的峰迴路轉,值得讀者細讀品味與想像。特別要一提的是,除了本書「序章」不能忽略外,「後記」的最後一句:「會是:柯瑞。」應該是本書的最高潮與最值得一再回味及思索的吧!
當然,研讀與欣賞科幻小說,並非一定要照單全收,而是可以挑戰作者的論點,甚至嘗試將原著的時空作一些改變,以達到物換星移的全新格局。在本書中,作者或許也在暗示當時美、蘇競逐核子武器的發展,以及爭奪全球各地的資源,如果再蹈常襲故,繼續竭澤而漁,或許不久將來的地球,也會步上米涅娃(Minerva)的後塵,而月球的正面亦將遭受五萬年前月球背面同樣的悽慘命運!正如英國天文物理學家史帝芬•霍金(Stephen W. Hawking, 1942.1.8-)在BBC播出的紀錄片《探索新地球》(Expedition New Earth)中所提出的警告:「人類將因為全球暖化、小行星撞擊、核戰爭、基因工程所生的病毒與人工智慧帶來的威脅等,能夠繼續在地球上生活的年限僅剩一百年!」至於地球或許會劇烈崩解為無數碎片或小行星,屆時太陽系的大小行星數勢必又要改寫了!由於各星球的時間衡量基準不一,也非永恆不變、運行的軌道也可能因外來因素或本身動能的消耗,而有所變異。因此,本書中提到的五萬年,甚至是二千五百萬年的計算基準為何?是否精確?是否需要調整?讀者似乎仍可採取異星時間調整的時空法則,來進行趣味性的挑戰!當然,如果加入了時空震盪與異次元宇宙的概念,就會讓自己的閱讀更為有趣了!或許退回「消逝已久的過去」與躍進「遙遠的未來」,也並非絕對不可能的吧!
--國立成功大學科技法律研究所暨法律學系教授 蔡志方
【2017/09/12 10:55】
有人來推薦 |
回應(0)
|

《星辰的繼承者》的故事,開始於一具屍體。詹姆斯‧霍根成為科幻小說家,則和《2001:太空漫遊》 有點關係。
當年人在英國的霍根,看完庫柏力克導演的《2001:太空漫遊》之後,對結局非常不滿意,不停對同事們抱怨。也許是不堪其擾,同事直接吐槽說:不然你自己寫個更有意義的版本啊!所以霍根和同事打賭,說他不但寫得出來,還能出版成書。最後,霍根贏了這場賭局。
那時候出版的作品,就是你手上的這本《星辰的繼承者》。
《星辰的繼承者》的故事情節,圍繞著一具屍體展開,看起來很像推理小說的開頭吧?但這具屍體,卻死在五萬年前的月球暗面,身上還穿著整套的太空衣!科學家們不知道他是誰,也不確定他的死因,更不確定他從何而來。於是,我們有屍體、有偵探、有謎團、有解謎,所有偵探小說該有的元素都有了。
而工程師出身的霍根,寫起設定絕不含糊,細節描述都非常詳盡 。因此,當不同專業領域的科學家,互相反駁或補充的時候,除了可以窺看科學家的推論過程,也讓故事有了名偵探對決的氛圍。除此之外,帶出了人類起源的大哉問,也讓讀者對他的科幻想像有所期待。特別是在我們已經看過《2001:太空漫遊》、《火星任務》 、《普羅米修斯》 等,這些同樣也涉及人類起源的科幻電影之後。
看到這裡,你或許有些懷疑,閱讀時會不會大量的科學名詞淹沒?這點,我想你大可放心。那些作者沒有特別解釋的部分,其實不太影響讀者對劇情的理解。和情節緊密相關的知識,霍根擅長用一般人也能懂的方式敘述,讓整本小說維持流暢的敘事節奏,不致於影響讀者的閱讀體驗。
不過,若從現在的角度看,出版於1977年的《星辰繼承者》有些政治不正確。雖然小說裡設定種族歧視在未來並不存在,但性別歧視大概還是個問題。小說裡的主要角色都是男性,而女性角色多半只是背景,唯一被提到名字的只有主角的女助理,但無法加入正式的科學會議參與討論。也許是意識到這個問題,在續集中,霍根也創造了一些不完全附屬於男性的女性角色,算是對此缺憾的回應。
有趣的是,霍根的科幻小說在日本相當受歡迎,20多部作品有日文譯本,並多次獲得日本科幻星雲賞。《星辰的繼承者》也影響了知名科幻動畫《超時空要塞》 的創作(因為主要製作團隊全是霍根的書迷),之後的《機甲創世紀》 、《基因攻防戰》 都有致敬橋段,而《機動戰士Z鋼彈》劇場版第一部 的片名「星之繼承者」也源自於此。除此之外,霍根作品裡敘事清晰、設定精細的特質,也影響了冲方丁 、伊藤計劃 這一代科幻小說家的寫作風格,某種程度上,他們也是霍根的「繼承者們」吧。
咦,說了這麼多,你怎麼還在這裡?馬上翻開小說的第一頁,進入《星辰的繼承者》的世界吧!
--科幻研究專著《幻想蔓延》作者楊勝博
【2017/09/07 11:50】
有人來推薦 |
回應(0)
|

給夜谷半個小時,你會立刻想要搬進這座沙漠小鎮裡,品嚐她的荒謬與真實。
《歡迎來到夜谷》如萬花筒般炫麗奪目,呈現最荒謬的詼諧世界與最真實的存在主義思考,什麼是時間?什麼是空間?什麼是親情。夜谷是一根調皮的刺,戳痛您的笑點,戳破我們生活的真實世界裡的萬千虛偽。
《歡迎來到夜谷》以第三人稱寫作,卻在一開始就打破了與讀者之間的第四道牆,用敘說的方式,邀請讀者加入故事,成為重要但又隨時可棄的物件,讀者隨後會立刻明白,作者正在歡迎我們來到夜谷。
一座充滿幽默詼諧的科幻世界,令人難以釐清的「做事方法」鋪陳出夜谷世界的色彩,旋即是精緻安排的對話與場景,好比一場賓主盡歡的舞台劇,也像用心安排的電影分鏡。每章的結尾都會帶出令人在意的轉折,讓人忍不住一探真相。
穿插在章節裡的夜谷之聲是一大亮點,主持人西賽爾的「聲音」述說夜谷的日常生活,挑動了所有人對日常世界的認識,極為幽默的雙關語批判,以及令人莞爾的荒謬。什麼是政府透明化?什麼是科學?科學的基礎方法究竟多麼艱難?正如故事主角所說,無論西賽爾報導的事情多麼恐怖,他的聲音永遠讓人輕鬆。
《歡迎來到夜谷》是一部精采絕倫的科幻故事,讀者能享受其中的高超幽默與諷刺,也可以探索懸疑難解的奇幻世界。或者,讓我們把目光聚集在故事的主軸,但專心的同時,請小心提防作者在字裡行間的幽默。參與夜谷小鎮的故事是危險的行為,正如作者所說,「你們待在這裡太危險。」讀者將同時體驗詭異停滯的時空,驟然跳動的時空,甚至失去一段記憶,但如果真的失去記憶,就代表讀者也不會記得自己失去記憶,便能與夜谷居民一樣隨遇而安。所幸,電台主持人西賽爾隆重介紹了一道防範措施:生命的大鎖。就讓生命的大鎖來保護我們的記憶與意識安全吧。
--《歡迎來到夜谷》譯者 林曉欽
林曉欽
台北人,臺灣大學政治所碩士,專職譯者,興趣是人文、政治、歷史與經典文學,也喜歡科幻、懸疑與科普題材,譯作包括《人類的故事》、《飄》、《列寧的墳墓》、《聖母峰之死》、《債的歷史》、《沒有名字的女孩》、《芬蘭教育這樣改》與《橋:歐巴馬的生命與崛起》。
譯案合作請洽:Yorkelin@gmail.com
【2017/02/15 11:47】
有人來推薦 |
回應(0)
|

第一次知道《德古拉元年》這本小說,是在《屍者的帝國》圓城塔的後記中讀到的。他寫到這本小說屬於《屍者的帝國》發想的系譜之一。(《德古拉元年》是在一九九二年出版,日文版於一九九五年出版。)查了資料之後,單純覺得故事的概念:德古拉打敗凡‧赫辛,統治了大英帝國。在他的統治下,發生了「開膛手傑克」事件……簡單卻充滿吸引力。正好獨步在考慮嘗試新的路線,所以《德古拉元年》成了獨步第一本簽下的英文小說。(不過後來的書系規劃,讓這本成了新書系的第二本。)
過了一段時間後,拿到了譯稿,細讀之後,才發現作者金‧紐曼的企圖心之巨大。他仔仔細細地將吸血鬼這種生物安插到十九世紀末的英國,寫出了一個從未見過的吸血鬼當家作主的世界,乍看之下荒唐無稽,卻又真實地令人驚嘆。故事本身已經相當精采,這次獨步購買的版本在正文之後,還有作者的寫作花絮,包含了作品解說、後記、謝詞、另一個結局等等,非常豐富。
身為小說讀者,可以看到作者如此大方分享自己的創作思路和靈感來源,著實讓我讀得津津有味。我有購買喜歡的電影藍光(DVD)的習慣,就是為了看幕後花絮。金‧紐曼在《德古拉元年》的寫作花絮,也是這樣的功能。在享受異想天開的正文之後,看看金‧紐曼是如何精心打造一封獻給自古以來的吸血鬼的情書也是非常有趣的。
--獨步文化主編 張麗嫺
【2016/08/09 09:27】
有人來推薦 |
回應(0)
|

我第一次讀到的尼爾.蓋曼作品是《美國眾神》,對於舊神和新神為爭奪人類信仰展開對抗的設定覺得非常有趣,捲入其中的倒楣主角更是倒楣到令人不禁對他心生憐愛。後來,又讀到了蓋曼的兩本短篇集《煙與鏡》和《易碎物》,更是驚為天人,只能說此人真是短篇小說的天才。不是說蓋曼的長篇小說不好,但是讀了蓋曼的短篇小說,怎麼說呢?用史蒂芬‧金文雅的說法就是「故事的寶庫」,但是若用我和朋友的說法,根本是「英國哏王」來著。他怎麼能想到那麼多特殊又別緻的哏,又能更一一落實成文字?作為一個編輯、一個小說愛好者,說真的,我腦袋裡也是有一些始終在那裡的哏,但那些哏也就只是一直在那裡。(淚)
而蓋曼不光哏多,不光只是他通通將它們寫了出來,更重要的是他寫得還真是好看得不得了!像是《易碎物》中,那篇高明至極的福爾摩斯仿作〈綠字的研究〉(這篇真的是看過的人,大家都說讚),克蘇魯神話加上福爾摩斯!?兩者單獨來看已經很精采了,居然還把它們找來同台演出一齣酷炫到不行的大戲!?福爾摩斯被其他作家抓去對付開膛手傑克還不夠,現在連克蘇魯都是他的管區了。
這次獨步出版的《觸發警告》是蓋曼在二〇一五年出版的第三本短篇集,其中收錄了二十五篇短篇小說。你仍舊能從這本看到蓋曼發想故事的功力,以及他又以絕妙的方式寫下這些哏的表演。其中有些擁有非常有趣特別的形式,像是〈橘色〉(問卷形式的恐怖小說!)、〈故事曆〉(透過推特跟讀者借哏,十二個稀奇古怪的極短篇)。或者像是〈關於卡珊卓〉這樣,有《陰陽魔界》翻轉風格的同時,又帶著對於失去的純真的悼念。還有從大眾文化借哏,像是再一次的福爾摩斯!(他為什麼要退休養蜂?)或者是《超時空博士》!(每個博士迷都有他自己的博士,蓋曼也有一個!)
若你期待好玩的設定,這裡有;如果你想看好看的故事,這裡也有。所以《觸發警告》是什麼?《觸發警告》是英國哏王尼爾.蓋曼總計二十五次好看又好玩的表演,絕對令你滿意!
--獨步文化主編 張麗嫺
【2016/07/19 14:21】
有人來推薦 |
回應(0)
|

〈陰為針,陽乃線――妖怪百衲被的京極堂織法〉
與京極堂系列最為迥異之處,便是「百鬼夜行」不同於系列故事動輒千言萬語龐大知識的滔滔不絕,每則短篇僅僅一萬六千字左右,集中焦點在人物性格與情節轉折,故事精悍而燦爛亮眼,點到為止更顯餘韻裊裊。
對於初識京極夏彥的讀者來說,「百鬼夜行」是十分適當的入門讀物,既刪減了可能造成閱讀障礙的哲學語言,同時保留了將古老傳說披換現代情境的巧思,可察覺作者不斷琢磨文字與讀者的親近度;調節過多博學知識倒灌的敘事傾向,其實從《陰摩羅鬼之瑕》便有端倪,也呼應了京極夏彥在OKAPI專訪中曾言:「我的創作……是在出版社的需求、讀者的期望和我的能力取得平衡之下所寫出來的。」足以顯見京極深悟小說匠藝之真諦。
在《百鬼夜行―陽》中,除了有社會底層如無賴漢、窮女僕的邊緣人生,也不乏警官、記帳師的職業故事,而中禪寺、關口、榎木津的穿插出場,更讓讀者興味盎然。
──何敬堯(作家/本作解說)
【2015/06/04 18:05】
有人來推薦 |
回應(0)
|

人的心,原來比整個宇宙都難以觀測。
於多家報紙上連載近四年,宮部美幸小說《聖彼得的送葬隊伍》在二○一三年完結,並出版單行本。這一系列以杉村三郎為主角的小說也被改編為戲劇陸續播出。細細算來,
由二○○三年的《誰?》開始,杉村三郎已陪伴讀者度過十年以上的時間。小說中的他經歷千面人食品下毒、土地污染、公車劫持、詐騙直銷等事件,而在真實世界裡,新世紀開始不過短短十年,日本社會爆發老牌商家竄改食品期限、新興宗教吸金斂財、公司惡意倒閉與非法集資等,隔一座海,身處台灣,還以為是多遙遠的事情呢,猛一回頭卻發現,食物不能吃了,飲料不能喝了,小到調味料,大到藥品,造假摻偽,哪個台灣人不是從小就把苦往肚裡吞,還吞下更多有的沒的叫不出名字的化合物。胃在隱隱地疼,心則有感地痛,詐騙模式不住更新腳本推陳出新,有人貪小,有人想賺大,身體壞了,財產丟了,
從裡到外,叫這時代的人太堅強,都被傷了身,也傷透了心。此刻再看杉村三郎系列,小說與現實何其貼近,若說松本清張是一時代良心,要揭開「日本的黑霧」,那翻開有「松本清張的女兒」之稱的宮部美幸小說,讀者也許會發現,啊,此刻我們便身在那黑霧中。──陳栢青 (摘錄自《聖彼得送葬隊伍》解說)
日 本 推 理 天 后 宮 部 美 幸
《 聖 彼 得 的 送 葬 隊 伍 》5/28出版
【2015/05/28 10:10】
有人來推薦 |
回應(0)
|

➽感謝作家馬欣推薦《殺人鬼藤子的真實》!
「讀這本書時 像看到眾人們的心靈違建
因為自己的寂寞 而時時想得社會的認可與討拍拍
內心違建也隨之疊床架屋地無法處理
讓我想起阿密特的怪胎秀與陳奕迅的浮誇
陳奕迅唱著:我如果像木頭 能得到注意嗎?
但要浮誇到怎樣才能讓觀眾不會散去?
於是主角愈來愈不可自拔
這本書除了藤子
還有社會逐漸被舞台化的浮誇趨勢
日本文學對寂寞的處理的確既熱衷又在行啊」
【2015/05/20 20:24】
有人來推薦 |
回應(0)
|

【乙一《槍與巧克力》讀者心得投稿】
善惡非絕對、苦澀帶甘甜,成人童話界的純真領航員!
文/喬齊安(
Heero)
(評分:8.0)
2007年「這本推理小說真厲害!」第五名
原名《銃とチョコレート》(2006)
等待已久,早在2006年由講談社所出版的《槍與巧克力》終於也在2015年代理進入台灣書市。面對乙一的書基本上只有一個選擇,那就是全力以赴來製作的「重點書」。所以我們可以看到這本書從書衣到內裡的設計都是別具巧思,顏色與圖像完全展現出巧克力的美味,讓人是愛不釋手,與新裝版的《夏天、煙火、我的屍體》同時推出,以具備高蒐藏性的質感再現乙一傑作魅力!
每當談到乙一,一定會有幾個關鍵字:「黑或白」、「天才」。黑與白是形容他作品的風格,經常可區分為殘酷灰暗的「黑乙一」與溫暖救贖的「白乙一」。能在兩種截然相反的文風中各創下了不起的成就,「左右互搏」的獨特實力一直為評論界與粉絲所稱頌。至於「天才」往往指的是能夠擁有超越一般人頭腦思路所限的創意,讀者與評論家有百百種,推理小說更可能是吸引著最多「聰明人」的文類。作家的詭計、構想在中途被讀者們識破是常有的事。但也有少數作家具有那種天賦才華,故事中能夠經常帶給讀者驚喜、或是根本讓人摸不透他的下一步會如何前進。這類作家擺脫窠臼的限制,自成一派,並且使讀者產生「真不知道這傢伙腦袋裡裝些什麼啊~」的莞爾。伊坂幸太郎、西尾維新是這樣的天才,而遠在十七歲之齡就寫出《夏天、煙火、我的屍體》這樣創意與完整度絕佳之作震撼世人的乙一,更絕對就是「天才作家」的代名詞之一。
【2015/05/15 10:04】
有人來推薦 |
回應(0)
|

獨步的出版主張是好看的小說: 所有讓人捨不得一口氣看完,以及沒一口氣看完根本無法闔上書本的作品。 在推理小說這龐大的迷宮中,我們期望因為獨步的加入, 能讓讀者享受迷路的樂趣,以及看到出口時恍然大悟的暢快。
Copyright © 2006-2012 APEX PRESS. All Rights Reserved.
|
|